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晓曼 《生存》2020,(6):0222-0222,0221
艾米莉受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的影响,在其《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哥特式写作手法。通过塑造哥特模式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深化了爱情与复仇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哥特小说的主要特点、人物的哥特模式、主题和环境上的哥特色彩四个方面对作品中哥特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领略《呼啸山庄》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郭景萍 《社会》2006,26(1):1-22
唯善主义倾向、“个人主义”价值观、非功利主义气质、人文主义方法论等,是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社会学浪漫主义也具有这些特征。同时,浪漫主义在社会学领域又特殊地表现为秩序型、建构型、女性学、批判型、现代性以及后现代的浪漫主义特征,浪漫主义被社会学化了。社会学浪漫主义的两种机缘态度体现出两种基本取向:情感浪漫主义与理性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社会学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理论模式,而在于它的现实风格。  相似文献   

3.
迷途知返的羔羊——从《红字》看霍桑的婚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令辉 《社科纵横》2007,22(6):176-178
霍桑的《红字》被认为是开创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河。此后,有关《红字》的评论层出不穷。很多作品对文中主人公如海丝特、齐灵渥斯、丁梅斯代尔的形象进行了探讨。而笔者认为,作者实际上在借这些形象的塑造旗帜鲜明地表达他保守的婚恋观点。而这些观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家族历史以及时代背景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对西方浪漫主义解释学的分析应该从阿斯特、施莱格尔开始,最后过渡并集中在施莱尔马赫的身上。施莱尔马赫关于误解的普遍性、严格的解释学实践、读者能够比作者更好地理解其作品、解释学的辩证法等思想的重要内涵,暗示了它们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从这些内容上,我们可以具体看到,施莱尔马赫在近代解释学中真正的革命意义之所在,以及以他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普遍解释学对理性主义的普遍解释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孙薇 《学习与探索》2012,(7):139-141
浪漫主义艺术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风行于欧洲大陆的一场艺术运动。浪漫主义艺术强调个性、主观性、激情和想象,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崇尚天才,反叛对规范性的模仿,追求唯美、自由和超越性。"美的艺术"从传统的艺术概念中独立出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和功用,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浪漫主义运动持续的时间很短,却是一场波及全欧洲的一次文化和艺术思潮,它因为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石、伟大的作品、传奇的艺术家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历史和人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森鸥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德意志留学三部曲”之一的《泡沫记》1 ,其舞台搭在德国的慕尼黑。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日本画家巨势是一个自费留学生 ,专攻美术 ,他在慕尼黑切身体尝到与德国少女玛丽纯真的、泡沫一般转瞬即逝的恋爱 ,目睹了巴伐利亚国王癫狂的恋慕为女主人公一家带来的灭绝之灾。  《泡沫记》中飘荡的 ,是芳醇甘美的异情调和浪漫主义氛围 ,其中 ,也融进了欧外青春的憧憬和人生的感伤。研究日本近代文豪森鸥外的民主意识及其创作心理历程 ,《泡沫记》是一篇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一、从《泡沫记》、《神曲》和《风流佛》看爱的升…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是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一大思潮 ,尤其是在近代西方哲学、文学、神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文章追溯了欧洲浪漫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 ,分析了浪漫主义在哲学、神学和文学上的各种表述方式 ,并指出其与基督宗教思想的密切关联 ,认为它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与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唯灵主义 ,具有重情感、重主体和侧重神秘思维等特色。文章亦探究了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浪漫主义是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一大思潮 ,尤其是在近代西方哲学、文学、神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文章追溯了欧洲浪漫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 ,分析了浪漫主义在哲学、文学和神学上的各种表述方式 ,并指出其与基督宗教思想的密切关联 ,认为它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与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唯灵主义 ,具有重情感、重主体和重神秘思维等特色。文章亦探究了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者很少被视为哲学家,至少在哲学界是这样。对它的排斥一方面来自哲学家对文学的普遍轻视,另一方面则由于浪漫主义自身的特点:比如,明显地对泛灵论感兴趣,过分地任性放纵,以及对理性的超然态度,特别是拒绝遵守康德怀疑论的限制。这些批评并非全是哲学家的臆造,但对浪漫主义来说多少有点危险或者古怪。在此,我试图探寻能否承认浪漫主义者是哲学家的关键所在。在讨论中,我将引用斯坦利·卡维尔的著作。与大部分职业哲学家不同,卡维尔自称受惠于浪漫主义,也与某些文学批评家不同,他虽然  相似文献   

