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评价标准不同,对行为和行为主体的评价及结论就不同。一般而言,道德评价标准有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和终极标准,它们与阶级标准及历史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选择道德评价标准时,我们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科学化原则和普遍化原则;在道德评价尺度上,力争做到合规律性、合规范性以及合人性。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加纳和布纳德·罗森将元伦理学一般性问题称为元伦理学的三个难题:(1)道德术语或道德判断的意义是什么?(2)道德判断的本性或性质是什么?(3)道德判断如何可能得到支持或辩护?在这三个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主义与非认识主义、自然主义与直觉主义、实在主义与反实在主义、中心主义与非中心主义,以及普遍主义、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等种种分歧.这些不同观点虽然大多有其合理内容,但都没有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正确的或令人满意的回答.道德语言既具有评价意义又具有规范意义.存在着各自适用范围不同的两类道德标准.基本道德标准的终极依据是社会根本的和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道德评价方法辨析--从"道德失范"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失范"是一个价值判断,暗含了一个道德评价标准.这种道德评价标准自身是否合理;用不变的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变化着的道德实践是否合理;用单一的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多层次的"现有的道德实践"在方法上是否合理;用过去的或现有的观点来审视新的道德实践提出的道德要求是否合理,这是"道德失范"问题所关涉的,也是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道德失范"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和所使用的方法作一辩证分析,使人们对目前的道德现状有一个更科学的、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对建立新的道德标准问题及科学地、客观地评价现有道德实践提出了方法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道德评价标准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 ,其内容也在相应地不断调整。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必须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道德评价标准的构建工作 ,并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引入道德领域 ,形成以道德评价规律为基础、以道德评价导向为灵魂、道德评价原则为主导、道德评价规范为载体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行社会道德评价体系中的道德评价根据、标准、主体素质三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构建和完善道德评价体系,对公正合理地进行善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兵  黄富峰 《齐鲁学刊》2006,46(3):136-139
道德判断是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价值观念、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自身或他人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所进行的善恶价值断定。道德判断的标准有三:社会道德体系是道德判断的直接性标准,生产力是道德判断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标准则是对二者的整合。道德判断从形式上而言,具有道德指令判断、道德规范判断和道德评价判断三种。  相似文献   

7.
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是解读道德教育的两种不同维度.基于教育视野的道德教育,以教育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道德,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教育”道德性,以道德是否为受教育者所接受为评价标准.基于道德视野的道德教育,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的道德才能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道德”道德性,以道德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生活为评价标准.将道德教育同时置于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之下,可以让道德教育获得教育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双重支撑,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的人我分离现象,即评价他人用较为理想的社会道德认知标准,而评价自己则用相对现实的个人道德认知标准,这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道德的理想化与人们行为现实化之间的冲突。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提升人们行为道德性的同时,还得让理想道德向现实有所下放,即在改进思维方式、承认人性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建构全面、合理的道德认知系统,以提高道德评价原则的可渗透性,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9.
政治责任与个人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 责任政治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两个方面。政治责任作为对政治官员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是否符合民意的考察, 其基本评价标准是制度道德而不是个人道德。如果仅以个人道德为标准来评价政治责任, 不仅会导致标准失当, 而且可能扩大政治责任的范围, 最终使政治责任难以实现。与此同时, 政治责任与道德责任也有相关性, 作为评价政治责任标准的制度道德与个人道德之间在价值原则上存在关联, 在实践中个人道德状况也影响着对政治责任的追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民道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标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最直接、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公民道德水准从根本上取决于公民道德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我国公众道德水准的变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确立与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取决于对个人利益的尊重与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1.
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由于道德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主体不同,因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结果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发展到极致,常常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强调道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统一。要实现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统一,应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的引导,努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联系我国企业道德现状,论述了企业道德审计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企业道德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按照企业道德定位的不同,对我国企业道德审计的机构、内容和标准等提出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11,(3):156-15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历史作用标准被首肯,而道德标准被忽略;在肯定历史作用是首要或根本标准的前提下,有限地主张道德标准;以历史进步标准消除道德标准的独立性;把道德标准附庸于生产力发展标准;以历史作用标准为历史人物翻案。这些观念及其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实践,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诸多困境。至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章认为:首先,不一定非得给历史人物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在事功和道德方面各有千秋,难以作出总体评价时;其次,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在事功方面的贡献而否定、忽略、开脱其道德的不足与问题,反之亦然;最后,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以"成王败寇"论英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从立法创制到执法、司法和护法的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 ,都有道德要素的介入 ,都要进行道德评价。通过对立法道德与司法道德的兼容合一的分析 ,认为司法中的道德评价是法律评价的必然延伸 ;道德要素介入司法裁判存在正负协调的双向制约机制 ;道德与法律相冲突并不必然取消法律标准。并详尽分析了司法裁判中的道德评价是确保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查尔斯·泰勒看来,道德空间是自我无法逃避的一个框架.道德空间内的强势评价或性质差别提供着个体行为选择的标准,道德空间内在的善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方向性框架.居于道德空间内的任何人都需要拥有趋向善的确切方向感,都应过趋向善的生活,方向感的迷失将导致认同危机.不同的道德空间具有不同的超善,任何个体都受其所处道德空间的超善的引导并趋向于这个超善,这是任何人的认同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当平等地承认与尊重每一个道德空间中的超善.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经济活动中会发生各种道德关系,需要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作出道德评价。但生产力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要认识道德评价的特殊性,正确处理道德评价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坚持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对道德评价中的自我性道德评价,社会性道德评价是评价者对自身以外的他人、群体、社会进行的道德评价,因而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任务。与其他有关人事的社会性评价相比,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大众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无程序性和无责任性的特点。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标准即各种道德规范;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实有方式主要有暗评和明评两种;社会性道德评价在客观上兼有道德教育和社会赏罚两个方面的功能;社会性道德评价对人的导向效用,取决于三种社会条件,即是否是熟人社会、是否是一元文化和人们是否具有较强的道德感。由于传统社会具备这三种条件,所以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高。而现代社会由于既不是熟人社会,也不是一元文化,所以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呈下降趋势。不过这个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通过采取举措就能恢复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立法后正当性评价包括伦理评价和历史评价两个尺度。这两个评价尺度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其对立统一的基础在于法的制度道德。法的制度道德兼具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是沟通立法后正当性评价的尺度和标准的桥梁和纽带。法的制度道德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不同的价值标准,这些标准可用于检验立法和法律实施的正当与否。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东南学术》2005,(1):128-138
道德终极标准是产生和推导其他一切道德标准的道德标准,是解决一切道德标准冲突的道德标准,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遵守而不应该违背的道德标准,因而也就是绝对的道德标准.它是由若干标准构成的道德标准体系:一个总标准和两个分标准.总标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的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分标准1,是在人们利益不发生冲突而可以两全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所谓的帕累托标准;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分标准2,是在人们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它在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表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而在自我利益与他人或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为"无私利他、自我牺牲"标准.  相似文献   

20.
慈善捐赠的道德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捐赠是具有深刻道德意蕴和时代价值的高尚义举.对慈善捐赠的道德评价,需要处理好财富状况与道德水平、捐赠数量与道德境界、适度匹配与道德良心的关系.人们对被动捐赠行为的指责,是一种来自于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与对富人群体的期待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