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上海会展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泠一 《社会科学》2001,(11):21-24
一、上海发展会展经济的价值所在  上海发展会展经济不仅有可能成为独立的一极力量 ,而且在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明显上升。参照国际经验 ,上海发展会展经济将得如下之利 :1 在扩大了的要素比较中获取优质资源 ,避免“拉美现象”所谓拉美现象是指原本经济增长势力良好的拉美国家 ,在 80年代初人均GDP进入到 40 0 0美元左右的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时 ,随后产生了企业后劲不足、经济疲弱徘徊、发展机遇模糊的增长滑坡现象 ,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最为典型 ,以至于整个 80年代被拉美经济界称之为“失去的十年”。究其原因是在经济规模庞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不是与其“即时批评”的发生结伴而行的产物,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被“学科化”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其“历史形态”的塑形.。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可视为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属于第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时段划分、经典指认、现象选择、历史叙述等方面,不仅与时代的修辞语境关系密切,而且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复杂变化的典型“镜像”。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边缘化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中部地区出现了制造业衰退、就业萎缩、劳动力外流、生产要素外流等明显的“问题区域”特征。它是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整体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形势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的结果。因此,中央政府对地区发展格局的宏观调整,就变得十分急需和紧迫了;同时,中部地区也应积极调整思路,通过培育城市经济圈、打造经济增长极等措施,来努力减轻和消除“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在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台湾回归祖国后,我国会存在四个法律区域:香港法律区域、澳门法律区域、台湾法律区域和大陆的社会主义法律区域。我国将成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四个法域”的复合法域国家。区际法律冲突现象将是空前复杂而多样。采取何种法律对策解决  相似文献   

5.
自60年代始,亚洲的新加坡、南朝鲜、香港和台湾,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出口贸易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出现了所谓“经济奇迹”。到80年代初,它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从而跻身于  相似文献   

6.
陈定家 《云梦学刊》2002,23(4):58-62
在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学艺术出现在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那时的“文艺休闲功能”理所当然地蛰伏在边缘地带,人们几乎注意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文学迅速边缘化的90年代,“文艺休闲功能”反倒急剧膨胀起来,使得曾极度边缘化的“休闲文艺”却大踏步地走向了艺术生产的“中心”舞台。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现实意义和国际影响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自由港,是国际五大商品、贸易、金融、信息、旅游中心之一,处于国际市场的高峰,在世界600多个自由港区中处于完全开放的最有吸引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多层次分割”: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难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不受行政地域限制、跨地域的城市群体,目前已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三大城市密集区域。上述地区不仅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它们共同面对的区域内“多层次分割”问题,却限制了各自区域竞争优势的更大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横向城市间竞争内耗。一是核心城市间的竞争。如珠三角地区的香港、广州、深圳三城市对龙头城市的竞争,最后以CEPA出台…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世人瞩目。着眼于未来,人们自然非常关心香港“九七”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香港回归后是否还能保持国际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经济是否还能持续高速增长,本文拟从研究香港经济成年过程及其因素入手,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实证性分析。一、香港经济的三次跨越纵观香港经济百年发展史.二战前发展缓慢,经济比较萧条。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发展速度加快,自4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10倍多.其中60年代平均增长11.7%,70年代增长9.2%.80年代增长8%。进入90年代后.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仍…  相似文献   

10.
从“3Q大战”“3百大战”到天猫京东“二选一”事件,超级网络平台实施限制交易行为的现象越演越烈,也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难题。我国反垄断法律法规在对网络空间的相关市场及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上存在适用困境,超级网络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无法被认定且无法有效规制的现象长期存在。为规范超级网络平台的经营行为,应当调整《反垄断法》关于相关市场与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规则,将反垄断案件纳入公益诉讼范围,采取国家诉讼和私人诉讼并行的双重诉讼机制,减轻原告举证责任负担,同时将《反垄断法》与《电子商务法》衔接适用。  相似文献   

11.
粤台经济合作及其与香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邦彦 《学术研究》2002,(12):75-7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粤台经济合作取得瞩目的成绩,台商在广东的投资具有地域集中、产 业群聚等特点,已成为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分析了粤台经济合作中“香港因素” 的地位及作用,并提出在两岸先后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发挥“香港作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区主导产业理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地区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其中,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支配地位,构成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本质是正确选择地区的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协调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提高区内与区外经济的互补性和产业关联度。区域中围绕主导产业而派生的一些产业部门,一般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时间、广空间、多层面的复合发展过程。它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这一地区39个沿海和内陆通商口岸的陆续对外开放。这些口岸作为连通国内外市场网络的核心节点,引领着该区域的城镇、交通、产业等主要经济领域,率先进入了经济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行列。其主体内容和表现,就是来自中外双方的不同生产方式和市场要素,在环渤海广阔的地理与社会空间内,发生了长时期的相互碰撞、彼此调适和市场整合。到20世纪30年代,这里初步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以青岛—大连为两翼的环渤海外向型经济区,标志着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环渤海特色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提升了该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建立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海峡区域,是指台湾海峡两岸毗邻的闽台两省及粤东、赣南和浙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的地域。台湾海峡经济区则是指这一区域空间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及状态。80年代以来,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猛,台湾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显露端倪。香港的回归及即将开通的闽台直航为台湾海峡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契机,因此,以经济一体化的海峡经济区作为今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目标与架构就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一、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问题的提出我们提出建…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研究,理论界已取得很多重大成果,这些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这在学术界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悖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谈起,综合当前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的论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是非正常的现象,进而为理解具有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被“边缘化”这一悖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姜明 《阴山学刊》2005,18(2):80-82
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提出“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搞上去,否则民族区域自治是句空话”;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自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后期明确强调要在内地造几个“香港”后,深圳、大连、厦门等地纷纷提出造社会主义“香港”的具体设想,实施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九七”香港回归为深圳造社会主义“香港”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深港衔接”则是深圳实现造社会主义“香港”的一个有效途径。一、邓小平同志关于特区与造社会主义“香港”的思想要点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特区建设的系统思想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1979年提出建立特区时,小平同志要求特区“杀出~条血路来”,随后提出了待区的四个“窗口”作用和“试验场”、“基地”作用,从…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整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被江、浙、沪三省市行政分割,存在诸多明显的空间制度矛盾。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面整合各自为政的“行政区经济”,构建空间一体化的大都市圈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指出了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空间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分析了限制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并提出了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侯曜是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校园剧”作者,和二、三十年代新派电影编导与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然而长期以来却因为“边缘化”而被部分“模糊”或“遮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侯曜1924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专修科,是南京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他酷爱戏剧,热衷电影,为人生而艺术,因编导抗战电影1942年被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20.
从雅尔塔到富尔顿:对美苏冷战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达成秘密协议出卖中国主权事件作为切入点,反思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史。通过对比罗斯福的战后世界格局的总体设计和杜鲁门—丘吉尔在战后的实际决策,可以发现:美苏冷战的起源在于美英集团偏离了雅尔塔所确立的美苏合作共同管理世界的默契,但是,雅尔塔精神,即美苏合作,共同控制和主宰后来被称作“第三世界”的广大区域,也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冷战年代。一般的冷战史将美苏之外的广大区域边缘化,而中国恰恰被包含在这个广大区域内。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主要解释为捍卫双方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这是一般的冷战史的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倾向。然而,本文的论述努力说明:冷战期间大国之间大多数时间的“缓和”,其地缘政治对手和战略目标是指向前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