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解读模式的局限,学界往往贬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地位。流行观点认为《手稿》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其出发点是"理想的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马克思哲学创新道路的分析,我们认为《手稿》中的出发点不是什么理想或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从事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作为一个哲学家进入到经济领域分析市民社会,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探索人类解放的路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不但把异化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动因,而且指出扬弃异化劳动是劳动解放的途径。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依然是人谋生的手段,促进劳动解放,推动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仍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对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版本结构演化的历史轨迹的梳理,尤其是通过对MEGA2中《手稿》两种编排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就是认为把马克思的《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完全纳入“第三手稿”的长期通行做法,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从而尝试提出一种不同于MEGA2的新编排,即认为应把整个手稿分为两大部分:以经济学手稿为主的上篇;以哲学手稿为主的下篇。这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编排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这部手稿的整个版本结构的大问题,从而关系到对其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新阐发、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价值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手稿》中关于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是可能的论述,启示我们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价值问题。《手稿》中关于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的生产的两个尺度的论述。启示我们有两种基本的价值尺度,即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或内在尺度。《手稿》中关于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是能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是受动的存在物的论述,启示我们,价值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只讲价值的主体性,或只讲价值的客体性,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近代哲学的革命是全方位的,伦理学是其中重要方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社会存在和实践(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角度解答人类精神生活之谜,超越了西方哲学传统关于道德起源的唯心主义内省论和自然主义理论的对立,不仅在基本理论上回答了伦理的性质和变迁问题,而且揭示了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冲突的根源,最终开创了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社会革命伦理学之前景.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观是"不成熟"甚至"不科学"的。事实上,《手稿》的"自由自觉劳动"这一提法有其具体的语境,马克思是在分析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差别时,在相对的意义上、有针对性地讲劳动的"自由自觉"的。他并未抽象地、无条件地谈论或夸大人类劳动的"自由自觉"特性。"自由自觉劳动"不仅仅是马克思当时关于人类劳动的一种理想,它还是一种"曾在人类史前时期真实存在的具体劳动形式"。《手稿》用关于人类劳动的理想来批判私有制社会中人类劳动的现状,谴责其"非正义性",这并无不妥之处,并不构成"唯心主义"。另外,《手稿》并未对私有制社会的现实劳动进行单纯的道德批判或加以简单否定,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科学态度,在批判其"不正义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估《手稿》及其劳动观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以明显的人本主义精神展开对经济事实的批判。马克思从工人普遍的贫困和非人化的基本经济事实出发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释劳动主体及其经济关系的深刻异化,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追问这种异化经济关系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提出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伦理超越,实现劳动的本质性回归和劳动者人的主体性复归,马克思在寻找以经济生活为中心的伦理价值,而且这种伦理价值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核心指向的。从"现实的人"到共产主义"真正人类社会开启",《手稿》中马克思的伦理经济思想内容和批判路径基本形成,甚至体现了马克思伦理经济思想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思想演变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里程碑地位,它既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又是马克思思想演变关键期的一个重要拐点。《手稿》的写作表明,马克思的理论触角伸向了经济学领域,这一转向是由马克思遇到的“物质利益”难题、他所发现并揭示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宗教批判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解构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修辞的政治经济学等因素促成和要求的。从“实践”出发、以人的“自由”为归宿,构成《手稿》的基本旨趣。《手稿》的内涵极其丰富,但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主要在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初创、“劳动异化”及其历史地扬弃的实践性的阐释、共产主义及其实践唯物主义性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而其中劳动实践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因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分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形成、丰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从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因此《手稿》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著作.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不是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而是感性、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正是以劳动实践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是理解《手稿》历史观及其理论实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刘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7-8,11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货币对于现代生活世界所产生的巨大效应引起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货币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对本书中马克思"货币异化"阐释进行文本梳理,对其"货币"问题作出理解,进一步分析了货币异化所引起的资源浪费以及新经济时代的货币异化。 相似文献
12.
王向峰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3,20(2):74-79
人以自由自觉的本质在对象世界中全面肯定自己,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审美感觉,并以之施用于审美实践过程中,不论对于自然界的人化,对于工业历史的创造,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对于人消除感觉异化过程中属人的感觉的复归,都具有能动的现实的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44-48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考察了在一种复调语境下出现的人、社会和历史这三重维度的真实意蕴。由于忽视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真实关系,马克思此时的经济学研究以一种经验实证主义和经验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人、社会以及历史,然后又以抽象人本主义对现实中出现的异化状态加以批判。根据此时的理论逻辑,马克思尚无法在一个现实基础上将这三重维度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孙明慧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6-9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费尔巴哈等人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进行了现实性和革命性的批判。它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共产主义的社会观出发,以资本主义制度为批判对象,论述了人类的本质和异化劳动理论,并且找到了异化的根源———私人财产这一社会关系,倡导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实现人类的本质的复归,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中的实践概念,事实上已经成了国内外学界解读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不少学者由此而构建起了对马克思哲学的人本主义解读范式.本文指出,此时的马克思尽管试图运用实践概念来颠覆资产阶级的市民实践观念,但他实际上尚未理解后者由此产生的现实社会关系基础,也并没有从这种历史性的社会关系出发来建构对后者的批判,因此,他此时的"实践"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后市民"意义上的概念,真正的马克思哲学并不是建构在这样的实践概念之上的.由此,本文还对马克思独特的哲学言说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孙全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19-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这一问题和他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稿》中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基点和起点,是贯穿整个历史阶段的线索,而《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也渗透着人的本质。通过对《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不同的社会形态里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是现代社会产生的根源,资本逻辑构成现代社会的本质。资本逻辑是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而投入、获得、再投入、再获得的动态逻辑过程,在这一逻辑下,人被彻底异化和物化,沦为商品和资本的奴隶。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发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物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对资本的崇拜影响到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因此我国在利用好资本的同时应该扬弃资本逻辑,走出资本逻辑带给人的生存与发展困境。马克思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资本逻辑的揭示与批判对我们思考这一课题具有独到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目前为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出版了一个<选集>版、两个<全集>版和四个单行本.当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1980年以后,研究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文本结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