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运用2008年宁波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对新生代主体视角下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凶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视角的社会距离建立在融入意愿和排斥预期两个层面基础上;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在增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社会文化会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丁的社会距离。要促进新生代农民丁的城市融人,缩短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民、政府和社会等多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如富士康骇人听闻的十几连跳自杀事件和外来务工青年(多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等,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对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六个城市进行实证调研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精神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他们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在自我价值预期和现实生活需求中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落差。此外,在将社会支持分解为教育支持、经济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媒体舆论支持和政策性支持五个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不同的社会支持方式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影响程度、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隔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市生活体验、社区参与程度、相对剥夺感对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感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农民工自我归类模式的理论研究——基于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对我国农民工的自我归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一般而言,农民工将自己看作是城市人,农村人或边缘人,这种自我归类来自于一种特定阻止他们融入城市的心理保护机制.为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必然制定一系列保护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边缘性地位使他们在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和矛盾日益凸现 ,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农民工的边缘性地位与其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改善农民工社会资本匮乏和质量低下的状况 ,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形成机制 ,才能促使农民工更快完成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过程 ,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9.
“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工作适应、人际适应都处于中等水平,而生活适应处于较低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评家庭阶层地位、媒介接触、城市经历、相对剥夺感、社区参与、组织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入与社会排斥——成都市社区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社会排斥理论作为概念工具,对城市新移民的城市社区融入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新移民和城市居民两个不同的角度收集资料,根据新移民的职业、在城市的居住时间和长期居住意愿选取典型个案。笔者从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社会排斥是新移民社区融入的壁垒所在,缓解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区参与、社会交往的“破冰”,是形成社区内社会关系“互构共变”的基础,是城市新移民真正融入社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社会融入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逐渐成为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独特社会群体。在现行制度体制下,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的社会融入面临着体制性、经济性和其自身方面的障碍,并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社会融入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并不是通过某一项制度或某一方面政策的改革所能解决的,需要全面推动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效推行各项社会经济政策与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乡村适应困境与未来发展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乡村适应困境主要包括乡村经济适应、政治适应、文化适应、社会适应和自身婚姻选择方面的障碍。由此,新生代农民工难以顺利回归乡村,出现了乡村建设的"荒凉化"、带来乡镇扩张的"无序化",理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标准正处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表现出高标准和多元化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男性择偶标准高于女性;家庭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在减弱;流动经历、城市融人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但大众传媒却对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标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外来人口教育及社会融合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入,第二代外来人口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不仅是外来人口本身最关心最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更是城市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问题。本文对第二代外来人口在家庭和谐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融合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容量的农民工深度城市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容量角度关注农民工城市化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本文从城市容量出发结合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容量是一个以人口负荷量为主体,包含自然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容量的三维系统,并建构了人口城市化与城市容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认为,在现阶段,城市的自然容量和经济容量有助于人口城市化,而城市的社会容量则因无法满足农民工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而延缓着这一过程,也使农民工"半城市化"成为长期现象。因此,作出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包括两个阶段、四种身份和八个特征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认为,解决农民工"半城市化"的关键须从城市的社会容量着手,系统地考虑三维容量之间的相互嵌入和协调扩张,并提出农民工"深度城市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就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是为政府及用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合适就业推动政策和相关举措的重要保证.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量化评价的维度应包括四个方面: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社会资本和基本素质.通过专家不断地修正,提出了14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指标的相应权重.这一评价模型的提出,旨在为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的政策效率提供参考,也为后续量化研究打下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澄清了当前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愿景。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但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未来。文章最后给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