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志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和康德伦理学说的方方面面牵连深广;同时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概念。本文展示了康德意志观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康德意志概念的起源、性质、层次、划界以及区分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剖析。意志概念不仅在康德道德哲学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它根本关涉康德道德学的核心内容,只有细致入微地检视康德的意志观,我们对康德的道德哲学才能既作出全景式的总体把握又有对局部问题的透彻理解,从而避免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2.
理性和自由是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的精神精华,康德作为一代哲人构筑了自己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用理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找到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道德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与自由的阐发,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性和自由是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的精神精华,康德作为一代哲人构筑了自己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用理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找到了根基。本文将着重从康德的道德哲学角度分析他对理性与自由的阐发,揭示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吕妍凝 《理论界》2011,(9):93-96
道德建设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环境危机、公德缺失等道德问题逐渐浮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试图从康德道德哲学中吸取能为我国道德建设所用的积极因素,从道德法则的先验性、人是目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批判式继承和发展康德的自律原则,从而使我国各项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进行下去,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5.
道德哲学是康德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康德视为探究人全部规定的哲学。在康德理论中,道德被理解为自由主体对道德律令的践履,并指向了以人为目的这一终极命题。人在道德领域摆脱了感官世界的束缚,达到了既自由又自律的高度。康德突破了从认知层面把握主体的局限性,让价值主体在道德世界得以确立,在主体观念上实现了重大变革。康德道德理论不仅把对人的启蒙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在现代主体性道德形成发展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值得人们对其展开深入反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我们得知,一切现象都服从于因果规律,但理性不满足这一有条件的知识,它非要上溯因果系列追求一个最初原因。这样它就超越感性界,以物自体为研究对象了,从而必然产生自由与因果的二律背反。康德通过对二律背反的解答,说明理性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因果律适用于现象界,自由律则适用于本体  相似文献   

7.
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及其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全新 《文史哲》2003,(6):109-114
18世纪的康德哲学在道德哲学中实现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革命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树立了主体性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从作为人本性的理性和自由出发去寻求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康德强调,人的理性是道德原则的基础,人是道德活动的目的,人的意志自由应体现为对客观的道德法则的遵循,对绝对命令的服从。康德的主体性道德哲学在教育学方面仍给我们以富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两种义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中,义务是其讨论的核心内容。康德晚年的《道德形而上学》一书集中讨论了两种义务论体系,即法律(权利)义务体系和伦理(德性)义务体系。对这两种义务论体系的探讨展示了康德道德哲学的实践哲学品格。  相似文献   

9.
卢梭和康德的关系是思想发展史上颇有意义的一页,深入研究这种关系将有助于阐明人类思想发展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卢梭和康德几乎完全是同时代的人(卢梭1712—1778,康德1724—1804)。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康德则是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先驱。初看起来,这两位思想家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各自努力的方向、工作的成就乃至文风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哲学家认为,道德探讨必须首先从善的定义出发。而康德却另辟蹊径地指出,善作为意志与行为的关联,如果它的确立是先于道德法则的,并且它决定我们的欲求能力,那么它只能是一个经验的、偶然的概念,根本无法承担起道德评价所需要的确定性,也不可能支撑起需要确定规范性的道德哲学体系。相反,道德法则因为具有先天确定形式而成为普遍的评价标准,因而能够支撑起有规范意义的道德理论。所以,道德探讨的起点首先是寻求普遍的道德法则并进而通过道德法则确定作为意志对象的善。然而,对于道德生活而言,基于确定性的道德原则和基于欲求能力的幸福同是我们生活意义之所在,只考虑其中之一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1.
自律和自由是交互性的概念,因而不能以自由作为道德律的推导根据。所以康德在第二批判中以道德法则作为一种理性的事实来推导自由。这种排除一切经验质料的先验性质自由,会导致现实自由的缩减,即现实权力可能会要求不论现实怎么样,你还是应该遵循道德法则,自由于是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只剩下法则的强制性。道德自律带来的自由的这种胜利是压抑性的。  相似文献   

