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和女权运动的先驱,她诞生于英国女权主义日益兴盛之时,成长于英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奋力拼搏的年代,她的作品曾被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其作品内容涉及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主张,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勾画了颠覆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设想,提出了女性必须建立一个自足开放的世界,让自己成为自由独立体的观点,使旧女权主义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扬弃与推进。  相似文献   

2.
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二元对立原则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分析方法。运用此原则研究体现二元对立内涵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发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是新文学的两大主体构成。在中国现代以来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二者既相互补充,又构成比照甚至对立关系,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发展中基本形成和确立,在新时期以来日益成熟和巩固。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结构,它将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4.
二元论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之一,二元论思想也曾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由于他一生思想复杂多变,国内外的文学评论界对他的创作思想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用哲学的二元论思想分析他的作品,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劳伦斯生长在工业革命的大历史背景下,社会变革和家庭背景让他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矛盾组成的。在完成自传体作品《儿子与情人》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自身经历,他的二元对立观点逐渐形成。但是,随着作家思想的成熟,劳伦斯的二元对立观逐渐转变成为“二元一体”的理论体系,说明作者最终超越了广义二元论的单纯的对立理论。  相似文献   

5.
女性哥特将性别与体裁有机地结合,是女性作家以哥特体裁为载体、以哥特因素为手段,探究父权制社会里女性的共性问题。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充满浓郁的哥特色彩,透视出作家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意识。本文结合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中的女性意识、性别身份、黑色幽默式的氛围和"家"的双重意义等女性哥特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蕴含着的对父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质疑和控诉。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和陈染是新时期文学当中引人注目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创作表现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她们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同时,又在心理上对其进行深层的剖析。本文将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两位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深层次个性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女作家。其作品风格迥异,其中一大特点就是二元对立结构特征的表现。其处女作品《野草在歌唱》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存在着鲜明的二元对立结构,探讨这一结构对小说主题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种对立间接导致了玛丽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时期文学在挖掘生活深度和广度、展示时代风采与面貌、反映社会发展及其趋势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塑造了一大批不同身份与职业、不同教养与情趣、不同遭际与命运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一系列形象不论是经男性作家深沉睿智的目光审视过的,还是由女性作家空灵独特的笔触描绘出来的,在人类两性之间、在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应占有的位置和承担的角色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本文将以男女两性应分别代表对立两极的“平等者”,以各自的主体存在价值支撑人类共同的天空为立足点,对照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突兀出她们各自的失误和偏差,并试图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及生理学等方面对真正的理想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大致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的转型期,女性文学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现象传统与现代、沉静与浮躁、雅婧与欲望、含蓄与裸露;人文精神的张扬与个性和欲望的实现;平庸与超越,构成近年女性文学丰富而引人注目的景观.超越女性平庸的写作话语,创新女性文学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四五十年代的文艺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其引起的文艺论争为引, 梳理出40 年代延安文学至50年代后期的整个文学发展的脉络。并结合她于同时期发表的另外两部作品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以及文学评论, 进一步探讨当时文艺界最为敏感的议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认同的二元对立,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及女性个体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1.
清代小说中女性意识初露端倪。讴歌女性才能 ,主张男女平等 ,探讨女性问题 ,是清代小说的基本主题。清代小说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及民主思想的产生等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致力于抗拒传统的价值观念,虚化男人,把自己写进文本,使女人从人们的视界凸显了出来。本世纪初的几年里,通过屏蔽男人世界,男人蜕化成女性驱遣的工具,女人则成了活动的唯一主角。我们惊喜于妇女解放成果的同时,不难发现,我国女性主义走的是男女二元对立的道路,这既不利于我国女性主义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人类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美国后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得以实现的。这些作品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在寻求黑人文化及黑人女性传统的同时寻找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弘扬生命意义的同时批判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撞击和浸染。文学作品中彰显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中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接受其文学特征的影响,展开对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这对当代中国学界主流话语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消解男权,甚至有超过男性的趋势。在文学上,女性主义文本很多,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几个文本并借鉴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女性反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以后,海派文学的作家们受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对女权的内涵作了深刻的诠释,其作品也倾注了对女权主义的深描.施蛰存作为海派文学中期的作家代表,其诸多作品中都存在着对女权的关注.首先,在描写对象上实现了由主我到现世的逆转.其次,通过作品呈现两性的吸引,表达女权对男权的依附与摈弃.最后,通过女性自我权利的张扬,实现角色的塑造和转型,从社会历史语境的深穴中开拓出“有血有肉”的女权生长生态.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理论成果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作用。通过梳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和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这种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它不仅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乃至中国的妇女解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红帽》是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动漫作品对《小红帽》的改编方式有忠实、添加、取意、非改编和后现代几种,其主题有原作基础和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以《小红帽》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体现着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对其恰当的改编,能推动当前动漫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权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女权主义翻译与研究的背景以及女权主义翻译者的主张,指出加强对女权主义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对译介学和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从西方女权主义翻译及创造性叛逆的实践入手,分析了女权主义翻译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趋向和女权主义对于中国文学翻译的影响。女权主义有意识的叛逆翻译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西方女性对女权意识挑战的产物,表现出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吉尔曼不落窠臼的短篇小说《黄色壁纸》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思想性、创新性和较少的说教性。它既是女性主义学者研究的重要文本。又是英语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从女性主义发展的视野对美国有关《黄色壁纸》的重要文学评论作一个初步的梳理,填补了我国在《黄色壁纸》文献研究上的空白,有利于加深我国对该小说美学、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