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公元一一四○——一二○七年),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不唯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文学家,而且是南宋的一位颇具法家思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一二五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在灭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王朝后,继续向南进攻,占领了中原地区,掳去北宋王朝的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朝宗室康王赵构逃到江南杭州,建立了南宋偏安政权。但金王朝继续南侵,严重威胁着南宋王朝的统治。在此情况下,投降还是抗战,卖国还是爱国,继北宋以来,仍然是儒法两  相似文献   

2.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但历来论者多认为岳飞存在牢固的忠君思想,进退皆以赵构的意志为转移,似乎因他的“愚忠”,葬送了抗金事业。这是与事实不符的。本文专就岳飞与投降派的斗争谈谈个人的看法。 岳飞抗金是坚决的,他与赵构为首的投降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请看下面史实: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刚即  相似文献   

3.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中等地主出身。他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死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一生坚持抗金统一,反对妥协投降,在思想理论上无情地批判了投降路线的理论基础——朱熹为代表的反动“道学”,为抗金斗争大造了舆论。陈亮是南宋时期一位坚定的爱同主义者,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龙川文集》三十卷。一在陈亮出生前,我国东北境内的女真族逐渐兴起,1115年女真贵族建立金国。金灭辽  相似文献   

4.
1162年,辛稼轩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辛稼轩死,45年间,辛稼轩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辛稼轩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 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以婉约、豪放区分历代词人,实为研究者的方便说词,而这种方便是多余的。辛稼轩不只拓宽了词之境界,且于语言上开旷古未有之自由疏放特色,无法以门户限之。  相似文献   

5.
孙权是三国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史家一直把孙权看作一个规避江东、胸无大志的偏安之君,孙权究竟是不是偏安之君?作为一方之主,他的政治志趣究竟如何?这不仅涉及对孙权的评价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对三国政治斗争全貌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详为一辩。一孙权规避江东,是个偏安之君,这种观点屡屡见于一些颇有影响的论著中,例如:  相似文献   

6.
朱弁、字少章,宋代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初军,作为“通问副使”赴金议和并探望徽钦二帝,不幸被金国扣留。其间,金国用种种办法威逼利诱其归降,朱弁“誓不为屈”。直到绍兴十三年,宋金“和议成”,朱弁才得以回到宋朝。关于朱弁出使金国的时间,《宋史·朱弁传》、《宋稗类抄》等史籍的记载都是  相似文献   

7.
宋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掳去徽、钦两帝,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史称“靖康之难”。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民族矛盾更是空前尖锐。反映在统治阶级内部,则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爱国者与卖国贼之间展开了全面的旷日持久的斗争。一大批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文人士子,横眉怒对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发愤著文,鼓吹抗战。爱国主义是南宋文学的主流,也是南宋文学的基调。在诗歌领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正是伟大的诗人陆游。 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夕,儿时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杀掳掠的种种暴行,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抗敌报国的种子。二十九岁时参加礼部试名列前茅,因“喜论恢复”被秦桧所黜免,这又激起了他对投降派的切齿痛恨。金兵的铁蹄践踏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75,(2)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在福建又有“朱考亭”、“朱紫阳”的别号。这个鼓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孑乙孟信徒,是南宋反动理学的集大成者。这个可恶的大儒,生于福建尤溪。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激烈的南宋。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年,湖南洞庭爆发了钟相、杨么的农民起义,福建尤溪附近也爆发了范汝为的起义。起义农民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革命纲领,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孟的“天命论”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向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南宋小朝廷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政治危机,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9.
李纲(1083—1140),字伯纪,是我国北、南宋之交著名的抗金派领袖,南来第一任抗金宰相。面对女真贵族对宋朝所发动的掠夺、破坏的不义战争,他坚主抗战,反对投降。本文主要总结李纳一些重要的抗金策略和措施。李纲抗金策略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点,即:(一)反对投降;(二)防惩叛乱;(三)坚持战守。(一)反对投降由于宋朝皇帝赵估、赵桓、赵构父子以及朝廷多数大臣都是由主和到逃跑的投降派,因此,李纲抗金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反对投降。而投降的具体表现不外是割地、迁都(逃跑)、称臣、纳币。在这些方面,李纳与投降派进行了针…  相似文献   

