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的确称得上五彩缤纷:有的美丽温暖,有的则荒唐古怪。请看一则外国的小幽默:法官的邻居是个音乐迷,一次,由于全身心地投入,无意中把电唱机的音量放得很大,法官无法休息,便拿了把斧头,彬彬有礼地敲开邻居的门,说:“你的电唱机坏了,我来修修。”音乐迷听了恍然大悟,赶忙道歉。法官却郑重声明:“不不,道歉的是我,瞧!我把凶器都带来了。”结果是音乐迷“痛改前非”,两家处得比以前更融洽。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个迷人的故事:就因为双方皆有一个高风亮节的好邻居。那么,如果一方有高风亮节,一方却刁钻蛮…  相似文献   

2.
不靠嘴巴     
一天,我的裤子拉链坏了,因为这条裤子非常别致,就连拉链也与普通的不一样。在找了好几个修拉链的师傅后,都不能修理,最后有一位师傅说:“你这种拉链除了那个哑巴,在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人会修。”于是我就根据他的介绍,找到了哑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元旦和春节自古就有敲钟迎新的习俗。每逢新年零时,北京大钟寺的钟和永东大钟、杭州南屏晚钟以及苏州寒山寺的钟均敲击108下,人们随着钟声互相祝福,祈求新年吉祥如意。迎新年为何鸣钟108下?我国古代,人们认为“9”具有吉祥、如意之意,《易经》就把“9”列为第一卦:“用9,见群龙无首,吉。”每年有12个月,而“9”的12倍是“108”。相传,我国素有古代钟王之称的北京永东大钟,每次撞钟都是108下,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每次撞击也是108下。对此,明代学者朗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说:“扣108声者…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1997,(1)
问:我是一名60多岁的农村妇女。老伴是年逾七十的退休工人,常年患病。生活需我扶助。但乡干部还要我承担修公路、修水利、建学校的义务工,我们实在承受不了,不知能否免除?(衡阳县赵玉祝)答:根据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你可按上述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机关和老年人组织反映,请他们帮助维护你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安度晚年。间,解放前人是采、立医院的医界工作人员,解放后。这所医院过了两年多才被人民政府正式接收,改称为人民医院。请问…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鸟节     
故乡的鸟节陈明淳退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回故乡看看,如同去偿还一笔积欠特久的感情债。老家还有一个侄儿,他在村头新修了一幢二层楼房,绿树环绕,宽敞明亮。进屋刚落坐,侄媳就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大伯,吃碗鸟粑粑吧!”“鸟粑粑?哦!”我这才想起今天是农历二...  相似文献   

6.
馨兰 《老人世界》2013,(1):16-18
2001年7月18日一大早,家在江苏省无锡市的陈冠明骑着相伴几年的三轮车走出村口。乡亲们问他去哪里,陈冠明乐呵呵地说:“到镇上修三轮车去!”没想到,他这一“修”,竟是七年没回家!骑车离家一个月后,陈冠明才从杭州打电话回家:“我骑三轮车宣传奥运,这几年就不回家了,爹娘保重身体!”村里人知道陈冠明的疯狂举动后,都说他是个疯子,50岁了也不正经成个家,举办奥运会是国家的事儿,一个小老百姓能帮什么忙!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上海巴士四汽公司机务系统改革的情况,在统一抓好车辆“管、用、养、修”的要求下,营运基层侧重“管、用”,维修基层侧重“养、修”,取得相当成效。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学家张岱所著《快国道古》,内有一段“福”的议论:金溪胡九韶学《剔洁修,每日哺,焚香顿首,谢天赐一日清福。妻笑道:一日三餐菜粥,何名“清福”?九韶日,:“吾生无兵祸,家无饥寒,榻无病人,门无讼事,非清福而何?”胡九韶对享福的解释是具体而又实在的。按他的享福标准,我们当今的衣、食、住、行不知要超过古人多少倍,早该焚香顿首,谢天谢地了。那么,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浪潮,老年人何为真正的“享福”呢?在我看来—奉献是福。人生不是索取的漏斗,而是奉献的喷泉。生命的意义在于正当的追求之中,在于有益的贡献之中…  相似文献   

