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深邃博大,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哲学、美学思想,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为了阐述劳动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现象,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的本质确证的重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⑵人通过劳动与人周围的自然发生关系,并且在对劳动的占有中人与人之间又发生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两种和解: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⑶围绕着这一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和结论,为当今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的困境,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郭芙蕊 《学术交流》2006,23(12):34-37
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佳体现方式是劳动实践。但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以及技术的掠夺式应用中,不仅劳动失去了自由与自觉的本性,而且劳动者在劳动中也丧失了主体性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会阻碍劳动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导致人自身发展的失衡。生态伦理提供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伦理环境,促进了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10):34-37
在当代全球性生态难题凸显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涉及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危机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重新审思,这在新时代语境下启示中国要坚定"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走出人是自然"霸主"的误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杨威 《社科纵横》2006,21(8):16-17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前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的理论;生态文明是人类和谐社会程度的标志理论。在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些理论为我们建构和谐生态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构建和谐生态观主要包括构建和谐的生态经济观,和谐的生态消费观,以及和谐的生态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6.
福斯特充分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通过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来阐述自己的生态观,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初步地指明了道路。福斯特认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与持续性发展关系的论证,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逻辑前提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促使我们在哲学层面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马克思著作中关于自然观点体现的归纳,对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有重要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9.
戴维·佩珀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批判绿色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的同时阐明其生态社会主义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佩珀主张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现;在社会制度方面,佩珀提出用生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在社会变革方案的选择上,佩珀坚持依靠工人阶级走激进的社会变革道路.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及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雪  黄圣平 《社科纵横》2009,24(6):105-106
庄子以道为基础,提出了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理性反思,既批判了人类对待自然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又探索了人类实现与自然平等的终极归宿。庄子的生态伦理平等思想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4):12-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深刻阐释、运用和创新。从传统生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出发,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必须相互统一、互相融合;从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太极生万物思想出发,他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在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习近平运用传统生态文化智慧,主张保护农村自然生态面貌、利用自然生态力量化解城市发展弊病、通过节约资源来保护生态环境。在吸收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习近平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很好回答了生态与经济之间应具有的关系,因此是对传统生态文化的极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而美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体现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意蕴,其对构建生态文明有着很强的的启示作用.迪金森的诗歌传递出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新鲜而又陌生的自然观、神秘而又敬畏的自然观和认为人的生命终结是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这些,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珍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小娟 《创新》2016,(3):55-62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人与自然尚不和谐问题的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重大升华。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优化生态发展产业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作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推演,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四位一体的视角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合理借鉴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成果,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观、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多边主义的生态政治观、共同但有区别的生态责任观,为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全球生态正义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10):151-153
人居环境建设是关于环境与人的学问,它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先秦时期关于人居环境思想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如何看待自然,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环境,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对这一时期有关居住环境论述的阐发及扬弃,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相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控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共产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9,(1):45-52
生态问题不是天然就具有的,而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阶段包含着三层含义:认识论层面上的生态意识的生成,即人对自然有机体代谢机制断裂的认识;在生产的物质基础层面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即资本积累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裂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呈现出来的消费主义观念,即资产阶级的启蒙理性和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扭曲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巩英洲 《社科纵横》2010,25(4):102-106
从对追求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视野来看,马克思自然观中有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而且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放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中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把自然的复活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人的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这一深邃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建设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和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10):13-16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详细查阅了相关经典著作,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与建构,从学理上探究生态德育理论依据,这些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德育重要的理论基础、借鉴的思想宝库和生态的智慧源泉。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研究,用以指导生态德育,用以指导生态实践,特别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