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斯基论──普希金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思考雷华连斯基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他与奥涅金、达吉亚娜两个形象一起构成了这部“百科全书”的人物画面。对这一形象的意义,研究者一般认为:一、性格方面,用他的朦胧空虚衬...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人们习惯认为: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成功,主要在于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多余人”典型奥涅金。可我总觉得书中男女主人公的两次互相求爱和互相被拒绝更值得玩味。缘此我们认为这部诗作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奥涅金的“多余”性,更在于达古雅娜的丰富性和永恒性。奥涅全拒绝达吉雅娜的成爱,不少评论者认为是奥涅全不理解这种纯真的爱;当然也有人认为,奥涅金并非不理解安,只是不在意这种爱。但却很少有人论及达吉雅娜爱的到底是什么?更没人论及“究竟是谁不理解爱?”别林斯基曾说过:达吉雅娜“是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3.
《欧根·奥涅金》(通译《叶夫盖尼·奥涅金》,简称《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杰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异常显著的地位。其中塑造了贵胄子弟奥涅金的形象,开了俄罗斯文学中一系列“多余的人”画廓之先河。它描绘的俄罗斯少女达吉亚娜的可爱的形象,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某方面优质。《奥涅金》被别林斯基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独特的诗体小说,运用了多变而严格的商籁体写成,其格式、声律、韵脚多有创造。由于《奥涅金》在艺术上的民族特色浓、俄语使用上以严格、多变、丰富、含蓄  相似文献   

4.
叶甫盖妮·奥涅金是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在“他最心爱的作品”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妮·奥涅金》(又译《欧根·奥涅金》)里塑造的一个文学典型。也许是受“俄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关于多余人题材的讨论”的影响,许多评论家一直把奥涅金定位为“多余人”,对其性格分析也多采用“消极因素多于积极成分”(而这种积极成分往往是被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计)的观点。对之冠以诸如“自私麻木”、“冷漠”、“损人利己”等贬词。  相似文献   

5.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同名作品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性格典型?对于这个问题,中俄评论界历来就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解答。一种断定奥涅金是个“多余人”,甚至说他是“聪明的废物”。另一种回答则反驳道:“我们不能因为奥涅金最终没有走上革命道路而称他‘聪明的废物’,更不能把他归入高尔基所说的那一类‘多余人’的行列中去。”这一派评论家认为,奥涅金旅行之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向达吉雅  相似文献   

6.
这未必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巧合。 一百五十年前,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农奴制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第一个“聪明而无用的人”——“多余人”的典型形象奥涅金。接着,俄罗斯的优秀作家们又创造了一系列“多余人”的形象。其中较著名的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果戈理《死魂灵》中的玛尼罗夫、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等。一八六九年,俄国伟大小说家伊  相似文献   

7.
自从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奥涅金这一“多余人”形象之后,在俄国文学中又出现了皮却林、罗亭、奥勃罗摩夫等一系列“多余人”艺术典型,构成了独具风采的人物画廊,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总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一个民族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自己民族文学的“多余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在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时,对女主人公达吉雅娜的形象塑造投入了自己最深厚的情感,他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历程投射于女主人公的形象中。在达吉雅娜身上可以看出与普希金相似的精神状态,也可看出普希金把自己某些缺失的精神层次寄托于达吉雅娜的形象上。达吉雅娜不仅是普希金塑造的一个人物,更是普希金潜意识中的女性一面,折射出普希金的生命追求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俄国贵族革命运动高涨时期,在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广场起义前夕,普希金于流放地米哈伊洛夫斯克完成了一部真正社会历史悲剧《波里斯·戈都诺夫》。这部悲剧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一起,被誉为普希金诗的王冠上两颗耀眼的明珠,并认为它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应占首要地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改编创作而成,是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深刻剖析了歌剧《奥涅金》的内容结构,通过悲剧性、抒情性、民族性三个层面对歌剧的主题进行了细腻的分析,并且对代表人物奥涅金、塔姬雅娜、连斯基等人的价值意义做出了评价。歌剧《奥涅金》的音乐,浓厚、炽热、震撼人心,展示出一种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毁灭的悲剧。对柴科夫斯基的个人生活和丰富情感进行了十分必要的联系,反映出柴科夫斯基个人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叶甫盖尼.奥涅金》体现了普希金本人善恶之辨的人性辩证法。善良的动机可以产生善的结果,也可能产生恶的结果;恶的动机应该产生恶的结果,也可能产生善的结果。这一切对人物的行动,对情节的展开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爱情是伦理学的古老命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尤其是普希金叙事作品的灵魂之一。奥涅金对达吉雅娜的爱与拒绝是一种理性的爱。奥涅金作为一个"多余人",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多余人”一词是俄国作家赫尔岑在1851年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来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贵族,对社会不满,谈论得很多,但做得少。这些人在当时所有的进步意义仅在于不满意专制政体,不愿意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他们又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进行斗争,如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在那个时代“多余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七年苏联出版了魏列萨耶夫所著《普希金略传》一书,后来曾多次再版。说明这本书颇受读者欢迎。在这部《略传》中有这样两句话:“尼古拉一世能使他屈膝,而普希金居然跪立。”德·米尔斯基在《普希金在诗坛上的地位》一文中也说:“普希金不恭维地顺从了尼古拉一世,由于自愿地投降,必然走上不自愿的低首下心的道路……”而在魏列萨耶夫和米尔斯基之前,类似的评论就更多。这种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普希金的《四行诗节》和《致友人》两首抒情诗。在第一首诗中,普希金把新即位的尼古拉一世比作俄国历史上开明的皇帝——彼得大  相似文献   

