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屈原生平中各个阶段的重要行踪有些很不清楚,其晚年的行踪就是如此。笔者在研究中有一些心得,形成了较完整的看法,特奉呈于此,以就教于方家们。应该肯定,屈原生命的终止地点和终止方式,是十分清楚的: 于是怀石自沉汩罗以死。(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贾谊《吊屈原赋》)  相似文献   

2.
汉代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其对文人的影响于迎春一、西汉文人对道家思想的汲取汉初,士人在社会政治、文化由粗疏、简陋而走向稳定、统一的过程中,曾经相对集中地表现出一股年轻的哀情,那是一种纤细、敏感而又迷茫的幽怨、悲伤。贾谊遭谗毁而滴去,为赋以吊屈原,"遭世罔极...  相似文献   

3.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九  相似文献   

4.
钱宗武  卢一飞 《云梦学刊》2004,25(2):127-128
龙舟竞渡是华夏民族盛大的节日,负载着厚重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龙舟竞渡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而以屈子投水说为最盛。《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更为具体:“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皆然,而南郡、襄阳尤甚。”两书皆以为端午及龙舟竞渡源自屈子投水、乡人扬楫相救。后世每岁于屈原投水之日,人们必竞舟以寄…  相似文献   

5.
通检钟嵘《诗品》,“兴”字出现九处,而从诗学范围来谈的则有七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着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诗品序》)“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且辄书.内元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诗品》卷上)“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  不奇。”(《诗品》卷中)“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  相似文献   

6.
《东君》为春神说(下)东君是春神,在史籍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老子·二十章》云:“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丰,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说明古人重视迎春,还有登春台之举。按《汉书·食货志》言孟春之月的活动时间更长,内容更广。又考《荆楚岁时记》知楚人非常重视春的到来云:“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按宜春二字,博成《燕赋》有其言矣。赋日:‘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御青书以货时,著宜春之嘉祉。”’应运东方便是称春为东君之因,御青书费时著宜春嘉让实为作…  相似文献   

7.
《史记·屈原列传》载:“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司马迁这一记述,曾有过争论,如日本人斋腾正谦曾著《屈原投汨罗辨》,就认为屈原的“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等语,不过是一时激愤之言而已。但这实在是弃其源而改其意。因工作的原因,近年来许多游人,特别是一些外宾和港澳同  相似文献   

8.
哀辞以悼童殇、吊文以慰亲属、诔文以彰德行、祭文用于典祀,它们均以亡者为悼念对象,都指向一种哀痛伤心的情感。《楚辞》中的《国殇》、《招魂》、《大招》等作,对上述哀祭类韵文的兴盛影响极大,而贾谊《吊屈原赋》这篇楚骚体赋作,更被视为哀吊文的首出之作。同时,楚骚体的“兮”字句,是哀祭类韵文中重要的句式之一;而“兮”字句与四、六言的搭配,可以增加句式变化、加强抒情效果,并在作品中起到结构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怀乡病者屈原翻开《楚辞》①,出现于我们眼前的屈原是一个失乡的流浪者形象:“去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去终古之所居兮,哀故都之日远。”《渔父》篇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稿……”。家园故乡的失去,屈原心里怀着热烈的乡思:“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守丘”。“背大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屈原所失去的不仅是安身之乡,他所失去而渴望同归的,是可以立命的精神之乡,灵魂的故乡。屈原的灵魂成了大地上的异乡者。“异乡者总是在流浪中。然而没有任何定…  相似文献   

10.
炎帝与楚人     
炎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华夏族祖先,楚人则自称是炎帝的后裔,文献中也多有楚人先祖听命和从属于炎帝的记载。炎帝与楚人的关系,也就是华夏族与楚民族的关系;楚人习炎帝的结合,也就是楚民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一、帝高阳之苗裔兮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开篇就“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帝高阳之南裔兮,联是考日伯庸。”王逸《楚辞章句》;“高阳.新项有天下之号也……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古往今来,文人学土多从此说,以为屈原所称的“带高阳”即指古帝撷顶、“伯庸”乃指其父。加之《史记·楚世家础文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撷…  相似文献   

11.
楚辞札记     
一、伯庸即熊康离骚篇首,屈原自述家世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老曰伯庸。”玉逸注:“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老。’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全名,以及于亡。”如王氏意,皇为形答词,言考之美德,皇不  相似文献   

12.
彭丹华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13,34(2):52-55,63
刘石林生长于汨罗,长期担任汨罗屈原纪念馆馆长,怀着对屈原的深厚情感而潜心于楚辞研究,出版专著《汨罗江畔屈子祠》,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的楚辞研究以屈原与汨罗为中心展开,将屈子祠管理与屈原研究相结合,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将屈原研究与汨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涉及到屈原遗迹、屈原作品、端午风俗等方面,观点时常能出新意,予人启迪,充溢着田野考古的芬芳,形成了屈原研究的显著特色,也为宣传屈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在屈原的作品中,诗人不止一次提到了鲧,而且每次都是很动感情,或者赞赏鲧的刚正,或者对鲧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女?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离骚》)在这里,诗人对鲧的刚正不阿的性格似抑实扬,实际上是借鲧自况,以鲧作为榜样。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  相似文献   

