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2,(3):91-98
羯胡是一个以西域胡人为首的族群,它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视西域文化的政策,提倡并弘扬西域文化,这使得西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能较快地在中原流播.本主要从宗教习俗、服饰工艺、农作物引种诸方面对石赵政权在弘扬西域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贺灵 《西域研究》2003,(1):48-54
本文论述了西域地名文化的概念 ,西域地名形成的特点和规律 ,西域地名的功能以及西域地名的内容分类、构成情况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黎族火神话传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域萨满教岩画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高 《西域研究》2003,(1):62-69
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的洞穴彩绘岩画是萨满教的遗存 ,所展示的是萨满为本氏族兴旺祈求人口繁衍、多获猎物所进行的巫术操作和祭祀仪式的场面。岩画中的萨满形象、萨满法器、面具等都是在传递一种神秘的“力” ,旨在保证人口繁衍和狩猎成功。  相似文献   

5.
西域高尖帽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西域高尖帽的分布、类型、与相关民族的文化关系、渊源 ,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等。  相似文献   

6.
7.
张建春 《西域研究》2007,(3):106-109
本文从清乾隆年间曹麟开的《塞上竹枝词》,嘉庆年间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福庆的《异域竹枝词》及道光年间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论述了清人西域竹枝词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院林 《兰州学刊》2009,(7):189-193
西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沟通与防御成为其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唐代西域诗歌不仅有践履此地而生的边塞之情,而且包括中原诗人对西域的想象。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诗歌意象主要表现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凉悲壮的特点。而和平主题下的西域主要有欢快歌舞的异域风光。这些意象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即历史意义、西域民族文化交融以及民族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9.
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及对区域文化的宽容认可,经西域与中原之间频繁的人口迁移,带动了文化交融和对主流中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唐朝“胡汉一体”的格局,成为唐朝西域治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在西域多元文化中占据引导地位;中原文化成为西域民众日常生活的价值趋向;婚姻文化中的胡汉通婚之风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0.
施补华的西域诗以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价值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他足迹所到是当时许多西域诗人不曾远涉之地——远离喀什千里之外的俄国边界,他的诗式日记《纪行十四首》及《马上闲吟》二十二首生动记叙了沿途风情及所见所感,可补前人记述之不足;他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撷取影响新疆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人诗,这种内容上的拓展和纪实,使其西域诗体现出浓郁的西域文化特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习俗与法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可以互补和并存,偷盗在法律是不允许的,在习俗中有时却被允许.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偷盗习俗,在民间比较普遍,不仅汉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此类节日的偷盗习俗,所偷之物多为瓜果、菜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讲,"月圆佳节偷盗瓜果"这一习俗蕴含着"祈子祈福"的文化意涵,其中,"月亮"、"瓜果"、"偷盗"都有其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就其社会功能而言,这一习俗折射出祈子祈福的社会心理寄托,属于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仪式,有利于"互动仪式链"的生成与延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区域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建构入手,对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陕西、重庆的文化竞争力最强。聚类分析表明,四川、广西、重庆、云南等地区文化竞争力内部结构相近,贵州、西藏单独为一类,其他地区为一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出土文献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图案等,探讨了粟特人在西域的社会活动、文化风尚、宗教信仰等问题,论证了粟特胡人这一特殊群体在西域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郎樱 《西域研究》2001,(4):70-75
本文对自先秦以来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关系进行概述,旨在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无论对于西域文化或是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振伟 《西域研究》2007,(2):133-136
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学的影响,历来是中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然而这种影响是长期存在并且难以忽视的。盖山林曾指出:“我国艺术源远流长,它有两个源泉:一个源泉是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和南方的农业民族创造的艺术;另一个源泉是北方草原民族创造的艺术。两种艺术的接触、交流、汇合,形  相似文献   

16.
李传军 《西域研究》2007,4(4):108-114
在元宵节的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认为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于正月十五日祭祀太一神活动的观点及相类似的看法,都是不妥的。元宵节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受西域佛教社会燃灯供佛宗教习俗的影响,而在唐代最终确立的一个民俗节日。佛教涅槃部的经典及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唐时期,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涌现出诸如《高僧法显西行记》、《佛国记》、《奉使高丽记》、《大唐西域记》等大量僧俗士人的西域行纪。这些著作的作者,以亲身的见闻和阅历,记载了大量的异域见闻,对于向中原人介绍异域风俗,促进西域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借助这种生动的西域风土映像,中原士人传统的华夷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微调,变得更为开放,对西域文化也更易于理解、认知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祆教即拜火教,崇拜火光,日月星辰。祆教艺术鲜为人知。本文从历史、音乐舞蹈、民俗、考古等角度揭示古代西域的袄教艺术不仅繁盛过,而且继续对近代民俗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