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上市公司作为行为主体的股票增发和以控股股东作为行为主体的掏空与支持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选取2004-2008年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增发前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变化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与控股股东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支持与掏空行为和上市公司实施增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控股股东会倾向于在增发之前运用支持手段促进上市公司增发得以顺利实施,而在增发成功之后倾向于实施掏空行为,并且控股股东的这种支持与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文献,并从上市公司增发的角度对掏空与支持行为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数据为基础,对外部治理环境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由于不同产权性质下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动因的差异,这种关系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A股市场增发效应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学者对增发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拟增发公告效应上,对增发的中长期效应较少涉及,虽然对增发公告效应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但对于倡导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则其重要性不如增发的中长期效应。本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窗口内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1998—2004年间获准增发上市公司增发的中长期效应和增发上市日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增发公告效应出现5%-10%负效应基础上,流通股股东增发的中长期效应继续出现显著的负效应,并且流通股股东的超额收益率与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和增发价格折扣率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减持,就是非流通股股东转化为流通股之后股东对股票进行抛售的行为,限售股减持是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中的必经过程,也是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大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改革。在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存在着"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巨大差异,这严重妨碍了市场的公正公平,也影响到市场上基本的估值体系的准确  相似文献   

5.
财务保守行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财务保守行为是指企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地采用低财务杠杆的财务政策的一种行为。与传统的资本结构管理观点相比,保守的财务政策更加注重获得财务灵活性以防范风险和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是一种崭新的资本结构管理的观点。本文运用LOGIT非线性回归模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别从产业组织、资本市场和治理结构3个方面考察了影响财务保守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产品市场竞争决定的企业本身的内源融资能力是财务保守行为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而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府管制和产业组织情况;资本市场的估价状况对于财务保守行为有重大的影响,我国股价高估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二元割裂、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偏好从增发和配股中获取利益,客观上造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而这种偏好表现在资本结构上,就是财务保守行为,可以称之为企业融资战略对于财务保守行为的影响;最后,我们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支持财务保守行为和公司竞争战略之间有足够的联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管理方面较少地考虑到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互动与协调,企业战略管理的水平尚待进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2月24日,赛迪传媒(000504)公布 了2002年年度主要财务指标,每股收益0.09元。赛迪传媒虽然每股收益不高,但业绩却同比大增470.08%。为此,公司同时公布了增发6200万股,要募集资金3.6亿元的再融资方案。赛迪传媒前身ST港澳,经重组后实现扭亏,业绩有了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也开始算计着如何圈钱了。据统计,在2003年前两个月,深沪股市先后有十几家公司公布了增发、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等再融资方案。仅浦发银行增发3亿A股、韶钢松山增发1.116亿A股,就从市场圈走30多亿元资金。此外,天药股份、兰州铝业、沙河股份、雄震集团等公司也纷纷…  相似文献   

7.
识别市场情绪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是公司金融领域的重要话题,但直接测度个股情绪,并分析其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本文采用“隔夜收益法”度量我国上市公司的个股情绪,以股票日开盘价和收盘价的截面特征变化直接衡量单只股票的情绪值,并细致区分高涨与低迷情绪、强烈与缓和情绪,考察其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增发时机、增发规模和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个股情绪选择增发时机和增发规模的行为,且个股情绪越强烈,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进行定向增发和提高增发规模;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利用个股情绪调整增发中认购比例的利益输送行为,且个股情绪乐观时大股东倾向于向外部投资者增发股票、悲观时则倾向于向内部投资者增发股票;高价股、小市值和非国有特征的上市公司利用个股情绪选择增发时机、增发规模的行为更为明显,高价股和非国有特征的上市公司利用个股情绪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于识别个股情绪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及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和制定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再次发行信号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次发行信号模型认为,IPO的定价偏低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发行人的再次发行,从再次发行中所得的利益足以弥补定价偏低的损失.以我国1992年~1999年间有首次增发新股行为的IPOs为样本来验证再次发行信号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模型并不能解释我国IPO市场上的首日超常回报现象IPOs定价偏低度虽然与增发新股的数量呈正比,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定价偏低度与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以及新股发行和再次发行之间的时间间隔负相关,但这种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本文研究增发新股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增发新股后绩效改善不显著原因和定向增发狂热原因进行的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途径,上市公司必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政府部门应通过资本市场的完善为企业提供多种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减少盲目投资的行为,提高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发展前景等分析能力将有效的减少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再融资的监管,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行为监督同时应当延长对大股东或其关联股东资产认购股份的锁定期。  相似文献   

