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现代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理论、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祖芳 《社会科学》2002,(11):26-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 ,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一调整对缓和资本主义劳资矛盾与市场供求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意义。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可以借鉴有关西方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现实反映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伴生现象。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收放分配制度改革的思想以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分配制度,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它有利于现阶段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分配主体、分配原则、分配形式等方面所发生的制度调整和创新的过程,指出了现在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十六大报告确立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原则为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4.
王应涛 《江汉论坛》2001,23(11):23-24
在中国经济理论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论》的有关论述为依据,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剩余价值是商品生产的一般的共有经济范畴的观点,进而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汪孔田 《齐鲁学刊》2000,1(5):118-120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误识,以致作出了某些错误的结论,现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即属此例。应对误识产生的原因进行辨析,认真研读《资本论》第一卷,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收入均等化目标,瑞典通过税收制度,把国民生产总值中每年增长的大部分用于完善其福利制度,这种以社会福利化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变迁显示出较好的成效。美国则通过建立完善税收制度,并采用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来缓解收入差距,众多的教会和各类慈善团体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对政府救济补充的作用。巴西在改善收入分配方面进展缓慢,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收入分配领域,历史上遗留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先进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应该借鉴上述国家成功的经验并吸取失败的教训,以在保证公平、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7.
浅论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历史形态的历史哲学,它们相伴而生,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证明了一般形态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又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念发生重大变迁,这一变迁必然涉及对民族理论的政治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更新和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重建,使民族理论基础理论的更新工作成为民族理论创新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国民族理论政治价值理念及其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了思考.一、关于民族理论政治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思考;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困惑;三、改革发展实践中,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核心范畴的变迁,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所需的理论视角;四、从民族学视角对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论核心范畴的思考;五、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念的变迁对民族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价值理论与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其中 ,商品交换就是排他性所有权的交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同样也是建立在排他性所有权在交换中必须获得所有权收益的基础之上。然而排他性所有权的基础是稀少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稀少性的价值观念引入传统的价值理论 ,以用来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和分配,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新时代的中国,尚存在有生产剩余价值的现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坚持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交易费用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的存在与基本职能,对此只能归结到剩余创造,而对剩余的理解与剩余源泉的追索,则必须回归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组成创造价值实体的劳动系统,唯有其劳动是企业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回答了在企业中谁创造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如何通过企业治理结构来分配价值具有理论上的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剩余价值"概念的适用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价值"概念有两种含义,但以第一种含义"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为常见.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3.
论价格同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由现代社会分工体系引发并决定的。消费者权益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剩余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愈渐显得重要,深入研究价格同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和政策意义。我们应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剩余理论来分析价格同盟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价格同盟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诉因具有衔接实体法和程序法、规范公诉权和审判权、解答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具有引领、指导公诉行为,保障被告人抗辩权行使,决定起诉状表述和要求,分解复杂犯罪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诉因制度符合检察制度改革的要求,切合法院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已经具备借鉴诉因理论和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徐翠先 《晋阳学刊》2005,(3):124-125
张说的《梁四公记》、《镜龙记》、《绿衣使者传》、《传书燕》四篇传奇,无论题材还是叙事艺术,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艺术进步,显示出一种向成熟文体过渡的性质,是唐传奇文体发生学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金富轼《三国史记》确立"三国"、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的古史谱系之后,13世纪出现了一然《三国遗事》和李承休《帝王韵记》两种不同的朝鲜古史谱系,试图捏合古朝鲜、扶余、三韩三种不同古史系统,对后世影响极大。14—15世纪流行的朝鲜古史谱系则不包括扶余系统。17世纪的许穆以夫娄为檀君之子的神话为基础,整合三种古史系统,以古朝鲜系统为中心,建立了新的朝鲜古史谱系。18世纪流行的朝鲜古史谱系是对许穆说的修正,主要是淡化扶余系统,并将在中国正史四夷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沃沮、秽貊诸族纳入朝鲜古史谱系,较具代表性的是安鼎福的《东史纲目》,在补入渤海国之后,这种朝鲜古史谱系一直流行至今。对朝鲜古史谱系的认识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是韩百谦,但其观点未能为后来的学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利益格局调整是当前我国价值冲突最深刻的根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形成内部的冲击与挑战。外来文化价值观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形成外部的冲击与挑战。必须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捍卫和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把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把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统一、把建设党风政风与振兴民风相统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必须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面向社会现实,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吸纳和提升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相似文献   

19.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2008,28(3):133-136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的核心和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和精神旗帜,在所有的社会主义价值中,处于支配和统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灵魂,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掌握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精髓,打牢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