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宣扬理学和反理学的斗争程朱之后,儒学让位给理学,这是一个重大变化。程朱以后七百年间的封建思想,基本上是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随着这一变化,文与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宣扬理学和反对理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王曰美  章治 《东岳论丛》2023,(6):142-148
儒学源于中国,泽被全球,而韩国是儒学最先传入的域外国家。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其本土的文化习俗相融相生,形成了具有本土特点的韩国儒学。定儒教为国教的朝鲜王朝排佛崇儒,以朱子学作为立国准则,以儒治国,儒教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由此,儒学经过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时期,至统一的新罗王朝,再至高丽王朝,最终在朝鲜王朝完成了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本土化历程。儒学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本土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大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其二,朝鲜性理学的形成;其三,朝鲜书院及汉语教育的兴盛。  相似文献   

3.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同历史上发生在朝鲜半岛或者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的其他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这是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冷战时期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有着很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历史上围绕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结撰的数篇童蒙文献,在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编撰是程朱理学体系文本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理学的规范读本,摆脱了理学家思想言论散见于书信、语录、文集之弊,十分方便人们对理学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理学传播的功能。朱熹的童蒙文献化繁难的理学思辨为简明的诗句,将深奥的理学内容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记忆性和流传性。作为理学启蒙读本,朱熹的童蒙文献不惟适合儿童,而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文化水平低的广大民众,加强了其理学传播的广泛性。朱熹的童蒙读本理学色彩浓郁,对儿童成长熏陶甚著,加重了其理学传播的深刻性。朱熹童蒙文献对宋代及后世理学类童蒙读本的撰修影响颇大,增强了其理学传播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5.
宋明书院赋的发展与理学密切相关。书院是宣讲理学的场所,理学是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盛衰同命。宋明理学家对书院的创建、兴复以及传播理学理想的精神使命,直接影响到书院赋的情感走向:叙说书院兴衰,并将之与圣道传承、世道人心相联系,表现出浓厚的忧道济世情怀。书院赋渗透着浓烈的朱子情结、道学情怀和对理学传统的忠贞维护。  相似文献   

6.
李娟 《兰州学刊》2012,(9):55-59
以往对于理学教育的研究集中于理学教育思想及书院教育的研究。除这些对宋代理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之外,宋代理学教育发展也与语录体在宋代的勃兴,理学语录的广泛出版有关。宋代理学语录作为理学传播的方式,以其白话性、说理性、教育情境性、补充性等特点促进了理学教育的广泛传播,而宋代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及宋代考试制度的理学化和简易化倾向又为理学语录传播提供实践动力和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7.
邹林 《江汉论坛》2001,(12):17-19
元代理学一方面继承程朱学说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和合朱、陆,兼采两家之长,为宋理学注入务实思想,使理学得以发扬光大,因此,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理学在元代得以传播与发展,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统治阶级的支持与倡导,二是名儒赵复载籍北上,三是许衡等人的宣传之功。在这三个重要环节上,都同姚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他没有在理学思想上提出新的见解,但在对理学在元代的传播发展、发扬光大方面,其历史功绩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紫阳书院是为专祀朱熹而建.是传播程朱理学的圣坛。自宋元至明清,全国有大小逾百所紫阳书院。徽州学人士子信奉程朱理学。朱熹亦曾三次回徽州省亲和扫墓并讲学。清代邑人曹振铺曾自豪地宣称:“自宋、元、明迄今数百年,江以南士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自见者,必推我新安”;“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也。”因而,歙县也就成了“理学之都”。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蹴鞠在朝鲜半岛的传播等相关历史事实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蹴鞠起源于中国,有"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等记载;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蹴鞠在朝鲜半岛的最早传播时间可追溯到唐以前,隋唐之时是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蹴鞠传播到朝鲜半岛后,逐渐发展为抛球乐、掷草戏、弄珠、击鞠等游戏,其中最为流行的游戏为击鞠;传播至朝鲜半岛的古代蹴鞠开始出现变化,在朝鲜朝编制完成了综合武艺的代表性著作——《武艺图谱通志》,受到了朝鲜朝世宗大王的高度重视,还成为选拔武将的必考项目.  相似文献   

10.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耽罗略考     
:耽罗是朝鲜半岛南部海域之济州岛的古称。本文论述它从朝鲜半岛的一个海外属国到今天韩国的一个“道”的发展历程。同时着重阐明因其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在元明两代中韩关系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至晚在公元前2世纪初,已经有能够讲授儒家经典的中国学者进入朝鲜半岛北部,这是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之始.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南部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也不会晚于公元5世纪.最早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儒学可能与谶纬卜筮关系密切.朝鲜半岛的儒学一直受"北学"影响较深.儒学虽然较早地进入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古族风俗的影响却并不十分明显,其真正成为朝鲜半岛内政权的治国思想是在统一新罗以后.  相似文献   

