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岳云 《探求》2004,(4):12-14,25
"新时期广州人精神"是当代广州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思想道德风貌的新展示,是为绝大多数广州人所认同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先进文化在广州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不竭源泉和发展动力,而"新时期广州人精神"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典型的表现,先进文化的总体特征不仅在"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中有较为充分的反映,而且对"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发展和流变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蒋述卓 《探求》2006,(2):80-80
构建和谐广东,应怎样做现代广东人?200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人精神丛书》,从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为我们亮出了精彩的答案。“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这是对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规范表述。《广东人精神丛书》正是立足于这一基本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广东与世界的结合,从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到海外广东人的刻画,从广东人的商业精神、开放精神、艺术精神到学术精神的剖析,多层次、多视角、多纬度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的广东人精神。这套丛书在当前构建和谐广东、文化大省的契…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7,(5):12-20
俄罗斯法治在类型化上,受东正教神学中"权力观念"的影响,形成一种"权力法治"模式,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有神"的法治。当前中俄两国在法治发展道路选择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本土化与自主性特征明显,都经历了从文化自觉到自信的过程。当代俄罗斯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以东正教传统精神为纽带,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传统精神文化的凝结作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与阐发,给中国法治发展的精神文化面向指明了方向,它使中国法治在"伦理法治"的目标基础上成为"有魂"的法治。这个"魂"应当以中国文化为源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塑造中国法治的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5.
李梦阳 《社科纵横》2013,(1):235-23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重要工程之一,它的实施对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美大爱"龙江精神,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至善"与"至美",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蕴涵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大美大爱"龙江精神的理论基石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思想精髓蕴涵于"至真"与"至善"的完美融合,传承动力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尚道德追求,同时,它也是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8.
论重建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丽  高菊 《学术交流》2005,(2):144-147
文化与文明的差异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的。西方文明只是众多文明中的一种,西方文明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独一无二的特性。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保持自身文明和文化的精华,而不受西方文化中腐朽没落东西的侵蚀,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尽管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并非主流文化,但它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的安全保护意识,逐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陈德玺 《阅江学刊》2014,(5):92-100
现代国家治理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国家治理不能疏离于文化,必须彰显文化精神,体现民族价值情趣。“文化”介入国家治理能有效规避人治和法治的诸多弊端,需要在继承中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在创新中展布现代文化精神,在对接中开辟后现代文化路径,在引领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行政文化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性的实践探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执政为民"理念;继承"天人合一"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承"德治"传统,践行"以德治国";继承"和合"传统,推进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冯立鳌 《探求》2010,(2):56-59,80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相似文献   

12.
段建军 《探求》2009,(1):16-19
组织传播是组织文化的粘合剂,组织文化的继承离不开组织传播,组织文化的认同也离不开组织传播。因此,在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文化建设,就应该充分运用有效的组织传播方式,让组织文化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得到党员和社会的理解与认同,并转化为党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习惯。  相似文献   

13.
焦裕禄同志去世50年了,但是他铸就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为何能历久弥新,成为永恒?关键在于焦裕禄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共产党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和新的诠释,并已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因此,他的崇高精神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亚楠 《社科纵横》2008,23(12):45-46
本文通过回顾武义县乡村文化成功更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事实试图论证这样一个观点,即乡村文化秉承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根植于土地之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简单化地实行去乡村化,割断它与传统文化和土地的联系.而是要从农民本身的利用和精神出发,因势利导,在继承传统乡村文化的同时对之进行更新,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杨简  李清文 《学术交流》2005,(12):185-188
"大雅"讽谏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继承、发扬了原始氏族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体现了贵族士大夫的文化人格,反映出贵族士大夫理想中的君王形象.深入挖掘其思想文化价值,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对于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9):6-8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由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的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连接乡情乡愁的精神纽带,也是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在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让农民记得住乡愁,更需要发挥改革开放中农村涌现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这些"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乡土乌托邦具有浓厚的世俗追求,这种精神主要体现于对凡人庸常生存空间的肯定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审美现照.新时期乡土乌托邦从传统民间乡土大地汲取养料,发掘民间乡土文化中被政治和经济所一度掩盖的本真的生活,它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庸常的日常生活为内容、以传统丈化延续下来的道德理想为原则,勾画了建立在乡土大地上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19.
赵传珍 《社科纵横》2013,(5):125-128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们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思想基础上,批判性地考察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他们提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整体的斗争方式",强调在社会与文化的总体性联结中认识文化的物质生产意义,注重对工人阶级大众文化的社会政治实践意义的探究。在批判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唯物主义基础上开创性地构建了"文化唯物主义"这一崭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的精神根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依旧风华正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孕育。而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本传统”“革新思想”“和合理念”“家国情怀”“胸怀天下”等文化基因,借助文化固有的整合与认同力量实现了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统一,从而深刻地嵌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新时代,要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就要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