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主要有<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①本文根据中国经堂教育现存的文献资料,考证了阿拉伯文文献并对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阿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智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资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言①刘智(刘介廉,刘一斋),18世纪早期中国穆斯林代表性著作家,在他的两部重要著作———探讨穆斯林哲学的《天方性理》(1704年)和论述穆斯林法规、习俗的《天方典礼》(1710年)中,提供了两份他在撰述时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资料目录。伯希和(P...  相似文献   

3.
一 刘智的<天方性理>以<本经>肇其端,他在<本经>的注释中提到了七种波斯文和阿拉伯文文献,其中有四种为波斯苏菲古典著作,一种为阿拉伯文的神学著作,另外两种文献不详①.<本经>相当简短仅约1600字.刘智在书中提供了80处参考文献,平均每20字就有一处注释.  相似文献   

4.
刘智,字介廉,回族,南京人.我国清代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他出身于经学世家,自幼诵习《古兰经》,青年时期熟读儒家典籍,并广泛涉猎佛道经义与西方有关书刊.后来又专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深入钻研伊斯兰教教义并游学国内穆斯林地区,求师问道,交流思想,搜求遗经,增广见闻.在深厚的学养基础上,他冥思苦想,会通诸家,闭门译著,写下了很多闸扬伊斯兰教教义的著述.他的译著数量多、范围广,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和《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是我国古代对阿拉伯半岛的通称,系伊斯兰教兴起之地.这三“天方”书,系统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教义及穆罕默德兴教的实践过程.她们既是姊妹篇,又是系列书.三部大作象一座丰碑.矗立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前人评论说:“刘智著书三种,其中心之著,为糅诸经而总著一经,谓之经,伊斯兰大义于是乎显.”又说:“中国之伊斯兰教义,在以往千年中,从事译著者,只以刘智为云霄羽毛.”这是在大约半个世纪前,汉族学者对他的评论.这种评论,恰当地表彰了刘智及其译著在我国伊斯兰教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对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刘智译著,宏扬伊斯兰学术,促进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当是一种鼓午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希 《回族研究》2012,(3):44-49
马复初是清末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其《本经五章译解》是对清初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天方性理》中《本经》的阿拉伯文翻译和注释,在中伊文化交流史上占居特殊地位。如果说刘智采用儒家术语表述了以苏非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汉语伊斯兰思想,那么马复初则是将这种汉语伊斯兰思想主动介绍给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本长期流传于经堂教育中的著作,并简单考察几个关键哲学术语的阿拉伯语和汉语相互转译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刘智主体思想的最终来源,也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思想和伊斯兰思想在交流对话过程中能在何种程度上及何种方式上为对方所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余振贵 《回族研究》2006,(2):114-114
马德新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阿洪和学者,著译颇丰,有《四典要会》、《大化总归》、《朝觐途记》等数十部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著作和译作,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教法、礼仪、哲理以及天文、历算、地理及阿拉伯文法知识。马德新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一派的开创人,曾经培养了一批兼通阿拉伯和汉文化的优秀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马德新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著作,不仅是中国部分地区穆斯林经堂教育的教材,而且流传海外,扩大了中国伊斯兰教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马德新在清朝后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一方面沿着…  相似文献   

7.
《天方至圣实录》为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所著.这是一部记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天方至圣)生平事迹(实录)的历史宗教著作.作为人物传,这是一部历史著作;作为穆罕默德传,也是一部伊斯兰教创教史和传教史,因而也是一部宗教著作.《天方至圣实录》是刘智晚年的一部力著.在谈到他所著的《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和《天方至圣实录》三部书时,刘智曾有"盖三书者,三而一也.履阶而登,升堂入室,其庶几矣."之言,视《天方至圣实录》为入室之作.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刘智的自诩之言.就其学术价值而言,《天方至圣实录》确实超过《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二书.例如在《天方典礼》中,对伊斯兰教关于"五功"、"五典"、"民常"的规定,均有较详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遵守圣制牌记》的名称、尺寸、文字及作者等,首次披露了碑文内容,并对其中阿文波斯文汉译词语作了简注,探讨了该碑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仪征《遵守圣制牌记》系宣传伊斯兰教古行礼仪的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碑刻,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新古二行及其演变的珍贵资料。文末对与该碑石内容相关的开封《计开十三件碑记》、《朱仙镇清真寺遵行旧规》和《清真古行碑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回儒集大成者刘智运用儒学的概念术语来阐述伊斯兰思想,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形态。本文以刘智《天方性理》为立足点,探讨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理"和"性"在伊斯兰思想中的来源,并与儒家有关性理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刘智在何种程度上使用了儒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部用经堂语汉文、小儿锦、阿拉伯文3种文字对照、采用经堂造句法翻译的《古兰经》,前不久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经典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伊协副主任马振武(回族)阿訇用15年时间翻译而成的。这是我国伊斯兰教译经史上的一件大事。 经堂语,是中国伊斯兰教育的专门用语。最初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汉语译音,后为适应经堂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德新一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写成的著述多达三十余种,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教义、教典、教律、宗教哲学、阿拉伯文法、天文、历史、地理无不见于其著作中。  相似文献   

