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2010,(6)
喇嘛群体是明清时期维系边疆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明清鼎革之际,明王朝与后金统治层对喇嘛群体在辽东政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共识,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双方对喇嘛群体地位与作用认识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局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晚明以降,丫髻山逐渐成为北京地区娘娘崇拜的一个朝圣中心。自清康乾年间,它在北京市民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最终被纳入"五顶二山"的宇宙观和进香回路之中。清嘉庆年间至咸丰年间,丫髻山香火逐渐式微。直至清同治年间,伴随着京东各县地方势力之崛起,丫髻山的香火再度繁盛,并被逐渐纳入四大门的信仰框架之中。一部丫髻山的进香史,便是明清两代京畿地区社会变迁的缩影。笔者认为,仅将朝顶进香视作民俗宗教的研究领域并不足以展现中国宗教史的丰富内涵,它构成了帝制晚期中国人公共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代表着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除爱尔兰之外宗教最盛行的国家:94%的美国人自认为是教徒,40%的居民宣称宗教在人的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1)
辽代中后期佛教炽盛,不少画家以佛教文化内容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作品。已发现的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大致有四类,即墓室佛教题材壁画、棺椁小帐佛教题材壁画、寺庙佛教题材壁画与寺庙建筑构件佛教题材彩绘、佛塔宫室佛教题材壁画。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分布于契丹辽地各处,但出现在辽代前期的却极少,大多数创作于辽代中后期。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诸如对备经备茶及诵经念佛活动、对佛教"供养"行为、对各类佛教人物形象以及对佛教文化其它内容均有真实描绘。辽代佛教题材壁画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既有承仿中原画院派工整、细腻之技法,也不乏草原画家简约、写实之风格,并且在壁画题材"人"与"物"的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宗教仪式以及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天文学在印度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古代印度在科学、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与邻近国家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印度古代天文学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就印度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问题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7.
罗姆莫罕·罗易不仅是印度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而且是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倡导者.他坚定地反对宗教蒙昧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为印度的复兴和民族的觉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印度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他的哲学、宗教与社会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8.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5,21(3):67-70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宗教文化资源占绝对优势,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为一体,其中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大兴善寺、青龙寺、兴教寺、大小清真寺、北堂(天主教堂)、八仙庵、楼观台、法门寺等宗教人文景观,以其等级高、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国宗教史上,而且在世界宗教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并进行有节有序的开发,对推动西安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2,(4):117-128
瑜伽修行是印度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瑜伽经》则在瑜伽发展的历史上占有显要地位。瑜伽修行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三昧状态作为目标。《瑜伽经》对三昧的特征和主要种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达到这种状态的基本修行手法。《瑜伽经》中的这些内容与印度远古的宗教圣典有重要的渊源关系,并在发展中与古印度其他派别文献中的有关成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研究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深入理解印度宗教哲学的特色,促进东方文化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椿寺是北京南城的著名佛寺,明清之际曾有"京师首刹"之誉,在北京历史文化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关于长椿寺的创建时间,碑刻和文献中有"万历二十年"和"万历四十年"两种不同的记载,而学界基本上以"万历二十年说"为定论。详细考察寺内现存的《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碑》,再参以其他史料,可以纠正长期以来的流传之误。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取得政治独立后面临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选择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宗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纲领都带有宗教的色彩。维护中世纪制度的极端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求助于传统教义,激进的改革支持者也往往求助于传统教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舒宪 《学术交流》2005,1(1):154-164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鲁迅的《破恶声论》是20世纪最初十年中率先涉及神话的少数文献之一。20世纪中期,女性主义神话学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迅速崛起。其主要学术贡献为:以女性主义观点和考古新材料为双重契机的女神再发现运动,女性主义神话学对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重新认识。比较宗教学派的神话研究在20世纪的神话学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鲍震培 《阅江学刊》2011,3(6):100-106
明清两代才女文化与我国南方女性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明清时期尤其清代以后,女性文学的主体发生重大改变,才女由名妓传统转向闺秀传统,呈现多元化和群体性的特点。才女作家的弹词体小说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读者及其主旨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女性文学叙事传统,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正>《明清文学与文献》由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杜桂萍教授主编。《明清文学与文献》力求反映黑龙江大学在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方面的优长与特色,以前沿性、创新性和笃实的学风追求为目标。《明清文学与文献》欢迎海内外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彰显明清文学及其相关之历史、宗教、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本人对宗教问题极为关注,宗教批判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马克思早期对政治经济的批判最先是透过他对宗教的批判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得以可能的最基本前提.毋庸置疑,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但其在对宗教进行无情审判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发展投注了大量的同情和关注,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其理论深层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情怀.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演进过程与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克服,即树立以实践范畴为理论核心的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瑜伽作为一种修持方法,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已存在,并很早就被印度的许多宗教哲学流派所采用。但把瑜伽的宗教实践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系统理论的哲学流派的工作,却是由钵颠阇利完成的。这就使钵颠阇利在瑜伽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所作《瑜伽经》作为瑜伽派最早的学说表述,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析克吕尼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颖 《学术交流》2005,(3):180-183
公元910年建立的克吕尼修道院以实行最严格的禁欲主义解释的本尼狄克会规而著称,它所倡导的克吕尼运动,不仅强化了修道院的院规制度,使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得到社会及信徒的高度重视,而且完善了修道院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基督教会的经济实力,同时还使教会和教皇的地位大大提高,在中世纪西欧教会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史通>从明代中期重新传播以来,明清两代学者在对其进行校勘、注释的同时,也对其展开了批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褒贬兼有.同时还对其史学理论、史学主张进行阐发,并有所创新和付诸实践.由此推动了明清时期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俄国剧作家A.H.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作品中,历史题材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创作的早期阶段,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历史就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创作历史剧是剧作家最好的写作功底之一,历史剧能启发人们的自我认识和培养人们自觉地热爱祖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历史剧中所塑造的一个个独特的人物,反映出他对历史题材和人民题材的观点.历史剧中体现人民优秀品质的主人公在历史上全都确有其人.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段都具有古代的特征,各种与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有关的历史生活的渊源通过戏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些方面首先取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表现人民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主题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历代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三千种,而黎子耀教授的《周易秘义》不落窠臼,自创新说,认为《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殷周奴隶起义史,在易学研究中别开生面。该书分类注经,以经、传俱用隐语,故名《周易秘义》。《序卦》、《杂卦》两篇注是全书的精华,揭示《周易》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