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媳妇,我得到灾区去!”从电视中看到5· 12汶川大地震后的惨状,满眼泪水的崔鹏飞声音颤抖,对妻子这样请求.“去吧,鹏飞,我支持你.”深知丈夫的为人、也十分理解丈夫此刻心情的妻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08年5月18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6天,48岁的崔鹏飞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放下手头经营的诊所,不顾余震的危险,只身前往地震灾区,踏上了他志愿服务的征途.  相似文献   

3.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在胡令能的《咏绣障》中,通过由刺绣引来黄莺,赞美古代女子的心灵手巧.在古时,刺绣与生活息息相关. 朝阳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而这些民族也多有刺绣的习俗,随着民族的融合,各族间的刺绣纹样的区别渐小而趋向同一,但是从相似的刺绣作品中,又可以看出各族文化的遗存和民族融合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4.
正靰鞡(乌拉)为满语的音译,是东北地区一种垫有靰鞡草的皮制防寒鞋,系中国古老的手工鞋子之一,属东北亚冰雪文化的特有产物。早年东北民间有这样一条谜语:左右不分,有大有小,脸多皱褶,耳朵不少,放下发呆,绑上就跑,其谜底就是靰鞡鞋。过去农村人穿鞋一般都是自家缝制,但靰鞡鞋却例外,因为只有少数技艺娴熟的皮匠才会制作,所以人们需要花钱购买,或用农副产品交换。传说靰鞡鞋铺的祖师是孙膑,是否确实无从考证。靰鞡鞋的制作很是考究,一般  相似文献   

5.
崔燕 《青岛画报》2011,(1):84-85
青岛市南区以欧洲格调为特色的老房子,凝练了中世纪式欧洲城市的格调,经历了百年风雨飘摇和城市变迁的痕迹,依旧岿然凝驻,与大海咸的氤氲交融,成为城市的秘密桃花源,也成为市南区凝固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6.
王栋 《青岛画报》2013,(1):90-91
2007年1月6日晚间的一场大火,把馆陶路与吴淞路路口一幢德国老建筑的三楼彻底焚毁。这座在当时已被改为酒店的建筑是馆陶路上仅存的几幢德国老房子之一。今天,在这座已被修复一新的老楼面前,已经看不到火灾所造成的任何痕迹,在靠近吴淞路一侧的墙体上,能看到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的黑色铭牌。2007年初的大火虽然无情,但引起了人们对这座百年老建筑的关注,也由此牵出了这栋德式老建筑的前身后世,以及尘封已久的财富记忆和商业故事  相似文献   

7.
衣琳  贺中 《青岛画报》2012,(5):86-87
一张百年前的老照片,牵出了300多年前的一座庙堂;一段围绕庙堂的考证,牵动了一代人尘封的记忆。这是关于湛山村二郎庙的一段往事。100多年前,德国的地理学家、旅行家F·帕默(又译为贝麦)、M·克里格整理出版了《1910年青岛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指南》(英文版)一书,为青岛留下了大量历史影像,其中  相似文献   

8.
历史之为记忆:黄帝祭祀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黄帝祭祀的流变,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不同人群赋予“黄帝”符号的不同意义,即对黄帝的不同记忆、理解和祭祀。文章着重辨析了古时朝廷将黄帝作为“人文初祖”与民间将黄帝作为“医祖”的祭祀之间的流变和分歧,以及近代民族国家追溯民族始祖把黄帝当作“国统”与古代朝廷虚拟祖源把黄帝当作“皇统”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传统中遮盖的嬗变,以及现代和传统之间的断裂。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说明,黄帝祭祀虽然是个古老的仪式,但却并不是所谓延续数千年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是一个象征符号不断被创造、操弄和利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山路与湖南路路口,坐落着一幢古典主义风格的庞大建筑,它如同一个展开的扇面,坐拥这一曾经的繁华路口,那高耸的塔楼、装饰性的山墙、弧形的拱券一如往昔,于岁月的洪流中屹立百年之久,将沧桑看尽。建成时间之谜在1908年的一张老明信片上,中山路与湖南路路口,以直观的方式,给人某种温情的宁静与安逸。一盏铸铁的德式路灯树立在路口的中央。左侧的街边,一个人力车夫正拉着车经过路口。远处,空寂的大街上只有寥寥的行人或车辆。或许在那时那地,  相似文献   