12.
仇王军 《回族研究》2012,(3):119-124
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刘智邀请王泽弘、徐倬、徐元正、景日昣、鹿祐等一些汉族官员和名士为其著作《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写序,目的是借助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在文化上的影响力,获得思想上的认可和学术上的肯定,并让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了解伊斯兰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伊斯兰教思想不为教外人士所知晓的一种焦虑心情。后人在刊刻刘智的《天方性理》时,邀请乔松年写序,是因为乔松年在对待回民起义问题上持缓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阿拉伯、波斯文碑铭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早期研究的回顾) 运用遗存的阿拉伯、波斯文碑铭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世界史学界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发现的阿拉伯、波斯文碑铭的早期研究是由西方学者开始的。大约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前来考察或借助当时来华的传教土的帮助,搜集了部分尚存地面上的阿拉伯、波斯及突厥文的碑铭,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和照片。 对广州怀圣寺伊斯兰历751年(1350)阿拉伯文碑铭研究,始于1859年的迪持里奇。而后,希姆雷于1887年撰文详细分析该碑铭的阿拉伯文和汉文。1911年梯思达尔博士对广  相似文献   

14.
《真境昭微》是刘智对贾米的波斯文伊斯兰苏非主义著作《拉瓦一哈》的汉文译作。本文对照《真境昭微》与波斯文《拉瓦一哈》,分析刘智在保持伊斯兰思想特色如强调本体论、宇宙论与人的主体状态的密切关联、重视宗教与哲学、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互补关系的同时,如何吸收中国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并使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天方典礼》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清朝刘智著,书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60年)。作者自序尔初译为《年方礼法《“卷目浩繁”,后择要成本书,故亦称《天方典礼择要解》,二十落。是一部全面阐述伊斯兰教哲学及教法、礼仪的重要著作,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以《原教篇》...  相似文献   

16.
本刊 2 0 0 2年第 2期刊出了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里巴所著《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文章 ,作者利用了一批世所罕见的阿拉伯科学文献 ,揭示了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纠正了传统的偏见 ,开阔了学人的视野。本刊本期又刊出英国天文学家米歇尔·霍斯金所著《伊斯兰天文学》一文。两篇文章可视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天文学的姐妹篇。同时也可看作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回回天文学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境内穆斯林人口众多。其中操汉语的穆斯林被称为回族,他们在非穆斯林占据主导的中国社会,发展并保持了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清初之际,回族穆斯林学者被称之为“回儒”,他们撰述了大批伊斯兰哲学著作。清初的王岱舆(1 5 70—1 6 6 0年)、马注(1 6 40—1 71 1年)、刘智(1 6 6 0—1 730年) ,清末的马德新(1 794—1 874年)等人,以其著述宏富而被誉为“回儒”中的杰出代表。其中,刘智的《天方性理》一书,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宗教思想史上占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他在本书中还撰写了一份《天方性理图传》。尔后,黑鸣凤(1 6 6 2—1 72 2年)用…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伊斯兰文化与回族历史,不外乎史论的确立和史实考订。但开始研究之前,必须先打好一种基础,这就是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中国古代汉族文人学士而言,伊斯兰文化是域外文化,回回是外来蕃客,“自古华夏,不育异类”(《左传》),所以,当两个民族、两种宗教、两类文化在相互接触与交融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时,被对方加以排斥就是不难理解的了。伊斯兰文化活动与回回人的生活,不仅难进入汉族正统文人的视野,而回回宗教上层和众多教民也视读汉书、写汉字、接受汉礼俗为弃典忘祖。在这种背景下,不但有关伊斯兰文化与回回历史的阿拉伯文、波斯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伊朗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两国之间就有经济文化交往。至17世纪后,随着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及中东一带游学人数的增多,两国穆斯林之间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也有一些传教师东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苏非派学理,一大批伊朗伊斯兰教哲学家的关于认主学、伦理学、教法学、教义学的著作传入中国。中国穆斯林学者将这些经典从波斯文、阿拉伯文翻译成汉文,介绍给中国穆斯林群众,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本文将着重探讨伊朗伊斯兰哲学思想东传及其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一、伊朗伊斯兰哲学著作对中国穆斯…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是儒家优秀启蒙读物,具有跨文化的传播功能。刘智的《天方三字经》,以儒家《三字经》的形式,建构并传播伊斯兰文化的中国范式,既是对世界伊斯兰文化范式的创新,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