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青年研究与英美的文化研究在学科与路径问题上的相似性.而在梳理西方青年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的研究实践和理论观点探讨青年研究的学科和路径问题.认为伯明翰学派在英美的青年文化研究领域成就最为卓越,得益于反学科立场和独具特色的研究路径.提出青年研究的核心是再现青年现实.而清醒的问题意识、坚实的学理基础和恰当的研究路径,是研究者进入青年的生活和思想世界而真实、可靠地再现青年现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青年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是将自身作为对象的认识,对青年研究的反思,也就是对青年研究已有的认识进行再认识。中国青年研究目前尚处于前学科阶段,必须站在社会变革之中和学术探讨最前沿,青年研究才能有真正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研究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中国青年研究发展进程的反思,针对这一领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四个主要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青年研究朝向更加学科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研究,标准问题是基础性问题。在学者们通常使用的七个标准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学科标准和方法标准。我国的青年研究还没有成为建制性的学科,研究者的学科化诉求需要考虑在非行政权力干预下的基础条件,包括青年是否是独立的知识领域、青年研究的理论硬核等问题。在现实条件下,青年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问题意识,即青年本位的、社会关怀和公共性自觉下的自主意识、理性精神和怀疑、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对中国当代青年审美活动状况的研究有两种类型,一是将问题放置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指出青年人审美活动的偏差,二是借助问卷调查描述青年审美活动状况并呈现其中的问题。这些研究或者在逻辑上有待商榷,或者在调查方法上值得推敲。因此,应当在审美泛化背景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客观有效地考察当代中国青年的审美活动状况,为推进美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身边现象的观察,通过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分析青年示弱心理,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系美国政治学教授,文中所持的政治立场是可以想见的,相信读者会给予注意。中国青年的特征为了调查青年实际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一一中国有关部口审镇地组织人们进行讨论,企求使他们将隐藏内心深处的思想公开化,并通过说理教育把他们引上正轨。同时,大陆中国的宣传机构对于那些怀疑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青年人际价值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的人际价值观出现了巨大的变迁,本文分析了中国青年在人际价值取向、人际价值目标、人际吸引影响因素、人际交往方式、人际关系状况等方面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变化,指出了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人际价值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事实是青年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关注。这10年期间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各种变化,在青年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显现了极强烈的独特性;而且,青年问题本身也开始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变革进程的独立的社会因素。建国40年以来,只是到了80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消费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是中国消费的主体。中国青年一直站在中国消费新潮的潮头。青年消费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消费水平随着全体人口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Z青年的消费结构随着全体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青年的生活质量随着全体人口生活的提高而提高。一、中国的消费状况中国长期实行“高积累”,有一阵还搞“先生产,后生活”,因此,消费水平一直搞木上去。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了“生产目的”的讨论,从此,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消费品零售额已连续6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1996年已达25000…  相似文献   

11.
恋爱、婚姻观念,作为一定社会结构中男女两性选择、结合所持的态度,是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伦理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具有复杂的社会内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七十年代末从中国农村兴起的,进而发展到全国各地城乡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  相似文献   

12.
学科的兴旺、学术的活跃、研究成果的丰富离不开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先进、独特和系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科研究实力的提升。文献学研究经历了从文献整理的方法总结到有关理论的概括,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方法手段单一、套用其他学科方法、理论系统薄弱的桎梏。本文从文献学研究的价值起步,以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从国内到国际的视野,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联系,概括现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想法,希望文献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能够得到推进,可以有所突破,达到传承古典文献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想,只要能站起来,只要能踩着大地、自己站起来,就是死,我也愿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范围内4739个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年的婚姻观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婚姻基本观念层面,"相互扶持"是结婚的最主要目的,"个人品质"是最重要的择偶标准,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是26-30岁,超过五成的人不能接受同性恋,六成左右的人能接受"裸婚",四成左右的人能接受"闪婚";婚姻经济观念层面,女方家庭更重视对方的经济状况,超过四成的人要求先有房才能结婚,接近六成的人认为买房应由男女双方共同负担;婚姻破坏因素层面,强利益诱惑和弱自身节制促使了婚外情,一成左右的人曾遭受过家暴;生育观念层面,延绵子嗣和老有所依仍是重要的生育目的,性别平等已成为生育中的基本共识,超过五成的受访青年表示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想生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青年研究的发展态势也十分喜人: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效益不断提高。然而,在青年研究走向深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从方法角度作若干评述:一、多样性和主旋律问题近年来,青年研究中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多样,面对这样的现实,青年研究当然不能拘于单一,需要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样性。青年研究应当覆盖发生在青年中的种种现象:积极的因素,消极的…  相似文献   

16.
一、青年文化研究的必然性在我国,科学地研究青年,也就是将青年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理论研究的历史较短,七十年代末期以前,青年研究只是一般性的工作研究,而且主要偏重于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七十年代末期以后,随着青年问题的普遍化和尖锐化(当时的青年问题有:“民主”青年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年就业问题、青年信仰危机问题、知青返  相似文献   

17.
马浮燕 《职业》2008,(32):104-104
<正>当代青年,作为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群体,憧憬着具有挑战性、符合个性发展的工作。他们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它对青年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当代中国青年思潮的诗化形式。作者认为,“朦胧诗”与“新生代诗”作为新时期中国青年诗坛的两大主要诗派,清晰地折射出中国当代青年思潮流变的轨迹。文章探讨了中国青年诗化思潮的价值意义及其审美趣味,指出“人”将始终是它关注的主题和围绕的轴心。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决策和部署鲜明地凸显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和追求,完全符合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和切身利益。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工作的研究在当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国青年研究的形势任务、青年工作的情况和青年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等方面提出青年研究要关注民生、以青年为本的问题意识和服务青年的意义,并提出了青年研究工作新突破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的题目看似很大,其实仔细回想观察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林林总总,就会发现:在共和国成立的这60年中,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它的气息就像风,虽然有冷热硬柔之分,有和煦炽烈之别,但它却永不停止。当世界之风拂掠过中国大地的时候,也自然要掠过当代中国青年的身边,吹拂甚而吹皱过几代年轻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