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主义政治文化以“自治”为其内在机制 ,以“自然”、“无为”为其基本内容 ,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民主和自由理念 ,是我们今天进行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精髓,“超级领导”则是西方现代一种新的领导思潮。基于“无为而治”思想和超级领导理论,领导活动的最高境界应是在以“道”的辩证思维进行“有为”的超级领导、以“法自然”的思想实现超级领导的“无为”本质这一思想境界的基础上.从建设“无为而治”的超级领导文化、提高领导活动各主体的“领导”能力、塑造超级领导的“自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进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领导状态。  相似文献   

3.
身居乱世的老子,独立不阿,燕处超然,清悠澹永,自然无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骨浸染中国文化,奠定了“道家风骨”的精神底蕴。老子自然风骨的产生固然有多方面多层面的缘由。其中一个深层的原因恐怕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新颖视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道法自然”的视角,就不可能有“自然无为”的风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传统解释提出质疑。认为,“因任自然”、“无所作为”、“不妄为”,只是老子“无为”思想的表层含义,君主侯王们“帅以正”的榜样行为,才是其深层意旨,也是老子的真正用意和苦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自然无为”的思想是老子救世的真精神。他希望人们能深刻体会到“自然无为”原则的可贵,从而超越现实,消除现实社会中异化现象,使人性复归于自然本真……要想自然而然地生活,只有等到人类不再以自然界的征服者自居、不再肢解自然,而是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本文拟从顺物自然不妄为,慈爱利物不私为,俭奢有度为善为三个方面对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道德思路是:因社会生活的失序即德的问题引发对道的思考;从道中寻找社会之德的根基,道的天性是“自然”,故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或“德”就是“无为”;要体悟自然之道,达到无为之德,需要认识到道与世俗价值观念的相反性,即“反”,同时要做到“返”,即放下对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规范的操持,剥离社会习俗的痕迹,回复到一种无欲无知的纯朴。当然,老子论道既因德起,其目的也还是落实于德。  相似文献   

7.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是“自然”的表现形式。在道家看来,天道自然无为,人道应该遵从天道,顺应自然,方能“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代辩证法大师的老子,以其“无为”思想而著称于世。然而,有些人将其“无为”思想简单地理解为无所作为、消极等待。这种观点不仅不符合老于思想的本意,而且在现实中也危害甚重。本文联系老子的“自然”法则,对其“无为”思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在其“道法自然”思想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通过顺从民心、量力而行、积少成多、少私寡欲等一系列观点,蛤“无为”限定了条件。其实,老于所言“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在遵循“自然”法则条件下的“有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其中尽管带有某些消极成分,但是它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至今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启示,阐述道家思想体系中可适用于旅游企业管理的“无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文化精髓。结果表明,这些体现了现代管理的辩证谋略、适可管理、首重“治人”等思想,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11.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抑或学科称谓,是引自西方的舶来品,但哲学思想及观念在中国则是源远流长,以阐述世界观及方法论见长的诸子思想均属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其中道家思想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哲学理念。作为集道家思想之大成的《淮南子》,以老庄思想为根基,采撷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精华,是“非循一迹之路”而守正创新。《淮南子》从“道”出发,以“无为”为主旨,将天道之无为演绎成人道之无为,以求人道符合天道,创新性地诠释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精要。《淮南子》倡导“无为”是为了践行“无不为”,倡导“天道”是为了宣扬“人道”,将出世与入世统一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道家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华民族崛起及复兴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可道出发,还是从常道出发,是行政决策者亟需重视的问题。老子《道德经》提倡人法自然反对儒家礼制及人治,有利于我们依法行政,也有利于行政生态圈的建设。行政领导者要遵循“人法自然”,就要做到“无为”,“不争”,注重个人修养,摒除己之私欲,无私奉献,使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继承发展了老庄的“自然”和“无为”的思想,明确地用“因自然”诠释“无为”。“因自然”与现代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相反地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仿佛是用中国道家文化编制的一幅现代主义的上乘之作,渗透了老子的“静观弱用”、“天道自然无为”和“返璞归真”的观点,反映了主人公在寻找潜在孤独自我本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的“自然”说自先秦一脉相承,但每个时期对“自然”内涵的阐释不尽相同,钟嵘《诗品》比较倾向于老子的“无为自然美”,而皎然《诗式》更强调佛学的“妙造自然美”,其差别值得辨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挖掘道家思想中“自然无为”命题的内在意蕴 ,结合现代社会的若干问题 ,试图实现对“自然无为”的某种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为突出代表,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物顺时”,“以时禁发”,善待自然,体现了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态智慧,是德性的智慧。佛教由对生命的关切及于对生存环境的关切,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生态智慧是解脱的智慧。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天道无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教的生态智慧是空灵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老子构建了一个理想执政者——“圣人”,其以自然无为、弃智寡欲、尚谦不争为主要特质,映射出理想社会中任自然、不妄为,弃巧智、去贪欲,谦下不争的治国理念.对于当代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言,老子的“圣人”理想治世模式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独立评论》关于“无为政治”的讨论集中反映了国难当头的中国在建设与无为问题上的抉择窘况。面对濒临破产的生产力,“无为”论者主张暂时停止建设,以为农民赢得喘息机会。“建设”论者则强调,国难当头,别说停止建设,即使放缓建设的步伐也不啻在自讨覆亡。实际上,就建设与无为而言,不论作何选择,都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不过,开展学术争论是知识分子表达社会关怀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讨论,他们得以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并将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理念阐发开来。  相似文献   

20.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精髓,超级领导则是西方现代一种新的领导思潮。基于无为而治思想和超级领导理论,领导活动的最高境界应是在以道的辩证思维进行有为的超级领导、以法自然的思想实现超级领导的无为本质这一思想境界的基础上,从建设无为而治的超级领导文化、提高领导活动各主体的领导能力、塑造超级领导的自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进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领导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