9.
曹林 《老年世界》2008,(6):26-27
从“红包有理论”到“医生弱势论”,看惯了医生群体为自身利益辩护的新闻,可辩护归辩护,但大多都承认了这样一个基本现实: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确实让国人不堪重负,中国人看病确实偏贵——可如今竟有人连这都不承认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他认为看病贵感觉主要源于价值观问题,看个感冒花100多元钱就觉得贵,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的不尊重。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喝次茶花上百、换个汽车零件要几千却没人觉得贵。(《新快报》2月19日)  相似文献   

10.
方雪梅 《老年人》2014,(9):40-4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开篇就说:“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像许多人一样,我一直以为古城巴陵的那座名楼,是北宋庆历年间藤子京所修。其实,是我们在多年反复呤诵与品味其忧乐观的同时,忽略了“重修”的“重”字。近日读汪曾祺先生的书,他提到岳阳楼为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所建,这才让我注意到,这座名楼的历史来路更为遥远,也让我回眸张说其人时,有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京城修笔人     
朱吉红 《职业》2014,(10):40-40
在北京东四大街,有一位耄耋老人,60年如一日坚持修理小小的钢笔,他名叫张广义,人称“钢笔张”。他的十多平方米的“广义修笔铺”,在惨淡经营中成为京城最后一家修笔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1,(27):14-16
王蓉自述:他是个“甩手掌柜”,还挑三拣四 我不知道男人在家里是不是都是这样,反正他这种性格,我受不了。 我们以前是同一所学校的老师。我和其他三个女老师住集体宿舍。刘健经常来我们宿舍帮我们修开关、换玻璃、疏下水道。 我当时想,这男人挺细心的,是居家过日子的人。  相似文献   

13.
《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后人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格言对管子的这句经典名句做了浓缩和概括,流传千年而弥新。  相似文献   

14.
井陉从秦置县以来县名从未改变,2005年12月。被联合同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成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新修《井陉县志澈列为全国“六·五”规划首批成果。  相似文献   

15.
“顾书记,我家的厨柜门坏了,麻烦你给修一下吧。”“好的,你在家等着,我去拿工具。”对话中的这位顾书记,就是保定市军休三所退休干部、二号楼党支部书记顾春荣。他自担任二号楼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支部一班人踏踏实实为本楼老干部及家属服务,受到大家好评。  相似文献   

16.
12岁幼女,打工误入魔窟出生于1986年的小芸(化名)家住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王家镇大祥村,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 1998年夏,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小芸在家中过暑假,有一天,她受母亲的指派,去帮邻居王邦军家背石头修房子。中午吃饭的时候,王邦军问小芸:“想去打工不?我妹妹要回来,到时候她要带几个人到广东去打工。”天真的小芸望着厚道的王叔叔,问:“真的?那我不是可以自己挣钱了吗?我想去。”7月13日,王邦军的妹妹王邦英从广东回来,给王邦军买了好多礼物。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衣服,小芸想…  相似文献   

17.
近日,剑阁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2010年重点工作目标“一票否决”政策,将杜绝乱修乱建作为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重点考核目标,加强了全县建设用地管理,形成了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潘家永 《老年人》2007,(5):50-50
问:我和老伴都快70岁了.儿女在城里工作。最近,村里准备修一条沙石路,村委会决定全村所有成年人一律义务修路10天,否则按每个义务工20元的标准交纳现金.以便请人代修。按村委会规定.我们老两口应出义务工20天,否则就要交纳400元钱。请问:我有修路的义务吗?  相似文献   

19.
不老的五叔     
五叔快88岁了,稳稳地坐着村里长老的第一把交椅。他记性好,说古道今,滔滔不绝,腿脚也麻利,在家坐不住,走村串户歇不住身。五叔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成年后,虽以“修地球”为主,但对适合自己口味的书,一直在如饥似渴地啃着。尤其是医药卫生方面的书,他看得最多,且边学边用。年深月久,他养成了一些很好的生活习惯,比方每天都坚持刷牙,没有牙膏就用盐水。又比方少喝酒,不抽烟,不吃太咸太辣的汤菜。这些习惯在村里老人中是不多见的。他常说:“辣子是起火的,盐巴是吸水的,吃多了都会伤害肠胃。”在穿着上他也有讲究,“冷快…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受命担任编委会主任,时年76岁。他为了修清史奋斗了大半辈子,并曾三次与其擦肩而过,而今梦想成真,岂不扼腕赞叹!他说:“能够为此尽绵薄之力,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吾愿足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