10.
欧美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外资股溢价现象,与此相反,我国则长期存在A H股溢价现象。本文从A H股溢价是否合理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分析并检验投资者行为对A H股溢价的影响。结果发现:(1)A H股相对市场情绪以及在A H股市场情绪接近时,A股绝对市场情绪均与A H股溢价显著正相关;(2)个股的投机性与A H股溢价显著正相关;(3)个股的投机性越强,市场情绪与A H股溢价的正相关关系越强。并且,上述研究结果不受新会计准则变更、融资融券制度、样本选择、变量定义和估计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投资者行为是A H股溢价的重要影响因素,A H股溢价可能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合理成分。上述结果对监管层、投资者和研究者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超  宋鑫  郭利锋 《管理学报》2022,19(2):299-307
以2007~2019年实施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多元化经营视角分析定向增发企业业绩下滑的原因。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后,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显著加深,且这一趋势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更明显;定向增发企业在融资后的多元化经营行为会显著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并导致其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股东机会主义动机和管理层过度自信,是企业加深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原因;定向增发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更倾向于涉入非相关行业和产业政策所扶持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承销增发新股中承销商是否存在交易操纵行为是涉及到市场信息效率的关键问题.从国内发行核准制度和无市商的电子交易机制出发,流通市场承销商与策略交易者的博弈行为研究表明,纯操作均衡是唯一的均衡,即承销商始终选择流通市场交易操纵行为,此时流通市场净指令流的信息失效,增发公告后流通市场信息缺乏效率.同时,本文也通过首日流通市场中收盘价和交易量回归,以考察承销商是否存在增发实施前的交易操纵行为.实证表明,增发首日交易量与承销商信誉无关,且难以用公开信息预测,预示承销商交易操纵行为;另外,收盘价与交易量无关,交易量没有信号效应,这与纯操纵均衡相符.本文从实证角度验证了模型结论.结论表明现行发行核准制驱使承销商操纵增发前流通市场交易价格,这要求监管当局修正或者重新设计股票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沪深股票市场为例研究了股票收益率反转与股票流动性的关系,以期为股票收益率反转和股票流动性之间关系明确前提条件,提供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差异性研究的佐证.研究表明我国沪深A股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反转效应与流动性溢价效应;然而与针对美国市场的理论解释相悖,发现股票收益的反转与股票流动性之间代表了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险因素,股票的流动性因素并不完全是股票收益反转的潜在解释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得出操纵股票行为可能导致这种流动性解释在我国沪深股市上并不适用,这种操纵股票行为本身直接就会导致我国沪深股市短期收益反转.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定向增发新股存在价格溢出现象,本文首次引入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探究定向增发高抑价的形成机理,发展了一个新的定向增发抑价分解模型,将定向增发抑价分解为一级市场折价效应和二级市场溢价效应,并对2007-2017年度内已完成定向增发新股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均被高估,存在价格泡沫;折价效应与溢价效应均对定向增发抑价施加了显著的影响,但溢价效应是导致定向增发高抑价的主导因素;溢价效应对定向增发高抑价的影响程度在国有企业、大股东全认购、牛市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子样本中更显著。基于中国本土文化拓展了抑价分解理论,结论更符合中国股市实情,为定向增发抑价现象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向控股股东及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时控股股东及关联股东认购发行的定向增发新股的数量越多,宣告定向增发新股的效应越好。  相似文献   

16.
价值投资是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相比是否被低估、高估来决定买进、卖出的一种投资行为。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曾引起巨大反响,如今却被广泛质疑。在A股市场进行价值投资究竟难在哪里?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什么是价值投资,然后分析了A股市场中为何趋势投资者远超过价值投资者,最后从七个方面重点分析了A股市场价值投资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重要股东的市场行为不仅会对股价造成直接影响,还因其影响公司成长、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相冲突而倍受证券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以存在增减持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成长性指标,通过对重要股东增减持股票与公司成长性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其市场行为在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对利益趋同与壕沟防守效应的催化作用。实证结论显示:重要股东增持总会强化利益趋同、减持强化壕沟防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壕沟防守效应越明显,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利益趋同效应越明显,体现了股权制衡与股权控制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造股权再融资价值创造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式,对2000-2007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以及2006年间我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行估算与比较.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内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给股权价值带来了负面影响,每1单位股权再融资所增加的总股权现金流与其机会成本之差的均值在-117~095之间;2)香港样本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也对股权价值造成了负面影响,但负影响程度比A股上市公司小,每1单位股权再融资所增加的总股权现金流与其机会成本之差的均值在-075~-067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增发配股涉及的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老股东以及流通股新股东三类利益主体的权益均衡出发,根据三类利益主体的不同持股份额和持股成本,通过再发行后的财富再分配效应,推导出三类股东所要求的增发配股价格条件,从而构建同时满足三方利益的可行增发配股价格区间.  相似文献   

20.
姜继娇  杨乃定 《管理学报》2006,3(5):607-613
从行为金融研究的视角,利用源自“上证”(SHSE)A股市场的样本数据,检验了行业特征、市场情绪与收益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行业特征下,具有类似的投资者行为和风险收益关系,而且均未达到弱式有效;尽管各行业板块之间的收益波动联动效应显著,但市场情绪对不同行业特征的收益波动影响仍有差异性。对管理的启示是,中国证券市场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市场情绪套利时应考虑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