10.
正记忆之家是一家专门服务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丹麦博物馆中馆。它位于丹麦奥尔胡斯老城博物馆内,完全是20世纪50年代的设计。创立者大费周章地研究了当时的生活细节,甚至复制出了当时的清洁用具味道、厨具、调料容器和衣架上挂着的衣服。记忆之家的理念认为,环境提示更容易唤起患者因病失去的记忆。记忆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电影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电影观察、注视的对象。电影成为城市文化工业的组成部分,见证、记录了城市的成长,城市独有的多变、斑斓的空间恰好也符合电影作为时空艺术的本质需求。电影对城市的记录与想象又促成人们对生活于其间的城市的重新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是经电影塑造而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组织记忆是近年来国内外组织管理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从组织记忆的内涵、分类、过程以及实证测量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评价了组织记忆与组织绩效、组织即兴、组织学习和战略变革间的相关关系,并指出了组织记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组织记忆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王丹,字复秋,号易斋,1963年生于锦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理事,辽宁省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多次任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  相似文献   

14.
15.
陈世华  余思乔 《浙江学刊》2023,(5):148-156+2
作为社会生活在网络空间的赛博化形态,网络打卡是视觉文化消费和参与式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参与体验型打卡、社会交往型打卡、盲目跟风型打卡和任务导向型打卡。网络打卡盛行的背后蕴含着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自我展览与品味表演、圈层认同与社会资本积累、网络模因与文本变现、个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等诉求。网络打卡的异化和迷失导致个体心不在焉的“缺席”、同质化的模仿、虚假的视觉欺骗、形象的盲目崇拜和隐私的无意识泄露等问题。网络打卡的出路在于强化个体参与、鼓励内容创新、注重纪实呈现、追求精神生活和适当自我消除,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天平中保持清醒与平衡。  相似文献   

16.
风箱的记忆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架风箱,又名风匣,它是农村人做饭时必不可少的一种鼓风装置。想当年,风箱对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可谓功不可没。风箱是放在灶台旁的一个长方形箱子,灶台与风箱连接处有一个通风道,它就像一个横倒的酉字,内有木板和鸡毛做成的活塞,正面有个拉杆,不管向前推还是向后拉,都会有两个风门打开,两个风门关闭,一推一拉活塞将空气挤压进送风口,风和  相似文献   

17.
记忆的机制     
一、什么是记忆心理学家把脑或身体留下的过去的体验称为engram(印迹),日语译为记忆痕迹。记忆分为四个过程。第一,记住印象的过程,称之为铭记。  相似文献   

18.
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秋 《社会》2010,30(5):217-242
本文立足于哈布瓦赫传统下的集体记忆研究范式,重点反思社会记忆的权力观和社会决定论问题,并试图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对个体记忆的关注上。在此,遭遇到记忆的微光,它多存在于个体记忆之中,往往出现在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缝隙之间,一般而言,是社会决定论与能动个体之间碰撞的产物。记忆的微光之于强势的社会记忆研究范式,其力量之微弱甚至暂时不能构成一种独立的记忆类型,但它描摹了另一种记忆的存在状态,提示着被忽视的现实洞察。  相似文献   

19.
正游走在欧洲街头,仿佛置身于历史与艺术的殿堂,从西方历史的的开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到宗教文化的滥觞,从文艺复兴浪潮的兴起到古典主义的坚守,无不在建筑艺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古希腊建筑用盛产的大理石作为材料,并且由于他们非常敬重诸神,因此他们的神庙也是建筑的精华。古希腊式柱式非常经典,大致可分为多利克、爱奥尼克或是哥林斯三种,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20.
汪天行 《社会工作》2010,(15):64-64
韩公是我的第二任厅长。我初识韩公,是第一任厅长介绍的。那年,厅里要在基层召开一个专题会议,分管厅长叫我先行调研,以增加对会议主题工作的感性认识。那是在一个革命老区、山区县委招待所的工作餐上,厅长介绍认识了韩公,并约好餐后详谈调研工作。记忆最深的是,军人出身的韩公,不仅语言驾驶能力强,而且民政工作的理论功底亦非同一般。谈工作不仅用了直接提问方法,而且大量地使用反问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