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信息时代与西藏军事后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物质运动的客观存在。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网络化构成信息化战场。后勤作为军事力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战争维系之根,军队生存之源。西藏地区由于特殊的环境,导致军事后勤存在显著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人才缺乏,吸引和保留人才难度大,生活、工作、文化环境差,后勤保障困难等几个方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做到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加强后勤管理人才培养和网络建设,建立社会化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保障效率和速度,加强信息战对抗演练和心理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2.
汉语谐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民族论坛》2007,(12):46-47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其他语言中难以见到的,可以说不懂得汉语的谐音之妙,就不曾真正懂得汉语。本文从汉语谐音的根基——语音特点分析出发,阐述了汉语谐音的表现,并从文化的深层意蕴挖掘其存在的社会及民族心理基础,旨在促进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推广、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语言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沟洫志》篇末总结中国古代水利史时强调:“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河即黄河。水滋养万物,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养育了从远古延续至今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传承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统一性,是中国档案事业存在与发展的思想之根、相承之源、物质之本.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物蕴含着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文化之根,是乡愁之印记,是各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和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物,是传承文明、感悟历史、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力和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探寻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命之源,解码民族文化与民族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从文化的根脉上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最大异质。推进黑龙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了解民族音乐、保护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探索高等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物蕴含着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文化之根,是乡愁之印记,是各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和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物,是传承文明、感悟历史、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力和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9.
"形神"即形体与精神或是身体与心理,其本质不脱离身心学说。这一概念对立统一,且在古代多以绘画而论之。在现当代舞蹈艺术形式中,中国古典舞作为关键形式之一得以体现,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作为独特的艺术媒介被大众接受并得以习之。中国古典舞教学则是训练艺术媒介从而传播传统文化的桥梁。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形神"之观点,如何作用在中国古典舞技法与身法中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形神"之理念,针对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相关内涵,探究其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如何之应用,皆而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贮存着民族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意志和向心力;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则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录和民族特征的表述和彰显。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不能不依靠其语言与文化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