12.
李保强 《齐鲁学刊》2007,3(6):141-145
责任即某一角色需要做好的份内的事情。实现人的社会化,需要培养和增强其道德责任感,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要求强化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理当重视责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责任教育,应坚持以主体发展性德育观为指导、坚持为公民提供选择并参与活动的机会、坚持责任教育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同时,应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公民自身的主体价值,彰显公民的主动精神,让公民在民主参与中生成负责态度、在督导强化中形成负责精神、在情感体验中养成负责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康德以理性批判为基础,实行道德哲学、知识学的分离,批判了以理性解决道德问题的启蒙理性主义道德观;坚持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态度,将善的意志确定为道德的基础,批判了启蒙现代性道德对人性的破坏;通过意志自律追求道德理想国的实现,批判了以理性实现自由的启蒙自由观。可以说,在现代性的视阈下,康德道德哲学是一种重建的现代性道德话语,对现代性道德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人的先验理解,康德对现代性道德的建构只具有逻辑上的有效性,未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康德的实在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实在性概念是现代许多重大哲学讨论的起点。从先验感性论始 ,经概念分析 ,到理性定位 ,康德对实在性概念的阐述就隐蔽地为这些讨论设置了分歧点。现代认识论和本体论都因包含在这一概念中的双重含义而取得了走向极端的可能性。科学实在论与现象学的哲思趣向都隐喻性地深藏于康德的实在性概念中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哲学的主要贡献一直被认为是通过“先验论证”展现人类的先天思维形式对于感性经验的优先性。但这是被高度简化了的康德哲学肖像。其实 ,康德本人曾在对于“亲和性”概念的阐发中一度偏离了该原则。从当代现象学的立场看 ,这种偏离包含了重估被西方哲学传统严重贬低的“感性质料”的可能性。然而 ,为了不违背《纯粹理性批判》既有的先验观念论框架 ,康德最后还是在自己的发现面前退缩了  相似文献   

16.
吕妍凝 《理论界》2013,(5):120-122
康德的时间概念是打开康德哲学体系之门的钥匙。通过对以牛顿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两大时间学说进行了主体性的改造,康德建立了自己的先验性的主体性时间观念。时间是先天的纯粹直观形式,它是先天的,与物自体无关,一切现象必须以之为前提;时间是连结纯粹概念和纯粹直观杂多的中介。康德的时间概念,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哲学史上的时间范畴进行了转变,而时间的中介性所蕴含的先天综合判断的证明,则展示了对知识来源问题的一种新的解答;其局限性在于导致了不可知的信仰主义以及时间的绝对化,而割裂之后结合的研究方法则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在康德哲学中 ,“客观有效性”是一个极具关键性的概念。遗憾的是 ,国内康德专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阐释 ,多半不尽确切。本文试图澄清这些误区。另外 ,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康德究竟在哪个意义上以及怎样回答休谟提出的因果问题 ,重新做一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李常威 《理论界》2014,(9):88-91
《纯粹理性批判》的"直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很深的思想渊源。其种类繁多,有感性直观、经验性直观、感官直观、想象力直观、知性直观、内直观、外直观和纯粹直观。感性直观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直观和想象力直观,经验性直观与感官直观是同义的,作为外感官形式的外直观就是空间。想象力形成的是显象、复象、预象、想象、成象和拟象六种直观表象。有再生性的想象力和生产性的想象力两种类型,后者在审美领域具有一种自由而合规律的运用。而知觉、内感官和纯粹的时空直观是想象力活动的结果。知性直观是与积极意义的本体概念相应的,它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理解就是把感性直观纳于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19.
浅析康德哲学的理性概念——兼谈康德哲学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康德的思想来源,分析他的理性概念,试图对康德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康德思想的关键点是知性的"构造"性和理性(狭义)的"范导"性.理解了"构造"和"范导",则理解了康德思想的大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