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昌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如何促进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并进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首先分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再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昌市近5年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各自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滞碍点。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度C保持较高水平标准,两者综合发展水平T持续稳定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正逐年优化,其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提升至优质协调发展水平。据此从区域经济和旅游业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总体水平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沿线省份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运用熵值法构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沿线省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沿线省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状况,运用相对发展度模型测度沿线省份两产业的相对发展状态,可以看出:沿线省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关系明显,但耦合协调性不高,两产业相对发展状态不平衡是影响二者进一步融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既有的相关研究,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测算2006—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文化产业;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耦合协调等级普遍偏低,且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据此,提出推进核心城市群发展以强化辐射带动效应,紧扣消费市场动向以强化需求驱动效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强化技术创新效应等对策,以推进黄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其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省2010—2021年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12年间青海省乡村旅游和就地城镇化都在发展;2010—2021年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12年间青海省二者耦合协调越来越好,空间上逐步形成以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空间格局;青海省乡村旅游业与就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包括旅游市场发展、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防灾减灾治理水平,探究城市韧性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改进耦合协调度、莫兰指数与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系统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综合城市韧性水平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耦合度和协调度在2014年显著降低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其中,耦合度得分一直略高于协调度得分,但差距逐年缩小。(3)各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异质性。(4)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局部上高—高聚类的城市数量逐年增加,低—低聚类的城市数量逐年减少。(5)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由多因子共同作用,并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旅游驱动型城市张家界为案例地,构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Super-SBM模型、耦合协调模型、HP滤波法和Tobit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与旅游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总体趋势、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空间城镇化增速最大,其次分别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旅游效率整体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整体优于综合效率,是影响旅游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新型城镇化与旅游效率复合巨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经历了低速发展、调整优化和共生发展等3个阶段;新型城镇化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交通条件、政府调控和科技创新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城镇建设以营造绿色和谐的旅游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以强化旅游的辐射带动效应,把握优势要素以助力旅游城镇的深度融合等,以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6—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熵权TOPSIS法评价我国中医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相对发展度模型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的发展类型。结果显示,我国中医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整体趋向协调发展;2020年15省达到一般协调并实现同步发展;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优于东西部地区,其耦合协调度指数五年平均增长量为0.095;东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平均水平为0.594,低于西部地区(0.679),东部地区资源配置超前现象严重,西部地区则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不足。应因地制宜进行调整,纠正资源错配,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张家界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算2010—2019年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生态环境各系统皆有显著的增长,并达到较高水平,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阶段性的增长,前期增加幅度较为平缓,后期爆发式增加;民生改善呈现直线式发展,增加幅度最大;生态环境在不断波动变化,整体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2)旅游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实现由低到高的梯度演进,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的协调度增加最快,呈现良好的互助效果;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增加幅度较小;民生改善-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增长居中,总体来看三个子系统两两耦合协调水平均趋于耦合协调的态势,仅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进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3)关联度分析中发现一级指标中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影响较大,旅游产业规模在关联度中占比最小;二级指标中星级宾馆、环保产业单位数、烟粉尘排放量关联度值位居前三,而旅行社、邮电业务总量、入境旅游人次排名靠后,对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度影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变化趋势,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文章通过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评价2012—2021年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趋向协调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397增长到0.709,耦合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其中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的是河南省,达到了优质协调水平,其次是湖南省和湖北省,为良好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最低的是山西省,处于中级失调阶段。中部地区虽然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为平稳,但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仍不稳定,且出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缩小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城市旅游需求与旅游辅助系统协调发展问题的目的是适应创新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现实需要,对促进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研究价值。以南昌市和北京市为例,借鉴耦合理论,构建了旅游需求与旅游辅助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2个城市的旅游需求与旅游辅助系统间,经历了由勉强协调到优质协调的发展过程。结论:以拉动旅游需求为导向,城市旅游需求应优先于旅游辅助系统发展,同时二者间要持续处于优质协调发展水平状态,才能保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年中国国家发改委确定的34个低碳试点城市的截面数据,构建了城市碳排放-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熵指数计算得出城市低碳发展-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上总体水平不高;第二,城镇化过程中,人均CO2排放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水平不同程度地对低碳城镇化产生影响;第三,系统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地域性;第四,系统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总体来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第五,系统在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指标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而城市碳排放系统、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二者的协同关系,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评价2011—2018年我国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滞后的耦合阶段、失衡阶段和发展迅速的协调阶段;就区域来看,东、中、西三个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大系统的综合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耦合协调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处于乡村振兴驱动的初级协调状态,中部地区处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驱动的中级协调状态,西部地区处于乡村旅游驱动的勉强协调状态;经济发展、政府扶持、资源禀赋是影响两大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余弦夹角值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加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系统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长江中下游六省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纵向动态分析与横向对比。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六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迅速,生态环境质量波动趋势存在地域差异,且生态环境的约束效应逐渐显现;长江中下游六省耦合协调度类型演进趋势相同,耦合协调度类型空间分布以城镇化领先型为主,但耦合协调发展的滞碍因素东中部存在差异。基于此,针对生态环境高度制约的江苏、浙江两省以及生态禀赋较好和环境破坏程度较小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分别进行相应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构建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10-2019年滁州市各区县(市)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水平、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滁州市乡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亚类型也存在异质性;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受地理交通区位、区域人口素质、公共资源配置、生活消费水平、政府财政投入的影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旅游-文化系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探究香港经济-旅游-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熵值法评价香港2010—2019年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香港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系统耦合度稳定在较高水平,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较高,协调度由实现轻度失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协调状态趋向良好;文化子系统对协调发展的阻碍值最大,博物馆数、参观博物馆人次、图书馆藏书量、产业结构和入境过夜旅游收入等指标是主要障碍因子。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文化、科技双重加持,助力系统协调发展;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划分标准,采用熵值法、集聚能力评级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利用ArcGIS 软件对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展示。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群,其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城市群和城市群内具体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城市群,其内部的城市总体呈现出“领导—跟进”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发达城市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城市群内包含的城市协调发展并非同步,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在不同城市发挥的作用不一致,第二产业占比越大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土地市场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2005-2012年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期间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一般失调衰退、勉强耦合协调和初级耦合协调四个阶段.土地市场发展失衡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土地市场管理保障土地市场的稳定发展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权重赋值分别测算了省级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建立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进行了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化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数平均值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两者指数值均较低且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全国层面数字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水平从濒临失调发展至勉强协调,但各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发展至初级协调阶段,东北及中西部地区发展至勉强协调阶段;数字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基尼系数、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且4个区域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最后提出了提高数字技术创新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及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系统协调发展视角,从理论层面阐释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区域创新”三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13—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各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及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具有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系统性差异;从整体均值看,全流域长期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在2020年初步迈入勉强协调阶段,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现由下游到中上游的递减趋势;黄河流域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依次受到外商投资、科技投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种驱动因素影响,且影响力依次增强,整体出现内在动力最大、外在动力次之而政府动力相对较小的态势。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强化流域三系统的技术支撑;优化内在动力,加强流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外在动力,打造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发挥政府动力,以财政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强化流域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