14.
《楚辞·九章·怀沙》“玄文处幽兮,朦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王逸注这两句说“玄,墨也。幽,冥也。朦,盲者也。章,明也。言持玄墨之文,居于幽冥之处.则朦瞍之徒.以为不明也。言持贤知之士。居于山谷.则众愚以为不贤也。”“瞽.盲者也.言离娄明目无所不见.微有所眄,盲人较之.以为无明也。言贤者遭困厄.俗人侮之.以为痴也。”朱熹《楚辞集注》注北两句曰:“有眸子而无见曰.无眸子日瞍。离娄,古之明目者也。睇,盼之也。瞽.盲者也朱熹仅释公字词而未诠解句意.所以近人一些有关《楚辞》的译注.都据王逸的解…  相似文献   

15.
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一句中“三后”的解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认为指三王,王逸《楚辞章句》说“谓禹、汤、文王也。”其二,认为指楚之贤君,王夫之《楚辞通释》说“鬻熊、熊绎、庄王也。”戴震《屈原赋注》也说“三后谓楚之先君贤而昭显者,故经省其辞,以国人共知之也”。其三,蒋骥认为“三后”谓“伯夷、禹、稷也”(《山带阁注楚辞》)。这三种解释,哪种更切合文意呢? 让我们来看看《离骚》中这段文字:“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在这段话中,诗人将尧舜和桀纣作对比。作者先是夸赞“三后”,说他们“固众芳之所  相似文献   

16.
国於天地。必有与立。国字从□。所谓礼义廉耻也。四维不张。国不国矣。国从或上或从□音维管子礼义廉耻谓之四维 (即域本字)也四者所以维击人心使不丧失也物必先腐。然后虫生。风字从虫所谓蠹自内蚀也。风俗内坏。外侮至矣。风动虫生故风从虫会意周官九伐注凡亡人国者必先亡其风俗是以城有(山文)达之徒。知学校之早废。郑青衿刺学校废也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文引作(山文)兮达兮(山文)从(?)手饰也言务为手饰以招摇也市有婆娑之舞。识巫风之大行。陈国酣歌恒舞遂成淫风坎其击鼓东门之枌二诗所由刺也婆作媻奢也娑舞也二字并从女古者男曰觋女曰巫巫从从象两袖舞以降神也然乞灵於鬼。犹可说也。求媚於人。斯为下矣。灵从玉以玉事神也后改从巫我国自西学东渐跳舞之风盛行美其名曰交  相似文献   

17.
彭咸考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彭咸是殷大夫,谏君不听,投水自杀,但无资料可证。后人猜测也颇多。我们拟检索《楚辞》中全部彭咸资料,白描其人。《离骚》中彭成几两见;“愿依彭咸之遗则。”“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遗则是什么?从下文看,约有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之意。也就是《离骚》自疏前的心态,有效隐者的含义。《抽思》云:“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联系上文是说忠而不用,君主傲慢无礼,望明月而思周全,以彭咸为法度榜样。如此,则膨咸形象已露端倪,乃是忠…  相似文献   

18.
<正> 《楚辞》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屈原名平,字原,后世或称其名,或称其字。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届原。”《周书·庾信传论》:“其后逐臣屈平,作《离骚》以叙志。”而以称其字更为通行。有时也简称其姓,或单称其名或字。又尊称之为“屈子”或“屈氏”。明何乔新《楚辞序》:“盖《三百篇》后,唯屈子之辞,最为近古”。明王世贞《王少泉集序》:“至十二国之风废,而屈氏始以骚振之。”屈原在《离骚》中曾以隐语的形式自言其名字:“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洪兴祖《楚辞补注》:“正则以释名平之义,灵均以释字原之义。”后人亦称屈原日“正则”、“灵均”。唐贾岛《送郑长史之岭南》诗:“汨水斜阳岸,骚人正则祠。”清阮元《四六丛话后序》:“是唯楚国多才,灵均特起,赋继孙卿之后,词开宋玉之先。”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张守节正义:“盖今左右拾遗之类。”后因亦以“左徒”称指屈原。明王世贞《卢次楩集  相似文献   

19.
《史记·乐书》①有这样一段记载: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稍,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 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 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 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汉书·武帝纪》②:“(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可见,伐大宛得良马,事在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那么,上引《史记·乐书》中的那段话就有几点解释不…  相似文献   

20.
鬻熊是殷周之际的楚人。《史记·楚世家》记载:颛顼高阳氏之曾孙重黎,在帝喾时为火正,有功,席喾命之曰“祝融”。当时,共工氏为乱,帝喾命重黎诛之而不尽,帝喾就杀了重黎。后以其弟吴回为继,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孙曰季连。鬻熊即季连之苗裔。《楚辞·离骚》篇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之句。这是屈原对自己祖先的追述。他说他是帝高阳(即颛顼帝)之后代。屈原是楚武王熊通的后代,当然也是鬻熊的后代。从《史记》和《楚辞》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