14.
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进步意义初探李小林俄国评论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曾说:“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①之后,“多余的人”成了俄国文学中一类典型形象的代名词。这...  相似文献   

15.
普希金的《叶夫盖尼·奥涅金》在文体上是别具一格的作品,它不是当时流行的长诗,更不是古代的叙事诗;它是诗体小说,即用诗的形式写的小说;也是小说体诗即小说式的韵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1799—1837),从八岁开始学习写诗.他的诗歌创作是从写抒情短诗开始的,一直到他逝世前,他都在写抒情短诗.他的一生共写了880首抒情短诗.尽管普希金的诗歌创作是多方面的(除抒情短诗外,还有叙事长诗,诗体小说,诗体大型悲剧等),而他一生创作的高峰,则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但是,他一生创作数量最多、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艺术风格、成为他其它诗作的基础的,是他的抒情短诗.可以说,不了解普希金的抒情诗,就算不上认识了普希金.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之父”,俄国和苏维埃时期的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和果戈理这两位俄国文学家的名字早为中国人民所熟知。还在本世纪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我国就有了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的中译本(题名《俄国情史》,一名《花心蝶梦录》),接着在1907年肯年的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介绍了普式庚(即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并指出:“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独立”。鲁迅还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来  相似文献   

18.
普希金是伟大的俄罗斯诗人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与中国的关系是普希金与世界文化关系的组成部分 ,也是国际普希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张铁夫教授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一书 ,便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是张铁夫教授继《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共 6章 ,30余万字。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叶水夫教授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普希金博物馆科研副馆长纳塔丽娅·米哈伊洛娃教授分别为该书作序。《普希金与中国》是一部具有开拓性而…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普希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庸俗社会学和形式主义的弊病逐渐得到克服,普希金学开始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1937年堪称“普希金年”,之后,大型文集《普希金──俄罗斯新文学的奠基者》出版,集体项目《俄国文学史》上马,其第六卷首次将普希金生平研究和创作研究融为一体。“二战”爆发,普希金研究被迫中断。战后几年,庸俗社会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复活.但在批判个人崇拜之后,普希金学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普希金研究呈如下特点:1、重视基础工程建设;2、对普希金生平和创作进行全方位研究;3、研究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他是“许门的仇敌”-简论普希金的婚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普希金的一部经典性叙事文本 ,被一代代人解读 ,然而不管是被理解还是被误读 ,却没有人注意到其中含蕴着作者关于婚姻的道德见解。奥涅金理性地拒绝达吉亚娜时 ,陈述了种种理由 ,力图让她信服。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他认为自己会不堪忍受婚姻的束缚 :假如我想用家庭的圈子来把我的生活加以约束 ;假如出于幸福的命运所赐 ,要我做一个父亲、丈夫 ;假如家庭生活的画面 ,哪怕一分钟让我迷恋———那么只有您最为理想 ,我不会去另找别的新娘。 [1]奥涅金对婚姻怀着一种畏惧的心态。他对婚姻的不信任源于他那婚姻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