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否定公有制,实际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它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社会生产力有可能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避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它决定了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不再是资本和资本家的奴隶,这为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是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缺少的主体部分。但是,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则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的安排、使用和培养、保护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说明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在劳动制度上的优越性。一、劳动分配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一切重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起了根本变化。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商品。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就不仅仅是被作为劳动力来使用,而且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他们就有权运用公有的生产资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的,他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2卷,第44页)这个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也是适用的。因此,要弄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既是生产的主人,也是消费的主人。劳动者不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通过按劳分配取得货币工资等收入,而且还通过交换,在市场上购买到他们需要的消费品。消费者有权得到他们有支付能力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只有当劳动者在消费领域消费了他们应得的那部分消费品,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才真正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权益。我认为,消费者的权益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劳动者生产的主观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部产品必然为劳动者所消费,从而自主劳动者付出的全部劳动对他们来说也必然都是必要的。这是不是分净吃光,不需扣除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和积累基金?不是。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即社会总的新增产值职能用途,不存在对上一生产周期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问题,只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公共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同时如果不是从静态而是从生产过程反复更新的运动角度看,最终也只能是提供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和公共消费基金。作者还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必要劳动本身所规定的职能和劳动力二重所有权关系论证了必要劳动划分为个人必要劳动和社会公共必要劳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直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劳动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平等互利的劳动关系的基本体现。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不会自发形成,是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形成之后,必须通过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予以保护,使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劳动者都逋过签订劳动合同与一定的劳动联合体发生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归结为“直接结合方式”和“间接结合方式”两种。认为“所谓‘直接结合’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统一”;“所谓‘间接结合’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理论(以下简称“直接结合”论)。从生产资料所有权出发探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具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二卷第44页)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生产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劳动力不完全的个人所有分析社会主义生产二因素结合的特点,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条件是如何分配的。马克思说:“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商品是实现按劳分配的要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之前,理论上就已确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采取按劳分配原则。人们一般都认为,按劳分配代替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标志之一。的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摆脱了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处境,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主人。劳动性质的变化,使人们理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劳动,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不论在何种社会,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两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两者结合起来。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一方面看,在不同经济时期的社会结构中,是很不相同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经济时期,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两者的分离为既定的出发点。它们是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为着资本家的利益而结合的,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不仅是相容的,而且可以相互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劳动力成为联合劳动内部群体与个体层次上的特种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从而也必然是企业的真正主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深厚的经济根源.按劳分配规律和劳动力价值规律是两个规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在按劳分配规律和价值规律,尤其是劳动力价值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生产时,始终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作为两个要素,作为物的生产条件和人的生产条件,并从二者结合的方式上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们考察社会主义也应这样,不但应该分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还应分析劳动力的所有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关系的分析研究,就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财富都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他的整个学说的宗旨是批判一切使劳动者处于被奴役地位的社会,设想一种由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作为社会主人和管理者的新型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旨在使这一理论设想现实化.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国情探寻劳动者主人地位和作用的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四十多万个工交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企业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使其生产力转化为给国家、给人民造福的物质财富,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体化在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经济上,就必须有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扩大生产规模的形式,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地(自然界)尽其利、人尽其材。而内含扩大再生产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那么,内含扩大再生产的涵义是什么?企业通过哪些途径使它实现?实现内含扩大再生产要求什么样的外部条件?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和经济措施上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生产必须具有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劳动力属于人的因素,生产资料属于物的因素,这两个要素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是要素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上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标志着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又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的结果。生产要素所有权是指一定的社会小,生产要素归谁所…  相似文献   

18.
劳动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打破"铁饭碗",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以实现社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直至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推行劳动合同制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实际上是把劳动者置于与生产资料相对立的地位,否认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者成为隶属于国家或企业的雇佣劳动者;这些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都是根本不相容的.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否就意味着改变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否就否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是否因此就有沦为雇佣劳动者的危险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客观依据到底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劳动合同制的推行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49、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为什么必须改革? 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整体上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并且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逐步实行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20.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能适应各种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灵活的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在一个集体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集体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因而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较强,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