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系统梳理唐代科技政策不仅是对唐代科技史研究中薄弱环节的充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此为起点探求唐代科技发展的政策动因.唐代科技政策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科技开放政策、科技奖励政策、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与科技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2.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科技启蒙的先驱,他的科技思想内涵丰富、因时而异。总体上看,其科技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略显科学主义色彩的科技思想:艺重于政、工艺为本;中期怀疑谨慎的科技思想:崇俭抑奢、交融伦理;后期辩证、乐观的科技思想:以辩证、多元并存的态度对待中医的价值,以科学劳动家展望中国科技的未来。杜亚泉的科技思想自觉实现了由科学主义而理性、谨慎的嬗递,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和思想家对科学技术、中国科技发展以及中西文明的独特思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民间科技奖励已经广泛地发展起来,与国家科技奖励一起构成了我国科技奖励系统。但民间科技奖励与政府科技奖励存在着显著区别,表现为:1.奖励主体、评奖的标准和范围;2.奖励客体;3.社会影响和奖后效应;4.获奖者的年龄特点;5.奖励的分布;6.申报和评审程序。总体说,民间科技奖励的存在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国家科技奖励的有益补充,但是它也有自身的不足,民间科技的发展方向应该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奖励应有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科技项目管理的角度对中国科技财政投入产出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条块分割严重、政府行政人员直接参与并决定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申报程序多、执行中监管不力、验收走过场等问题,建议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在科技管理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中国科技投入管理的对策:由国家负责科技的宏观调控;由专业组织集中进行科研活动;由专家组织并负责科技项目的管理及监督,尤其是对项目执行中和完成后的监督和评价工作;集中科技资源,攻克科技难题;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强化科技管理控制及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效益;建立项目库、资源库、数据库等科技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5.
受行政体制影响 ,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同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经过十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但科技与经济脱节仍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对策是 :科技资源市场化 :建立和完善科技市场体系 ,走产学研结合一体化的路子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与生态危机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价值分离与理性独断是其深层逻辑。生态科技是现代科技转向的目标定位。科技生态化需要三个转换路径:目标转向、价值转向和方法转向。如此,能够实现科技发展与自然变化的圆融自洽。  相似文献   

7.
科技本位主义思潮与科技至上主义思潮分别在近两年人民论坛评选出的十大社会思潮中榜上有名,两大社会思潮共性与差异性并存.科技思潮从本位主义向至上主义的变化源于尊崇科技的历史传统、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触发及大众科技产品购买欲上升的主观诉求.这一变化趋势表明:国家发展既要坚持科技创新,抢占前沿科技高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又要摒弃科技霸权,让科技成果世界共享,实现人类科技事业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的科技普及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弘扬科学精神是科普工作的根本和基础;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和传播科学方法;各级领导干部是科普工作的领导者,同时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对象;全社会要共同努力锲而不舍地做好科普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科技普及思想对推动我国科技普及工作的发展,提高国民科技素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科技场馆经历了十五六年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培育了数百万科技传播对象;提高了合肥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了青少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育了初具规模的专业科普人才队伍。但仍然存在一系列有待改进的地方:科普资源配置有待改进;科技文化传播能力有待提高;科技场馆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建议整合并统筹利用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完善专业科学传播者队伍结构,更新社区科技场馆科普设备,提高科学文化传播能力;建立科普志愿者长效机制,完善第三方托管运营的监管机制,健全科技场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全国范围和湖北省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活动投入、产出以及科技对于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为:湖北省的科技基础扎实,科研力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科研开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产学研合作的产出偏少,对省内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的“科技创新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具体表现在 :科技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科技创新是国力消长的关键所在 ;科技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迎接世界科技革命挑战的有效措施 ;科技创新是对外开放的深化和要求 ;科技创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从而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科技之所以能够人化,是科技的本性使然,即科学技术的生活基础、科学技术的人性根基、科学技术的实践本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思想,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通过对建国60多年科技发展历史轨迹的探寻,从科技价值、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的维度,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思想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科技行政管理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行政管理是专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我国旧有的高度集中型科技行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使得科技行政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打破,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明显改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当前仍须针对尚存在的诸如宏观调控、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机制、科技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和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两方面加强改革力度,认真落实“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深化改革方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继续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技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科技奥运历史进程中现代技术角色演变的考证,分析了科技角色由辅助者、支持者转向被依赖者的历史过程及必然性,论证了科技与奥运的契合历程,阐述了二者契合的基本特点 :科技应用的加速性、科技嵌入的全面性、科技种类应用的广泛性以及科技由应用转向自主开发.进而指出在奥运发展过程中,科技与奥运的相互契合形成了科技奥运现象.科技日益成为奥运发展有力的技术保障,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奥运科技体系;奥运成为科技发展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 利用1995-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实证分析我国科研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科技创新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R&D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和研发资本占GDP比重越大, R&D人员拥有专利申请授权数越多,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越大; 科技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 文章提出加大我国科研投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困惑,人们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在阐述科技伦理和谐社会维系功能、人际和谐功能、国际和谐功能、人与自然和谐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科技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的科技伦理规范;加强学生的科技伦理教育;规范科技人员的科技活动;德法兼治、营造科技伦理氛围;塑造科技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的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科技化的目的是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  相似文献   

19.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传播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力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科技传播研究不能局限于微观的技术性研究,也要特别关注宏观层面的一些重大现实课题,例如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笔者前期研究及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发展科技传播事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府(政府)两体(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体系)”的科技传播新体制,建立包括公益性发展政策、产业化发展政策、技术发展政策在内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建立定位于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化和艺术化这两股潮流的撞击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在科技新闻报道中确立审美意识 ,有助于激活科技新闻的生动性、可读性 ,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审美意识赋予科技新闻报道更多的审美要素 ;二、审美意识提升了科技新闻报道采写的状态 ;三、审美意识使受众更好地领悟科技新闻报道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