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务之急是推动超龄者再就业,重新参与社会建设,但立法空缺、制度性歧视的存在、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就业年龄歧视普遍,侵犯了受歧视群体的平等就业权.欲解决这一难题,有赖于一系列举措的配套施行.立法机关应修改相关法律,确立超龄者作为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明确年龄作为禁止就业歧视的要素,在适当时机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反就业年龄歧视的法律地位,细化就业年龄歧视行为的认定标准,完善就业年龄歧视的救济渠道并发挥行政机构的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要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和英国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而我国反就业歧视法长期缺位,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司法救济也显得力不从心,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作用仍不够.因此,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树立就业平等的观念,设置具体的法律责任与司法救济途径,设立专门的反歧视法执行机构,以确保法律实施,从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可以说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反就业歧视立法是保障人权的内容,是社会正义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单性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人权,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歧视即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其主要类型可归纳为制度性就业歧视和非制度性就业歧视两类.大学生就业歧视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无法有效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入手,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制度性成因,通过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强化反就业歧视执法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司法体制等法律路径,构筑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为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6.
用法律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丽玲 《理论界》2008,(5):100-101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就业促进法》立法精神就是提倡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本文以案例说明我国的就业歧视,阐述了《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反对歧视的法律规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实现公平就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明确立法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有前科者的国家只有加拿大、韩国和美国少数的州。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有前科者就业歧视案件采取的是合理性审查标准,因此,涉及限制有前科者就业资格的案件大都判为合宪。我国台湾地区限制有前科者就业资格的立法也很严格。以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五百八十四号解释为契机,台湾的学者和实务部门提出以宽容原则来限制有前科者的就业资格。与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和实践相比较,我国对有前科者就业资格的限制是极其严格的,我国应该采取宽容的原则来合理限制有前科者的就业资格。  相似文献   

8.
欧盟在世界范围内堪称反就业歧视的典范,而反观我国,虽然制定了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但既缺乏可操作性,又缺乏相应的救济途径。为今之计,既需要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又需要建立相应的就业歧视诉讼等制度,并亟待提高我国公民的国民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反就业歧视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就业性别歧视与保障女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和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就业的歧视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要在现实中有效地消除对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还需要相关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法律制度的完善。推进就业立法,明确政府的职责;消除性别歧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提高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加强执法和监督的力度,维护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就业歧视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美国反歧视法的实践,得出了对于我国反歧视立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规制就业歧视的法治重任主要由《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予以担当。然而,《劳动法》显露出滞后性的缺陷:一是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混沌不清;二是举证责任配置规则语焉不详。因此,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实属必要也更合时宜:首先要拓宽法律调控视野,"劳动过程"要囊括求职阶段和职业阶段。其次,要明确就业歧视类型,设定就业歧视认定标准。最后,要厘定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就在于其在法律效果上力求兼顾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找寻最优的契合点以均衡、调和劳资双方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蒋忠原 《理论界》2011,(9):80-8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年龄歧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关法律对就业年龄歧视进行规范,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要实现不同年龄的劳动力平等就业,必须有国家相关法律的大力支持。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年龄歧视盛行的原因谈起,浅析在我国对就业年龄歧视展开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并通过研究美日两国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就业歧视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里  宋丽燕 《兰州学刊》2004,8(6):261-262,182
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内在需要标准,即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是基于岗位和工种的需要,用工条件与岗位、工种要有关联性,如果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不是基于岗位和工种而产生就可能构成就业歧视;第二个标准是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即用人单位滥用用工权而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一是把就业歧视纳入劳动争议的解决范围;二是学习美国的作法,增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就业歧视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就业歧视与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就业歧视在我国的形成是由经济、政治、意识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贯穿了农民工就业的全过程,成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无法逾越的第一个障碍。政策性就业歧视的实行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使农民工受到不公正待遇。消除政策性就业歧视可以通过推进制度改革、明确政府定位、转变城市居民的观念以及增强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准入、从事行业、劳动工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方面遭遇到了歧视性对待。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要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必须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挥企业工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逐步消除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17.
弱势、准弱势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劳动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它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种不平等现象可以称之为就业歧视,它包括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城乡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和生理歧视等。遭遇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划分为弱势劳动者群体和准弱势劳动者群体。公平就业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就业结果的公平。公平就业的途径:完善立法,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就业扶助与法律援助,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及企业家的社会道义感等。  相似文献   

18.
就业歧视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诸如年龄、性别、户口等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本文对就业权的分类、分配原则和制度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法学理论思考,以期有助于建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并根据产生不同就业歧视的原因,对拟采取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表现在就业方面即为机会均等和不受歧视的就业平等权。就业平等权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就业的权利相同和机会均等,反对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大学生就业歧视是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侵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侵害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法律保障的不足。要保证大学生公平就业。必须社会保障与法律保障并举,但最主要的是要加强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