13.
王晓龙  宋乾 《河北学刊》2007,27(6):103-107
宋代理学家面对社会历史的变革与其他学术派别的挑战,在认真总结各家之长,完善学术体系的同时,注重通过教育讲学传播自身学派的思想。理学大儒们在传播中选取一些重点内容来突出学派特点,并便于学者领悟理学宗旨。这其中主要包括理学继孔孟绝学的道统论、以"天理"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论、以"四书"治经的为学次序论、以"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论等。这些传播内容的反复宣讲,达到了抬高理学学术地位、扩大其教育传播范围的目的,对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家面对社会历史的变革和其它学术派别的挑战,在认真总结各家之长,完善学术体系的同时,注重通过教育讲学传播自身学派的思想.理学大儒们在传播中选取一些重点信息来突出学派特点,并便于学者领悟理学宗旨.这其中主要包括:理学继孔孟绝学的道统论、以"天理"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论、以"四书"治经的为学次序论、以"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论等.这些传播信息的反复宣讲,达到了抬高理学学术地位、扩大其教育传播范围的目的,对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清湖南理学群体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群体。这一群体以程朱理学为最高价值理想,坚守自身独立的学术性格与道德标准,主张治统符合道统,治统可变而道统不可变。考虑到道统沦亡的代价,他们采取与清政府合作的稳妥方式,利用道统所赋予他们的文化解释权批判专制君主与社会腐败,以儒家之道整合现实政治。由此,隐性的文化斗争与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交织在一起,决定了湖南理学群体与清政府之间的离合关系。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又意图在治统的前提下统合道统,引起湖南理学群体的不满。道统成为他们与皇权周旋乃至抗衡的理论支点。对文化权力的担当,一直为湖南知识分子所继承,并运用于政治活动,进而影响近代湖南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6.
何永波 《理论界》2010,(6):124-125
中国性理学在朝鲜高丽时期的传播,高丽末名儒安珦、白颐正、李穑等作出了突出贡献。而高丽末名儒李齐贤对性理学在高丽的传播却鲜为人知。本文主要论述李齐贤对性理学传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宋元明时期的主流话语 ,是不同于佛教、道教而又吸取了佛道二教的儒学。此时代的儒学有了新的范式 ,与汉代至唐代的儒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北宋初期的宋学十分博大 ,中期的宋学即理学 ,理学是宋学的核心。理学随着造道运动的濂、洛、关、新、蜀诸派而大兴。南宋儒学即理学 ,是宋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其中有在同一思想框架下运作的不同流派 ,如朱子闽学、胡张湖湘学、陆氏江西学、吕氏婺学和浙江陈叶功利学派等。在宋学特别是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长江流域孕育了不少卓越的思想家与学者。不少儒学群体在这里崛起。包括朱子学在内的理学的深化与发展 ,得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人。理学的兴起是儒家知识人面临政治危机、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佛教的挑战 )的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及产物。理学知识分子在民间自由讲学 ,关心百姓疾苦 ,参与社会政事 ,以社会清流维系着世道人心 ,成为活的政治与道德资源。理学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保存下来 ,发扬光大 ,并下移到民间社会。元代是理学传播、普及并上升为官方哲学的时代。明代理学沿着朱陆异同问题的讨论而发展、成熟 ,并随着王阳明后学的分化而转向 ,但仍属于儒学内部的自我调整与更化。理学是东亚的精神文明。理学家讨论的本体宇宙论、道德形上学、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8.
康咏秋  康化夷 《船山学刊》2003,(2):35-36,73
宋明理学在北宋初创立,湖南道州人周敦颐的“太极说”奠定了它的哲学思想基础。后经程颐、程颢及其弟子的传播和发扬,方开始兴盛。理学再传入湖南则是二程的高足弟子,诸如胡安国、胡宏、张等完成的。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中称这一地域性理学派系为“湖湘学派”,王运则干脆称为“潭学”,即湘潭学派。胡安国、胡宏的理学思想是建立在“性本体论”的基础上的,“性本体论”建构了湖湘学整个理论思想体系。诸如性的善与恶,天理与人欲,道与物的关系等问题,就是建构在“性本体论”基础之上。哲学的最基本问题是宇宙观问题。茫茫…  相似文献   

19.
谢晓东 《学术研究》2023,(6):34-42+177
从东亚视角考察朱子学可以发现一个重要事实:朱子学的中心出现了多次转移。在朱子之后至罗钦顺去世之前,朱子学的中心无疑是在中国。罗钦顺之死以及16世纪中期韩国性理学的高度繁荣标志着朱子学的中心转移到了朝鲜半岛。16世纪末叶至17世纪前期韩国的内忧外患以及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的崛起标志着朱子学的中心从朝鲜半岛转移到了日本列岛。朱子学的两次中心转移现象背后的动力是天理及其实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南宋中期两位著名理学家张栻和朱熹关于理学基本观念——太极、理道、原性、中庸、知行的反复论辩,这在理学史上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们之间存在深厚的情谊,由于穷理致知的论辩而将理学思辨达于精密细致的程度。他们虽然理学思想的渊源皆出自濂洛之学,基本观念一致,但某些具体问题又存在意见分歧,因此使理学思想丰富而深刻。他们表现的对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故在南宋中期以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