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于2016年7月14日至7月30日在法国巴黎布隆尼亚宫举行,同时举办由中欧美术理论家、艺术家参加的中国油画学术研讨会。展览得到中国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承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等单位协办。此展由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经过长时间酝酿而筹办,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交流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画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采风写生"活动中,何水法看到了作为昔日海上丝路重要停靠点的东南亚各国的"百花齐放"——有自然之"百花",也有人文之"百花"。这"百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激情,也给了他追寻属于他的中国梦的无尽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7月18日,"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意大利)"在罗马维多利亚诺宫举行隆重开幕仪式,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旅游部副部长姜卢卡·瓦卡(Gianluca Vacca)、中意文化合作机制意方协调人弗朗切斯科·鲁特(Francesco Rute)、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先生、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先生、罗马美术学院院长提香娜(Tiziana D'Acchille)女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先生、策展人及意大利艺术史论家克劳迪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身份、头衔、名号,书画圈自然也不能"免俗"。近几年,中国当代书画的行情一路走高,甚至让其他版块有些许"眼红",其中,以王明明、王西京、刘大为等"画院派"为代表的当代画家纷纷迭创新高,在这波当代书画行情中起到了领涨的作用。那么,画院这一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体制下机构,又在今天的当代书画创作与市场领域起着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杨思灵 《南亚研究》2015,(2):15-34,154,15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角色的重大转变,即从过去国际社会乃至国际秩序的旁观者或参与者变为积极的施动者和塑造者。然而客观上,"一带一路"无疑是一个宏大的发展倡议,涉及国家之多,人口之众,在中国外交历史上史无前例。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社会多元,对"一带一路"无疑有着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处理好与这么多国家之间的关系,显然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油气产业链视角测度和比较了"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油气贸易竞争力并评估了其合作位势。研究发现:中国和印度等油气进口大国的产业链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合成纤维等下游环节,主要油气出口大国持有原油和天然气贸易竞争力,但在合成纤维等下游环节缺乏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通道国的不同油气产业链环节竞争力都很弱,中等油气国家在油气产业链环节中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也不突出。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油气产业链合作位势在原油和天然气品类最高,在中国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品类出口中也较高,但"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橡胶品类竞争力和合作位势较弱。"一带一路"油气产业链合作应加强聚焦各国间的竞争力互相嵌入和比较优势匹配。  相似文献   

7.
开一代新风     
正经历了有宋一代画院艺术的繁荣,突如其来、并不热衷艺事的元代,成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还有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而更多的则是那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报国无门,只能隐居山林、闲散度日,以书画发泄心中愤懑和表达满怀理想。在赵孟頫标榜"古意"的画学理论的影响下,元代的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投资模式,是新时期南南合作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不单是鼓励走出去,同时也是引进来的重要时机,"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南双向投资的新增长点,对中国产业升级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间双向投资的趋势、原因及特点,发现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向投资仍处于中级不平衡的阶段,潜力巨大。从中南双向投资合作的角度,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相关对策:鼓励中国沿海地区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时机,加快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鼓励沿线转型经济体和东南亚国家利用地缘优势和比较优势对中国中西部加大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数字"一带一路"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应对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实现各自发展战略目标的创新实践,也是双方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东盟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东盟数字"一带一路"合作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又面临相关合作的顶层设计不完善、数字治理滞后于合作需要、存在巨大"数字鸿沟"和其他国家激烈竞争等挑战。为此,中国与东盟应以"202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为契机,加快各方政策深度对接,共商数字经济合作规划,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区域数字治理,防范和对冲其他国家干扰,提升双方数字"一带一路"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开放、推行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倡议,展示了中国模式的广泛国际吸引力,成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对接的合作平台和中国崛起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揭示中国与世界关系自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迁:从"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到"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在国际上的体现——战略自信,生动展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大合唱,应及时、有效回应西方对"一带一路"及中国模式的质疑,提升中国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了国家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但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迟缓。"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将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本文主要探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通过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案例比较,阐释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分析深化东北亚经济关系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域外、甚至更广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序幕与进程,曾经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以独特的东方智慧为世界发展开出良方。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与共同发展理念受到  相似文献   

13.
解决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面临的风险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困境和挑战,成为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在坚持义利关系辩证统一的价值内核基础上,提出了正确义利观,将功利和道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提供了价值引领。为了把义利观这一理念落实到"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实践中,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提出三种互补的治理形式:便利型、监管型和分配型治理。在科学认识和把握义利关系的基础上实践正确义利观,在道义上为世界树立标准和典范,为国家聚拢巨大的软实力,对中国在新时期推进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曾迎春画展日前开幕由中国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中国长城画院、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主办的"曾迎春画展"于6月15日在798桥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出新作及大幅国画作品30余幅,展期至7月16日结束。曾迎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创作研究院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长城画院理事、泰中艺术家联合会理事,同泽画院副院长、北京华夏名流画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5.
对"一带一路"倡议,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读和探索。从国际法的视角审视,"一带一路"可以被视为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国际法治领域提出的新思维、开创的新道路、作出的新探索。它代表着中国在国际法律制度领域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式的应对思维,初步形成了主动式的推进思维。同时,"一带一路"借助原有的规范制度进行发展的方式,意味着中国会坚持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展开一种"非体系化"的探索。而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内容上,中国将推行国际关系的一种新文化,具体表现为改革以往实力界定收益的逻辑,对于相关国家的主权和内政予以充分的尊重,从国际法文化的角度推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前景。在欧洲,中国倡导的发展主义导向型战略与美国主导的安全驱动型战略并存。本文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欧洲未来发展模式的影响。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欧亚一体化战略1为长期处于大西洋主义2主导下的欧洲提供了一种替代性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从发展主义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相互信任的增强和地区经济的繁荣,有助于消减安全疑虑,形成以发展为导向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由于大西洋联盟在物质资源和观念认同方面仍有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欧亚一体化战略实施也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性公共产品供需的巨大缺口及"私物化"倾向日益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欧美各国自顾不暇并逐渐减少公共产品供给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日益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一带一路"的提出者,也是践行者。我们可以把服务于"一带一路"特定区域或跨区域,其成本又是由区域内或区域间国家共同分担的安排、机制或制度,称为"一带一路"公共产品。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新时代崇高而值得追求的战略目标,那么提供"一带一路"公共产品就是在新时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其重要的步骤。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4):40-4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和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世人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后续的政策和措施在不断地出台。澳门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和最早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城市,在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其中,为澳门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东北亚地区形势发生新变化,这对日本的区域外交与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地区政治与安全博弈规则,对亚太地区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但进入2017年,特别是在5月中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寻求有限经济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提高的警惕性;展开相应的看似矛盾的外交行动。日本一方面选择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另一方面推动"俯瞰地球仪外交",调整安全战略,强化经济外交,推动"印太战略"以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1):72-78
因为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南海争端等现实因素的作用下,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存有一定的误知。当前正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梳理影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国家形象的各种因素,有助于认清当前中国所处的形势,消除东南亚国家对华疑虑,增加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