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不能简单地认为双重否定是包含两个否定成分且表达肯定意义的格式。双重否定在句法上必须是一个否定管辖另一个否定的形式。一些看似没有直接管辖关系的格式通过深层的逻辑变换或语义等级变换可以实现直接管辖。前、后分句各自包含一个否定成分的条件复句不是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2.
论客观性     
本质上,客观性是一个标志事物处于意识之外之存在特性的哲学范畴,是人类对事物存在形式的指认结果。它在存在论上表征着独立性与自主性、确定性与必然性,在认识论上指示着精确性、普遍性、有效性,在社会影响上意味着正当性与合法性。追求客观性有着求真向善尚美等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行否定观因片面强调了事物的自我否定,把外在否定排斥在辩证法研究范围之外,引致了一系列的理论误区。辩证的否定应是自我否定与外在否定的统一,外在否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应包含在事物发展的规律中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而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这已是我国哲学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在对于真理的客观性的理解上则存在着许多分歧。是否能正确地把握真理的客观性,直接关系到能否科学地把握真理的含义,关系到能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因此,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客观性原则出发,对艺术作品以及参照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旨在说明艺术作品的客观性是指艺术作品内在固有的无穷无尽的特性,尽管它们必须通过各种参照系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也决不能说它们是参照系“赋予”的。另外,艺术作品还拥有显现的特性,它不仅能够使自身的特性得到显现,而且能够使每一存在物得到尽可能充分地显现。  相似文献   

6.
客观存在的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唯一的源泉艺术美,即文艺作品的美。“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艺作品的美,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心雕龙·神思》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品》序所说的“气之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哲学教科书里,一直坚持着这样一种观点:凡是客观的,即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即是客观的。把客观性与实在性看作是同一回事,都是指物质外在于人的意识,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属性。“客观实在性”概念的提出,正是这两个范畴被等同使用的最直接最明确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比较难以理解,人们往往把它和肯定、否定的哲学范畴视为一个东西,认为对有些现实问题不能解释,便怀疑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甚至用对立统一规律来代替它,从而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错误。今天,我们提出正确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正确对待当前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理解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理解活动过程的分析和解释学上关于理解的客观性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比较,认为对文本原意的理解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从理解的结果上看,能够实现理解的客观性。对理解的客观性的追求,是理解活动的重要目标。现实中存在的理解结论上的差异,除了主体的理解范式不同的原因之外,往往源于对同一文本不层面上的把握;对同一文本同一层面上的把握的对立,则意味着一方理解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是否存在道德的客观性是自古以来争论不休且至今未决的难题。该难题围绕道德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讨论展开,并形成了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客观主义两派,前者肯定道德的特殊性、相对性和主观性而否定道德的一般性、绝对性和客观性,后者却认为道德是二者的统一。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道德相对主义倾向。但研究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片面的,而道德客观主义正确反映了道德本体。  相似文献   

11.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中心问题,历来环绕着真理问题展开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标准问题。本文目的仅在于探讨唯物论关于真理的定义,以便明确真理这个概念的内容,从而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界限。本文所讨论的真理定义,也只是辩证唯物论关于真理定义的一个最重要方面,亦即真理的客观性问题,而不是一个完全的真理定义。关于真理的辩证法问题,则不属本文的考察范围。  相似文献   

12.
论事实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那种认为“事实是认识的主体──人所获得的一种认识,也就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的观点,实际上否定了事实的客观性,可能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论述了偶然性范畴的客观性,对“偶然出于无知”的理论基础——以牛顿力学为依据的严格决定论给予了剖析;通过概括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偶然性的客观性的两种表现形式——外界干扰和系统本身的涨落;从哲学高度指出——偶然性与必然性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恒定联系与非恒定联系的一对范畴;阐述了承认偶然性的客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着眼点和加以强调的是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客观性问题却是一个既没有很好地研究,又没引起大家重视和讨论的问题.但是,这并不说明这种做法完美无缺,也不说明意识的客观性问题不存在,更不说明意识的客观性问题不重要.这只能表现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在意识原理中的机械论、经验论倾向和落后于时代.不重视和讲清这个问题,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哲学根本区别开来,当然也就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更具有说服力和战斗力,更能适应于时代的需要.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特性所规定的。它必须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方法影响读者,引导舆论。这说明新闻的特有的作用和可贵的价值在于向读者提供事实,让读者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一、新闻报道失真现象剖析   1.用空洞的议论掩没事实   有些报道事实本身不完整、不典型,作者本应深入采访,掌握更多的事实,但往往不肯从这方面下功夫。为了急于求成,就采取“米不够,水来凑”的办法,用空洞的议论来说明问题。   2.用笼统的叙述代替事实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要尽量把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生动性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不能笼…  相似文献   

16.
否定之否定仅仅是对立面变化的规律。对立分为潜在对立与实在对立:前者是一方实在一方潜在的对立;后者是双方共同实际存在的对立。实在对立的否定之否定:每方必经产生新的对方,然后又必由新对方产生出新自身。潜在对立的否定之否定:每方必经向对方变化,然后又必由向对方变化而变向新的自身。否定之否定:对立双方在变化过程中,一方必经同对方斗争,然后又必由同对方的斗争而回复新的自身。互相反对又互相依赖的对立本性,是否定之否定的原因根据。  相似文献   

17.
否定语气词He可以否定任何位于它后面的词,是俄语中最活跃的一个语气词,它不仅具有否定这一功能,同时在各种文体中表达非否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多种不含明显否定标志的否定形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逻辑否定是语言否定的抽象和概括,逻辑否定是十分精确、严密的。在逻辑上,两个否定值加在一起等于一个肯定值。但逻辑上的否定符号“~”并不完全等同于语言上的否定成分。语言的否定,比起逻辑否定来,就要复杂得多。语言否定有时候并不完全遵循逻辑定律。在否定成分的表现形式上,在否定成分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表达方面,语言否定都要比逻辑上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普遍性,是一个长期争论迄今仍未解决的理论问题。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这一规律的内涵探讨得不够深入,没有作出真正科学的表述有关。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中,往往把否定之否定表述为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道路与趋势的规律。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关于事物的发展形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