10.
论莎士比亚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杨智慧张德厚张雅安在文学史上,史家惯于把主义的标签贴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上和各式各样作家的脸上。诸如《诗经》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浪漫主义作家的第一,贴的都是主义的标签。不仅研究中国文学史给作家、作品贴标签,而且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多个侧面探讨《史记》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认为这些浪漫主义因素非但没有影响《史记》作为历史著作的真实性 ,相反 ,这正是《史记》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2.
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堂璜》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离家、冒险、爱情 ,表面上看 ,这部作品是以人物行动为线索 ,按时间顺序把事件连接起来 ,是时间性逻辑结构。但事实上 ,它在深层上却是一种空间性的情感结构。这体现在 :( 1)作品中五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 2 )每个子故事中具体场景之间的关系。《堂璜》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结构 ,与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非理性精神和由此而形成的创作心理过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论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崎润一郎 ( 1 886— 1 965)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日本人又称其为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本来 ,唯美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在西欧文学中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文艺主张不同 ,作品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日本人在此把它们混在一起 ,显然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不过 ,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中同时具有了上述两种文学流派的某些特征。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最大的特征是鼓吹“生活艺术化”,其目的是为了反对 1 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庸俗的风尚和功利主义思想。唯美主义文学作品大多描写变态的色情 ,并配以华丽而堕落…  相似文献   

14.
屈冬 《求是学刊》2015,(2):106-111
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与浪漫主义诗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辨析其批评理论中具有浪漫主义诗学内涵的关键词,比较其"焦虑说"与哈兹里特和基布尔"宣泄说"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他对莎士比亚的认知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诗学观,可以看出布鲁姆批评理论的深层内涵与浪漫主义诗学内涵是同质的,是对浪漫主义的框架性继承与发展。对布鲁姆与浪漫主义诗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梳理布氏批评理论的发展脉络,从新的视角审视其"影响-误读"理论和文学经典观,进而深化对布鲁姆批评理论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生命宇宙化:20年代新浪漫诗歌的审美追求邬冬文20年代的中国文坛,曾出现过一批颇显异彩的新潮诗歌作品,当年称之为新浪漫诗歌。这种新浪漫诗歌脱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新浪漫主义。20年代文坛对西方的新浪漫主义有过各种说法。田汉在《新罗曼主义...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风展红旗——革命浪漫主义书画展在南京开幕近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风展红旗——革命演漫主义书画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开幕,以89幅20世纪名家书画作品,诗意地呈现革命历史,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的革命建设之路。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嵇亚林介绍道:"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三家单位从丰富的藏品中挑选的精品,涵盖了傅抱石、林散之、钱松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文艺思想史上的浪漫主义很特殊,既不同于德国、英国,也不同于法国。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不止一次地想把浪漫主义这个名词换掉,并试图把这种文学称为“历史文学”,或“现实文学”。来自外阿尔卑斯山(德、法)的浪漫主义的美学和哲学观念,使意大利人感到厌恶,因为他们通过艺术实践想铸造的是崇高的爱国之情,而非其它缥缈的东西.意大利人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有关浪漫主义的定义,都难以接受。比如说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是主观精神对客观事物的胜利,是诗人灵魂的展示……他们同样反对关于浪漫主义“发生学”的一些理论,如:浪漫主义是“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叛.中国五四以后的30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发生了两次浪漫主义思潮.由于中国现代性的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中国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神性浪漫主义.而是一种诗性浪漫主义.它具有现实关怀、写实风格、明朗健康的情绪、平民精神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知青小说: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与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浪漫主义思潮在新时期之初一度回归,基本的创作队伍是情感型的知青小说家。但不久,这些作家纷纷转向,由他们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像一颗闪光的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了短暂的美丽。其特点一是回归自然,二是追求神秘,三是寻找精神家园,四是超越自我。知青浪漫小说的出现是以彻底否定极“左”路线、恢复人的尊严为前导的。它是新时期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思潮在文学方面的反映,又成了新时期个人自由空间扩大的象征。它与五四浪漫主义思潮遥相呼应,又加强了人道主义的内容,增加了历史和心理的沉重感,融入了化苦为乐的宗教感情。但它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既是回归,同时又是泛化,到80年代中期,这一思潮循着向内转的趋势汇入了现代主义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王学谦 《求是学刊》2016,(4):100-107
从莫言的《铸剑》阅读,可以看出莫言与鲁迅文学精神的高度共鸣、相似。莫言与鲁迅的文学创作都受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潮流的巨大影响,两者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潮流中相遇。莫言从《铸剑》看到的鲁迅精神,是鲁迅魔性叙事的突出特点。莫言的创作中也具有明显的鲁迅式的魔性叙事。莫言与鲁迅的部分创作都属于浪漫主义的极端型写作,都饱含激情、意志力量、怀疑与虚无,都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怀疑、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