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就是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培养职业农民,限制农业劳动力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现实难题是农村教育体制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严重弱化,农村人口生育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农村增量人力资源非农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人力资源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人力资源非农转移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农村增量人力资源因为具有种种竞争优势 ,已经成为农村人力资源非农转移的主体。农村增量人力资源非农转移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需要我们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角度 ,对我国农村增量人力资源非农转移的模式与政策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瓶颈"。基于此,本文从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出发,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村自推"的农村人力资源创新型开发模式,最后,提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该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找出了制约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农村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足,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湖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湖南省现有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主要从农村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务农人员、农民工、个体及乡镇企业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在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使农村劳动力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程度已是衡量各国竞争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对庆阳市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庆阳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教育培训、多元化投资、规范劳动力市场、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等多项推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对庆阳市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研究经济贫困地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民经济收入,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因此,充分发挥本地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实施有特色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是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指出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必要性 ,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知识贫困与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不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农村贫困的根源是知识贫困,而消除农村知识贫困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目标的应试性、城市性、离农性,没有赋予农民在农村谋生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根本策略是建立新农村教育体系,发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教育。为此,国家要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城市要主动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依据新农村建设需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检验了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  相似文献   

12.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首先是从农村转向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造成农村地区不断衰落;而后农村劳动力更多地趋向于在农村内部转移配置.发达国家和地区灵活开放的市场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使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得到较合理的组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开发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时可以此为鉴,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的就业结构,降低种植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行业间、地区间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存在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成本高、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三方面的问题。可从转变观念、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民市民化等几个方面优化配置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丘陵地区农村不断增长的富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余农村劳动力要进行必要的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性和有序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经济区内农村人口多,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转移,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大量闲置,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统计结果,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基于此,采用经验估算法和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估算法分别对经济区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结合两种方法的估算结果能更客观地反映出成渝经济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消除我国二元结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完成这一任务,要抓住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拥有1.5亿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理论上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因此城乡比较利益差距的拉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但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也奠定了农民工工资较低的现实基础。一些外企和个体私营企业,产生了无限利用廉价劳动力,拼命赚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动机。但劳动力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具有特定的要求。突破或者接近这个底线,将造成劳动力回流农村的后果。劳动力回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从总的趋势而言,是城镇化进程的倒退。因此,善待农民工,确定合理的工资标准,不仅是保护农民工利益的需要,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