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速成国际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际习惯法通常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演进而成,但现代国际习惯法出现了在较短期限内就可形成的新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从立法形式来看,以条约法为主体的成文法的编纂和通过成文法立法的商谈过程加速了法律确信的形成,从而使国家实践要素退居次要地位;从社会基础来看.主要是由于国际问题解决的紧迫性要求和共同价值观念之形成的促动.但是,人们对速成国际习惯法的认识并不统一,因而对其价值由于缺乏国家实践为基础所引发的问题,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2.
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这一契机,民族地区更应发挥其拥有的优势,要更新观念,积极行动,使旅游业成为发展民族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一、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占我国总人口8.04%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占全国面积64.3%的国土上。①这些地区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各异,...  相似文献   

3.
文化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主体虽然是不特定的,但从伦理和法律上可以推知国家应当承担主要义务:国家义务包括消极的不作为与积极的作为两个方面。消极的不作为主要指国家不得利用其权力对少数人群体及其成员实行肉体上或文化上的灭绝或同化,也不能对少数人群体及其成员实行歧视待遇或排斥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国家的积极的行动包括适当立法、采取优惠政策和特别措施、提供资源、促进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促进充分参与、“正当关护”和加强国家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禁忌是一种民俗事象。所谓“禁忌”,我国古籍早有记载,如论述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的儒家经典《礼记·曲礼》即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中的“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大概是“禁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习惯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哈萨克族习惯法便是其中之一。清代对哈萨克族的治理沿用了中央王朝历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因俗施治”的统治策略。这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即保持了浓郁的草原游牧气息,同时也注入了中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容,它不仅丰富了哈萨克族的习惯法,另外也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亮 《社科纵横》2010,25(7):80-82
婚姻习惯法是佤族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佤族婚姻制度的介绍,研究了佤族婚姻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制度特征和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的现代价值与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自然资源丰富性和生态文化多样性较高的区城,是一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单元,也是研究自然资源与生态文化保护关系的典型剖面.解析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宗教、图腾、聚落、村规民约、经济类型等因子,探索这些因子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把握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态文化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习惯及习惯法的规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社科纵横》2005,20(2):124-125
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及习惯法在国家整体法治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作用。在规范调整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显示出了多方面的规范价值。在现代法治图景下,我们不能强求法律制度上的全面统一。民族习惯及习惯法与国家法律应当保持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藏族部落习惯法对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绿花 《社科纵横》2005,20(2):22-23
本文分析了藏族部落习惯法中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藏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重点是实现藏族部落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习惯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的法学研究,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成文法典为依据,忽略中国社会存在的多层次的习惯法规和多元的权力体系,即重视汉民族以及入主中原后的少数民族制定的典章则例的研究,疏漏了弱小周边少数民族社区中的习惯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作者从习惯法这一社会基层文化的角度,以多民族法文化并存的实象来纠正中华法系一统天下观念的不实。  相似文献   

11.
谭洁 《创新》2014,(4):116-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广西自治立法权。由于习惯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要充分体现民族地方特色,以便使所立之法易于让当地老百姓接受,产生良好的法律实施效果,因此广西壮族习惯法是广西自治立法的重要参考。壮族地区的树崇拜、三月三歌圩、社公节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饶燕文  钟俊 《社科纵横》2004,19(6):37-38
北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朝法制建设成果颇丰 ,为隋唐以后封建社会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法律制度的学习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 ,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促进民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北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文化生产力。东乡族具有深厚的羊文化传统积淀,传承创新羊文化,发展羊文化产业,是东乡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生态习惯法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及合理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习惯法在我国拥有本土资源价值和独特的品格,其对我国现代环境法治建设具有制度性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成文化转换,以达致与国家法的衔接和融合.这是生态文明视野下较为有意义之事,也是生态习惯法现代化的合理进路.  相似文献   

15.
龚卫东 《社科纵横》2007,22(6):75-77
中国现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特殊历史时期,新旧观念冲突异常激烈。在建设中国法治文明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土壤而空谈法治建设。法律的社会规范功能决定它必须回归到社会现实生活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于民族习惯法我们之所以关注,并不在于民族习惯法本身,而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治之路的关心。  相似文献   

16.
法律多元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民族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固有组成部分。藏族婚姻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藏族智慧的结晶,且已经成为藏族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一部分,维持着当地的生活秩序和社会和谐。由于藏族婚姻习惯法在传统的封建制度中发展而来,虽然不断的发展、演进,其中依然有与现代婚姻制度相冲突的部分,研究藏族婚姻法与现代婚姻制度的冲突与调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之国际习惯法说的主要理论障碍为一般海洋法规则例外说,从历史性权利的产生、认定及适用上讲,后者无法成立。根据南海周边各国的惯常行为和法律确信,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还可进一步定性为受区域性国际习惯法的调整,此习惯法为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维护提供专门的理论保障,由此弥补国际习惯法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进程中 ,同一社区、地区或国家中不同宗教、种族、民族和意识形态群体之间的攻击、骚乱和战争时有发生。与过去相同 ,今天 ,在本地人和移民群体之间 ,甚至在同一群体内部 ,紧张关系也经常出现。群体间偏见的新表现产生于对某些少数民族群体的差别对待 ,这些差别有些是实际存在的 ,有些则是出于想象。一些群体不仅相互竞争以从政府获得更多的优待 ,甚至还为获得最大受害者的头衔而争斗。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少数民族群体的偏见 ,通常都包含着对某一群体固有的刻板印象 ,这些偏见在有些情况下要比多数人群体持有的刻板印象还严重。例如 2 0…  相似文献   

19.
王明雯 《社科纵横》2008,23(11):19-21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在法律多元的格局下,法治社会的的实现离不开各种法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彝族习惯法是中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凉山的本土法治资源,对当今的凉山彝区仍有重大影响,对凉山的民族法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对其加以重视和利用,兴利除弊,以推进凉山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晶 《社科纵横》2010,(2):91-93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不断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保障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本文从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依据以及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强调通过立法为新疆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加速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