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瑶  许敏 《学习与探索》2023,(4):119-127
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碳减排责任的差异,城市间的碳排放评估可以定量解释城市群环境公平的差距。基于泰尔指数和LMDI指数分解法,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考察了2011—2020年碳排放视角下我国城市群环境公平的差异,并对造成环境公平差距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不公平差距正逐步缩小,环境不公平状况逐步改善;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各省份碳排放不公平的差距也逐步缩小,但省份间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不公平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工业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长三角城市群总体碳排放不公平差距,但城市间的人均收入差异仍然是碳排放不公平差距缩小的重要阻碍因素。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不公平差距虽然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但是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仍应考虑城市层面的碳排放不平等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城市群碳减排政策和明确城市间碳责任分配方式,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城市群内部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可达  张军 《探求》2013,(2):36-42,47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的深化,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本文在分析低碳城市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建立产业耦合机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低碳示范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增加区域森林碳汇等方面探讨构建广佛肇低碳城市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胡苗 《社科纵横》2023,(1):54-59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是提升兰西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城市群,兰西两市必须打破城市申报和审批行政的界限,积极探索两地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建立省会城市及城市群联席会议、重点领域专项合作、省市部门工作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11):76-78
城市群是城市的组合,发挥城市群的作用,对带动和辐射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群、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无论是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还是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亦或由大城市为中心,协同一些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都应该遵循城市本身的规律和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的协调整合,同时以更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为目标,来引导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翔 《创新》2007,1(4):24-27
"桂南城市群"指广西南部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六市所构成的城市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性。对桂南城市群特色风貌的塑造,有利于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城市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构建区域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伟霞 《探求》2005,(6):56-59,67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世纪已经到来,城市群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很快,但由于各城市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有所下降。受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的竞争、我国城市化战略调整及自身发展腹地有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而要实现“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三级跳,就必须从观念意识、功能规划、行政区划、产业布局、文化支撑、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7):54-56
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协同发展是推动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动力。正是因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才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城市区域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思路。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群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就要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已有的优势,进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许卫林 《社科纵横》2010,25(4):82-83,86
法治文化奠定了法治城市的思想基础,重视法治文化培育是法治城市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培育城市法治文化既要明确目标,又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措施。培育法治文化的关键在人。在建设城市法治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并发挥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民间组织、法律职业群体、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和广大民众等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圣云  马仁锋 《创新》2013,(5):59-61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研究是城市群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客、主观两方面因素构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生活质量指数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地域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曙华  沈玉芳 《创新》2012,6(3):63-67,127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及其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各类资源的集聚集群发展成为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产业、城市和港口的群体发展逐步显现。在群体内部,产业间、城市间和港口间的互动发展是增强群体竞争优势的推动力;在群体之间,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国外比较成熟的沿海都市带在推动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而这些是我国正处于成型阶段的都市带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8,(1):88-95
法治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真切地表征它的正是法治问题本身。法治问题具有多元聚合性质,它主要通过有偏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显现出来。法治体系必须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性质才能具备更强的国家治理能力。更加坚实地将法治建设置于各种现实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来考量,我们就能够不断擢升法治问题与法治体系之间的契合程度,由此构建的法治体系才会具有更高程度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现实性,进而它才是当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有着互相型构和消解的关系。在中国160余年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差序格局一直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和作用。差序格局之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阶层的和谐构建和现代法治进程的顺利推进均有着较大的消极影响。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也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孔学堂》2015,(4)
"礼法传统"是中华法制文明在数千年世代相传的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以"礼"之精神为指导,以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及"差序格局"为依归的立法精神、司法理念及执法原理。"礼法传统"的典型特征就是"礼法合一"。古代中国法律保障礼治秩序,礼治支撑法律。而"现代法治"则是西方社会历史及文化的产物,其实质在于以法律支配权力,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都必须遵从法律、崇尚法律,法律至高无上。本文以法律史的视野重新审视"礼法传统"与"中国现代法治"的关系。意在说明中国现代法治既有学习西方先进法治经验的一面,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与时代特征。现代化的法治,必然有传统的基因。"礼法传统"就是中华法制文明区别于西方法治文明的最重要特征。在建设中国现代法治时,礼法传统蕴含的固有理性因素、机制及生成原理,更值得我们重视与挖掘。  相似文献   

14.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从世界范围的经济规律来看,城市群结构优化是地域生产力构成优化的前提之一。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能获得较快、较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该地区的城市群结构正在形成。文章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并就建构长江三角洲经济共同体城市经济区的区域结构及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实现法治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的有关法治的论著中,对于“法治的实现”这一问题,大多未予充分重视,尤其对于当前我国是否具有实现法治的可能,或是不涉及,或是只抽象地作一些理想化的论述。本文着重从法治思想的成熟程度、法律的完备程度以及社会接受法治的程度这三个方面,对实现法治的基础作了论述。作者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成熟的法治理论;我国的法律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品经济的不发展,使人的个体的发展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平等、民主和法治尚未成为人们普遍的观念,同时,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重礼治而轻法治。因此,法治的实现需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治观念加以冲击。这些因素决定了法治的实现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许卫林 《社科纵横》2011,(12):79-81
城市法治文化是法治城市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新闻出版传媒对于提升城市法治文化进而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具有核心推动力的作用,如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默默教化民众等。为发挥新闻出版传媒的推动作用,应采取注重法律学习以提高从业人员法律素养、加强道德修养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平衡法律宣传以全面普及法律知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个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群(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为例,重点阐述了这些城市群在制定规划、产业布局、交通系统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梳理了国外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模式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能量的扩大和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城市群是环渤海地区的“金项链”,近年来,利用自身经济和区域优势, 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开放,抓住奥运机遇,使城市群的经济能量急剧扩大。环渤海地区连同它的 城市群成为国内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具有极大的经济辐射 力。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城市群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水 平,带动环渤海人流、信息流、物流的快速流动,进一步吸纳“三北”及南方的资本、信息和人才,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一步增强环渤海城市群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9.
梅伟霞 《探求》2012,(4):81-86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珠三角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但与现有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在中心城市层级、统筹协调机制和世界经济影响力方面差距甚远。为推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广佛肇经济圈应在文化、交通、产业和制度方面发挥携领作用。今后应在推进广佛同城和广佛肇一体化的同时,完善与珠中江、深莞惠及港澳的合作机制,着力打造南沙国家新区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充实自身国际元素。  相似文献   

20.
培育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促进辽宁中部各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从国内外大都市圈、经济隆起带发展的经验来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崛起及其带动作用,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经济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营口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腹地直接的出海口,是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中,营口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区为依托,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强化功能,将为经济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近年来,营口市围绕建设”一个平台、三大基地、五大产业“,突出抓好改革开放、结构优化、项目推进和环境建设,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