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中的传教活动及有关文献概述──兼论近代西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及有关文献房建昌本文主要探讨清朝后期以来至解放前西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西北以回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教...  相似文献   

2.
《月华》与社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及其文化影响,资产阶级的社会调查理论特别是调查研究方法传入我国。采用近代方法进行社会调查的,首先是一批外籍传教士。最早的是美国教士史密斯,他于1871—1905年在山东传教,对山东农村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并于1899年发表了《中国农村生活》的论著。1917年在北京清华任教的美籍教授狄特莫指导学生在北京西部对195家居民生活费用进行了调查。在美籍教授的指导下,我国近代第一本调查报告《沈家行实况调查》由张锐予在1921年编辑出版。自此,中国社会调查之风盛行一时,中国学…  相似文献   

3.
《回族研究》2015,(2):73
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北方民族大学回族学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回族学高层论坛暨《回族研究》百期纪念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10月上旬在银川召开。论坛拟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学术研讨:1.回族学学科建设;2."一带一路"与回族的贡献;3.近代回族社会问题;4.其他与回族相关的研究。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唐宋以来,回族先民就以商人的角色不断活跃在西北地区商业舞台上的重要地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西北内陆的不断拓展,以羊毛为主体的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不断大量出口,回族商人更成为了举足轻重的经商大军,在西北近代羊毛出口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比较制度分析(HCIA)理论,认为回族社会宗教文化的信仰基础所导致的回族商人的行为策略,是回族商人在近代西北羊毛贸易执牛耳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回教俱进会的创立是近代回族觉醒及回族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此前,一些回族先进知识分子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抨击封建统治、介绍西方科学思想、提倡宗教改良,其爱国主义时代精神影响了回族社会的基本思想,为中国回教俱进会的创立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前,中国西北商业被回族商人和山西商人所垄断,但同(治)光(绪)朝之后,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整体上而言.回族商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但甘南地区回族商业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试图廓清这一基本情况,希望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其主流思想上。本文从分析近代回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入手去解析这场运动的主流思想 ,分别就他们对民族、国家、宗教的基本认识、对爱国与回族、伊斯兰教的关系的探讨、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作具体的述论。同时 ,将其放到整个回族历史中去考察 ,指出其主流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对国家、民族、宗教统一发展的追求。认为这场运动的本质是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深深地注入到回族的发展中 ,为近代以来回族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了回族思想史的新页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1,2(2):55-62,86-87
综观近代中西文化互动与交流过程,西方文化往往表现更为主动、活跃与深入。其中传教士的活动堪称中西文化互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事实上不仅带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医疗、教育等理念,还使中国边地族群的许多文化事项和文物古籍也得到很好的记录与保存,并在今天已以各种方式不断“返回本土”供后人分享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浸信宣道会曾在尚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极度封闭的中国凉山彝族地区的传教活动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本文以美国浸信宣道会在华传教事业兴衰更迭为背景,记述美国传教士柯饶富等人在凉山彝族地区的新教传教活动,试图由此细节观察近代西方基督教浸礼宗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浪潮。  相似文献   

10.
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对此近世以来的西方入侵者、传教士、探险者等进行过身临其境的描述.然而,这些反映农奴制度黑暗的记录却在当代西方社会出现了"群体失忆"和"人间天堂"的无端想象.本文通过对西方人亲眼目睹旧西藏的观感再现,举证西方学者对此的研究评介,分析西方殖民势力制造"西藏印象"误导西方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揭示掩盖在"西藏印象"人文包装下面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青州,居住着回族近三万人。餐饮业作为当地回族主要的生计方式,日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色和支柱。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人类学调查方法,以青州市的回族餐饮业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大、中、小型餐饮企业及个体商贩中选取五个典型个案进行调查,重点分析青州回族清真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甘肃礼县回族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大杂居,从而在回族地域文化方面形成了回族内婚制特色。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回族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尽管族际婚已成为研究民族关系、民族过程的不可回避的话题 ,但由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问题的敏感性使西北回族的族际婚在大多数家庭中仍不被认可 ,而族际婚的上升仍是西北回族群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回族族内婚在现实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未来走向、民族的现代化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和融合的趋势等重大社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我来到中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 ,在 3个不同规模的城市 :银川、吴忠、灵武作了 3个月的调查 ,对回族婚姻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以引起回族群众、回族知识分子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处理好现实中的矛盾 ,为回族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386名回族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状况,探讨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较好,他们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着较高的认同,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中华民族认同高于本民族认同;人口学背景变量并不是民族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同辈群体是影响回族大学生本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国家政策是影响回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发展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代传教士有关青海地区的调查资料,不仅详尽实录了青海的地势、山川、民族、语言等内容,而且也记述了基督教在青海地区传教的历史和教会活动的情况,从中可以窥知近代传教士在青海地区传教的策略或方针.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在团结抗日的目标条件下,群众团体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动员和组织的重要形式。在众多回族抗日群众团体中,成立于1938年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是影响深远的回族群众团体,为了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各民族,1940年在延安成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抗日群众团体—延安回民救国协会,同年还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甘宁分会。通过对延安回民救国协会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回族基层干部的关注,可以了解到回族基层干部主要是中共中央基层组织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本文以金浪白和马文良为例,研究他们的经历、参加中国革命的契机,以及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回族政策中的作用。此外,通过对其他回族干部来源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拔录用回族干部,并与鄂豫皖根据地选拔与录用干部方式的加以比较,探讨回族干部选拔录取方式的特点,提出有关回族妇女干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抗战结束后,依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大会案>等决议案,1946年11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尽管此次"制宪国大"召开在国内政局纷争扰攘的背景下,但对于民主政治企盼已久的中国社会各界仍然对其抱以极大热情,寄予很高的期望.人们纷纷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国民大会及相关内容提出种种看法和要求,表现出人们对民主宪政的渴盼和极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回民的国大代表名额问题即是在此过程中由回族社会提出,并经回族社会各界的多方呼吁力争,获得一定解决.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回族社会的近代政治意识与高度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8.
马良是民国初期一个重要的回族人物,政治上一错再错,无可救药。但在近代武术的发展与转型上做了一些事情,至今还有一定影响。他的"中华新武术"是武术近代化转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使"武术"一词得以确立,并对以后"国术"也产生了影响。他创办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是民国时期最早具有全国规模的武术活动之一,对武术的发展同样也有探索实验之功。马良的武术活动带动了民国回族武术家群体的涌现,这是近代回族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对"民族"概念的模糊界定表明他对民族本质的认识有了近似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船山将传教士呼之为"夷",这种对外国人的轻视、排斥态度,无疑会对其之于西方政治学的态度产生负面影响;船山还具体论述了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民族及其特性形成的影响,这是对于传统思想的突破,也是其民族思想具有近代性因素的一个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进入青海的传教士们在传播基督教义的同时,在当地为民众施医赠药、赈灾救济、兴办教育、引进农业品种和栽培技术、宣传科学知识等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虽他们所举旨在传播基督教义,以期实现中华归主铺平道路.但客观上这些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为近代青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观念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