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语境中,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要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思想和理论载体。现当代哲学家哲学创新的现实历程和成果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在哲学创新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内在统一性,作为理论主体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交流和融合。在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陈文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6):1-4
毛泽东的哲学实践论,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但毛泽东并不以认识论这一概念来称呼之,而是用“实践论”这一称谓。这不仅表明了毛泽东作为一个真正哲学家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及来自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实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律广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78-179
中国雕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氏族公社的繁盛时代。任何时代的雕塑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缩影,脱离不了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当代雕塑作品在融入时代新元素的同时,因传统文化元素的介入,而增加了深邃的底蕴内涵,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陶新宏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40-42
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有全面而丰富的和谐思想。它涵盖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郑世堃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17-20
哲学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哲学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代哲学变革成为了哲学教育不可扭转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哲学教育更加实用化,哲学的实践功能也日益凸显,这对目前大学生哲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实现哲学教学的调整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哲学变革对于大学生哲学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指出目前哲学教育存在的意义,并对哲学变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大学生哲学教育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纪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4):44-46
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坚持实践标准的关键.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规定着实践的内容从而也规定着实践标准的具体内涵.复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开发利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资源的客观根据.中国人民当前的经济、政治、丈化建设赋予了实践标准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的特殊意蕴. 相似文献
7.
董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
赛珍珠翻译<水浒传>,保留了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本文致力于探讨影响其翻译的一重要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从中国传统哲学对赛珍珠翻译策略的影响、对赛珍珠翻译风格的塑造和对赛珍珠翻译过程鲍作用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陈正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出现的“哲学无用”论和“哲学危机”感发生的原因,并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发展哲学和使哲学发挥更强大的社会功能问题。接着探讨了哲学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指出哲学发展之所以需要继承传统哲学,是由于人类认识发展的继承性和哲学传统的延绵性。本文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价值如何,一方面要看它本身有否可以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它的选择、改造和利用而定。文章最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对未来哲学的意义。强调对中国传统哲学必须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余卫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圣人作为中国文化哲学的本体观念,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特质,而且作为哲学思维的主体和最高人生境界与最活跃的因素,是中国传统的圣人体道的整体直觉思维方法,以及崇古尊经的经学思维的重要基因。其一经形成,反过来又给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语言学方法对当代哲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锁林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4):78-81
哲学和语言学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姊妹学科 ,在古代 ,哲学通过逻辑学给语言学提供方法论 ;在当代 ,语言学则通过逻辑学对哲学产生影响。文章以具体的材料 ,论证了当代语言学对哲学逻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揭示了语言学对相邻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林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1):32-38
要想建构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哲学新形态,首先必须深刻地反思自身固有的思想传统和外来文化的现实挑战.我们所面对的思想传统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二者,前者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影响,逐渐丧失了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功能;后者则在当今时代风雨飘零的情况下急于复兴重建,却缺乏一种真正的自我批判精神.如何确立起一种批判意识尤其是自我批判意识,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家思想现代化的共同关键所在.另一方面,西方后现代文化在中国的长驱直入,以及基督教信仰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于信仰缺失的当代中国人无疑构成了一种现实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现实的挑战,显然也成为建构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统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利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45-47
教育传统对教育改革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其负面的影响.教育传统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观、内容观、师生观、教法学法和教育研究观等方面.如何克服教育传统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孙熙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11-14
2002年立项、后又得到北京市社科联出版基金重点资助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与创新研究》组织了30多人的研究队伍,已进行5年工作。计划完成的4项最终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目前均已进入完成初稿的阶段。这项工作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还是从哲学的高度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邀请这4项成果的主编各自简略介绍一下各自项目的主要内容或基本思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显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34-38
民本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它包括群众主体、实事求是等一系列基本范畴。民本哲学形态根植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综合,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王思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36-40
中国哲学的当代趋向,应当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和谐的语境下,以现代化为主要思考鹄的,通过西学传输中的相互融透,中国哲学将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管理哲学的研究为主线并推进其向前递嬗,进而形成“综合创新”的中国哲学之主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实现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渠道和深厚根基。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从而实现实践成功、理论发展的双重互动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正聿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6-8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使理论正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引导现实的社会发展,是当代理论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历史曾经向我们昭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国走向进步的科学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建设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伟大的作用。中国的现实正在向我们彰显,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建设必须不断地展开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不断地展开和深化。我们这次组织的笔谈,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和建设的路径、内容和方法,并希望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治思想、文化观念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必将对我国流行的哲学体系和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预见,我国的哲学即将走出低谷,向新的高峰迈进。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某些发展趋势已有端倪可察,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多样化、精确化和民族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国内学术界近来曾流传这么一种评价:目前“哲学是贫困的,历史学在危机之中,经济学混乱,法律学则处于胚胎阶段”。这种说法是否完全符合实际,能为多少人所接受,我们姑且不论。但是,从深层来看,它对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确实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应当从更高的基点上评估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课题的意义。系统地回顾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四十年来,而重点又在最近十年)中国哲学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寻觅这几十年来中西哲学思想由碰撞冲突到交融汇合的历史轨迹,展望二十一世纪新的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新格局,可为当代中国哲学在创造性发展自己传统、走向世界性哲学新思维的进程中作出历史性抉择,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新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