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静坐也养生     
《老友》2008,(9):61-61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之三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决定人体盛衰的重要物质。尤其是神,它是人体生命的主宰。养生,首先要养神。神宜静,而不宜躁。清静,一般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  相似文献   

2.
保健巡诊是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巡诊工作以治未病为主,治病为辅,因此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健康理念、中医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中蕴藏着大量的养生保健理论、经验和方法,通过中医方法和理念颐养生命、保健身心、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有着特别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李渔本是戏曲理论家和作家 ,他对养生保健也很有研究 ,尤其注重心理情志养生。其颐养之道 ,主要总结在其所撰《闲情偶寄》之中。  相似文献   

4.
叶人嘉 《华人时刊》2009,(12):91-91
养生,即保养生命,它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养生念好“一字经”,保你越活越年轻:心静好比一湖水,清风徐来波不兴,静观事物细变化,正确处理避误差;毅力好比一座山,咬牙挺胸度难关;心中长明一盏灯,万事等闲看分明;心里长存一杆秤,衡量自己轻和重,客观评估不务上,自知之明心平衡;人生犹如一支箭,不后悔来不嗟叹,满目青山松和柳,老当益壮天地宽。生活中时常充满着矛盾,老年人的心理世界也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所以,要想保持心境平衡,必须要有好的养生方法。那么,记住以上保持心态平衡的“养生一字经”就很有必要了。具体来说就是:心静好比“一湖水”。高峡出平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养生学有"天人相应"之说。也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和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躁",养生保健在于"清"。思想宣清静盛夏酷暑蒸灼,气压低,人容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忌火爆脾气和情绪激动。因为烦躁能生熟,要防止心火内生。此外,可采用"想象疗法",即闭目端坐或躺在床上,抛开一切杂念,想象自己置身于寒冷的西北风或铺天盖地的雪  相似文献   

7.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学颇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8.
老庄哲学包含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从"道"的自然品性出发,老庄确立了自然而然的养生原则,反对人为的"益生""厚生"之举。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而养神又是养生的关键,在形神兼养的基础上,老庄主张以神立形,以德塑形。为了达到形神兼养、以神立形的养生目标,在坚持自然养生原则的基础上,老庄提出了知足长足,以"无"求全和专气致柔的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9.
养生的内容很广泛。养内,调养内脏;养外,保养皮肤;养心,颐养心神;养气,保养元气。养生应顺乎自然规律,但也必须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生命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自然,还取决于调养得法,讲究养生之术。即:起居之道、饮食之道、房中之道、精神之道、医药之道、为人之道。荀子主张治气养心。他认为应当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养生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的手段初步探讨中国传统养生心理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养生心理思想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传承和遗弃,主要表现为:以形神兼顾、顺应自然、平和适中、顺时调神、以物养性、预防为主、以情制情、清静养神为代表的传统养生心理思想至今仍经久不衰;而强调修养道德、精神陶冶、突出养神为主的传统养生心理的思想精髓在发展中遗失。实现中国传统养生心理思想的现代回归与价值转换,是当代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神气作为古代文论的范畴,具有一种生命存在和自由的时空美学向度。刘大櫆思想中无论是神气本身含义,还是神和气之间的关系,乃至具有神气的十二贵,都让人清晰地感觉出神气背后蕴含着的无限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这种时空感在刘大櫆神气说中集中地从本体层和表征层体现出来——神具有一种生命的时空本体性质,而气是这种时空本体的表征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养生、求长寿是一大特色,不少思想家和医学家认识到"养生"重在"养心",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养心"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形神兼养,调神先调形;养心贵在养德;情欲适度,内守精神;顺应四时,养心调神;调节情志,避免刺激等,而且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智慧运用于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贯彻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的思想、辨证施治诊的方法、养生观点和经络畅通的思路,发现企业经常出现问题的根源,通过保持企业经络的畅通与协调,是企业健康发展,防范各种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历代文献中的养生术语有摄生、养生、卫生、养性、调摄、摄养、摄卫、保生、保养、调养、颐养等,语义略有不同。其中“养生”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养生”的常用义为摄养身心使长寿,与养生的内涵外延相吻合,适合作为规范术语。当代辞书和教材都认定“养生”为规范术语,但定义不够准确。根据养生术语的具体使用情况,“养生”当定义为:根据生命运动规律,调养身心,以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健方法及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中国养生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集先朝诸时期养生思想之大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养人体内的精,气,神,养生的原则是养形与养神并重。强调人寿之长与夭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摄养。这些思想无疑是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之说。在此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养生名家,撰写了大量的养生著作。龚廷贤及其养生名著《寿世保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秋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人体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规律,就必须自入秋后顾护阴气。这就是《内经》中说的“秋冬养阴”之真谛。老年人秋季养生应注意“五养”。早睡早起,收神“蓄阴”。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老年人应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候较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有助于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饮食清淡,补益“滋阴”。饮食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补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作用。老年人秋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比较法等方法对古代中西方体育养生理论和实际进行比较,发现中西方体育养生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特点的不同,在养生观、养生方法、追求目标以及养生观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早期中西方的养生观念有很多共通之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养生观念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基本上还是保持下来;而西方的养生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养生讲究思想形神兼养,以神为主,重整体调养,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养生与养德相结合;西方则注重形体运动,以形为主,偏向于单纯的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8.
一般谈到中医养生,人们都知道养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利,其实真正的中医养生,不仅仅是对人的身体有利,中医养生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黄帝内经》中讲到的“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养生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养生知识,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得到身体的健康、内心的宁静,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对人生的体悟。  相似文献   

19.
谚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这里所说的“神补”,指的就是精神养生。无论是医学理论还是临床实践,都证明精神养生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作用。正如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约翰·格雷所说的:“身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养神是《淮南子》养生论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儒养生论结合的契点,《泰族训》说:“治自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之所以成为养生的首要原则,就是因为神可以脱离形体而永存不死,神高于形,方宰着形,《诠言训》说:“万乘之方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把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精神训》也说:神“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淮南子》的养神论以其宇宙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养神的方法,养神达到的境界等内容。《淮南子》的宇宙论认为,道是宇宙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