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国内的人口迁移活动乃是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社会过程之一。自50年代起,由于苏联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开发东部地区的步伐,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便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仅造成农村青壮年人口和技术力量的严重缺乏,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且由于农民迁居城市后很快地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育观念,使对生育率的下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苏联的人口学家们忧心重重地指出:“苏联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农村,而农村人口由于大量外流,使苏联人口增长的源泉正在枯竭。”近几十年来,农村人口锐减一直是困挠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人口研究,从1917年建国以迄于今,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直至60年代中期才步入兴旺的时期。总的看,苏联的人口研究起步并不算晚,但中间沉寂的辰光过久,加之学术界过份热衷于术语、概念和抽象规律的争辩,以致有份量的理论著作以及对苏联人口实践作出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的著述并不多见,同苏联人口学界拥有雄厚的科学力量不大相称。  相似文献   

3.
<正>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容,二者不仅对整个社会构发展起作用,而且,二者的相互之间也发生一定的作用。由于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在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中,物质资料生产决定着人口自身生产,也就是说,人口生产的数量、质量以及组织形式等等,都要受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所制约。这是我们从事人口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有的同志的看法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在认识两种生产相互作用的问题上,“人口生产是主导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对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方式 不是人口发展 关于两种生产理论,当前的具体说法有:两种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以上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不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重视和研究的社会问题之一。按照联合国的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就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最近几十年来,在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人口的老化过程,即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例如早在60年代初,英、法、西德和瑞典等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超过11%;80年代初,日本、美国也先后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同期,苏联也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1980年,苏联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0%,已属于且超过了老年型人口国家的标准。另外,苏联的统计资料也反映了这一老化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然而,经济发展究竟如何决定人口发展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低,生产工具落后,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因此,或是整个社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或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抚养一个孩子只需要较少  相似文献   

7.
人口理论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被纳入党校的教学体系。最初的人口理论教育内容是宣传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90年代以来人口理论教育的重点开始转向对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口理论教育侧重在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地域分布和人的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社会文明进步、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和核心。随着理论界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党校的人口教育也…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人口学的研究,苏联和我国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放在统计学里,当作人口统计学来展开的。直到60年代,苏联才第一次跳出纯人口学框框,走上用综合观点研究人口问题和人口发展的道路,即开创人口学科的道路。下面,我只把苏联人口学界关于建立《经济人口学》的设想及其若干问题的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了2亿多人,成绩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国的人口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每年由于新增人口过多,抵消了相当部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贯彻国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各单位、各部门都有贯彻国策的社会责住,都应通过各自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近来我国人口学界出现了一种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对此,我们认为有商榷的必要。 一、人口不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个社会的进步以及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的过渡,其决定力量是什么?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的学者有着根本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其中主要的有两种,一是认为决定社会发展的是思想意识和政治制度,二是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认为决定社会发展的是人口。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苏联中亚地区的人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和原因,由此产生的后果,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提出浮浅的看法。管见所及,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不当之处,企求赐教。一目前,苏联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约相当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50%。根据1980~1985年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8‰,同期苏联人口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12.
苏联人口研究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相对沉寂阶段之后,从五十年代中下期开始,又出现了复兴的朕兆,其特点是在人口领域开展对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批判.不过即使是在那时,在1957年,已有学者提出,人口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除了批判资产阶级人口理论外,还应当从事人口问题的综合研究.六十年代起,苏联人口科学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在继承和发展过去年代人口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一方面,吸取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理论观点给人口研究带来的严重消极影响的教训,另方面,结合本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也结合着世界人口的发展前景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口学界就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广义上的社会生产有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两个方面。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有其客观目的性,构成一定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那么,人口生产的客观目的是什么?对于人口规律的这一重要问题,长时间以来,缺乏必要的探讨。由于理论上认识不甚明确,造成实践上人口发展的一定盲目性,以致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为了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认清社会主义人口发展方向,搞好计划生育,加速四化建设,应该重视人口生产目的的研究。人口生产,指一定社会的人口所进行的“种的蕃衍”,或人口繁殖。种的蕃衍是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规律的理论告诉我们,人口增殖直接表现为夫妻和家庭关系,同时又表现为其它社会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曾指出,人类社会受着两种生产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在劳动愈不发达的时代,社会制度受血族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制度的支配,而当生产日益发展之后,家庭制度受社会制度,特别是受所有制形式的支配,社会生产方式在人们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它要求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由于我们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经济力量还不雄厚,不可能把老年人社会保险与计划生育同时照顾起来。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老年农民不如城市职工那样享受退休制度,也很少有社会保险,老年农民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5.
争论和实际问题的论战 苏联的人口研究争论颇多,尽管它开展的时间还不太久。争论,有纯理论的,也有就现实人口问题展开的。概括地讲,自从苏联开展人口研究以来,比较集中的论战迄今至少有五次之多。 第一次是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关于农村人口过剩和人口迁移流动问题的争论。这次争论的报导鲜见,且都载于很久以前的杂志刊物上,详情不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从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为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上逐步树立起最真诚、最有效贯彻落实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千年发展目标负责任的人口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与社区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李树茁,金安融社区和社区发展的理论起源于欧洲,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到本世纪50年代为止,国际社会对社区在解决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之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7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和...  相似文献   

18.
人口立法,就是通过国家的立法活动,把对人口生产活动的社会调整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它是一国社会政治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我国人口立法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我国人口立法的对象和依据 人口立法的对象是人口生产关系,它是人类在进行自身种的蕃衍,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人作为一种生物,是大自然长期选择并经历了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即使到了今天的时代,这种自然选择仍在对人种的进步起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20世纪初,人口统计学在俄罗斯常常称之为人口学,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人口科学开始建立。它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年代—30年代初为第一个时期;30年代—50年代末为第二个时期;60年代—80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新中国人口经济效益的考察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种再生产运动的两个侧面。50年代时,教条主义者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忽视对人口增长运动的考察,而且还遵循苏联政治经经学教科书的观点,把人口不断增长看作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从而否定了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马寅初先生以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的远见卓识,在综合考察两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国情有针对性地把人口变动因素作为自变量,其他经济发展因素作为因变量,在新中国首次对人口经济效益进行了考察。人口经济效益是指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经济效益,人口经济效益的大小及其正负方向的变化,是衡量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的根本标准。虽然马寅初先生在著述中没有直接运用“人口经济效益”一词,但是他对新中国人口经济状况的研究及其人口经济思想的形成却是深深植根于这一科学考察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