10.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得中头名状元。正在此时,其父去世,根据当时礼法,应当在家守制,服丧三年,才能出来做官,故朝廷未封文天祥官职。在文天祥居家守孝期间,南宋朝廷上,宦官董宋臣和奸臣丁大全擅权,政治十分腐败。宝祐六年(1258年)二月,北方的蒙古,又分兵三路,大举攻宋:蒙哥汗亲自攻蜀;忽必烈攻鄂;兀良哈自交、广北上,会师于鄂。南宋政权内外交困,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从南宋孝宗隆兴初(1163)至宁宗嘉定末(1224)被史家称为南宋的中兴期,时局相对稳定,学术文化繁荣,北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得到全面恢复发扬,表现为名家荟萃,文备众体,文派孽生,文论勃兴。周必大身处朝廷翰院,为当时词臣之冠。在文章创作方面,他的理论主张散见于其文集的题跋以及序作中。他特别强调作家的学、才、气对创作的综合作用,他的主张对南宋中期的文风演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绍兴九年(1139年)初,金人将河南、陕西归还南宋,翌年五月便败盟南寇,大举攻宋。由于南宋奋力抵抗,很快便遏止住了金人兵锋,这年六月的顺昌之战、七月的郾城,朱仙镇之战、绍兴十一年(1141年)初的柘皋(安徽巢县)之战中,金兵均大败输亏,在西部战场上,也屡屡受挫,铩羽而归。就在宋军节节胜利之际,赵构却与金人签订了称臣纳币的绍兴和议,这一举动受到了后世的猛烈抨击。清人王船山说:“高宗忘父兄之怨,忍宗社之羞,屈膝称臣于骄虏,  相似文献   

13.
谢枋得(1226——1289年)是南宋著名爱国志士。他关心人民,蔑视权贵,曾经无情地揭露南宋的腐朽统治。他保卫祖国,反对投降,曾经全力抗击蒙古贵族的压迫。他贫贱不移,坚贞不屈,曾经多次拒绝元朝的诱降。他一生对本民族的前途满怀热情与希望,对压迫者没有丝毫奴颜与媚骨。即使在斗争失败以后,他仍耿耿志节,乃至以身殉国,表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为此,今天研究谢枋得的爱国思想,发扬他一心为国的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读辛词四首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他出生于沦陷已久的山东历城。年轻时,组织义军,在济南以南山区开展抗金斗争。后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山东农民起义队伍,任“掌书记”职务,掌管全军书檄文告一类工作。不久,辛弃疾从对付久征惯战的女真铁骑的需要出发,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归附南宋王朝,以期与南宋官军遥相配合,抗击金兵。辛弃疾南归后的第二年(即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 张浚北伐,兵溃符南(在今安徽省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然而他不仅是诗人,而且在文学思想及诗论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他在年轻时曾与理学家张浚父子交往,其文学思想无疑为儒家道德所规范,并接受理学影响。他曾长期在朝廷中做官,担任过吏部郎中、秘书少监等...  相似文献   

16.
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斗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湖广川黔少数民族的进犯与启衅,时刻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生存与安全。因此,北宋自太宗以后,民族矛盾尤其是“边患”问题就成为最高统治集团所最感棘手的问题。到仁宗时,情况愈益严重。作为正统儒家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司马光,面对国家这种危难局面,不得不考虑这一严重现实问题。他在认真总结历史上有关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处理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张。现将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灭贼无期泪横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关山月》中抒发的爱国忧忿,至今仍然强烈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他的感情是那样真挚深刻,诗的艺术形象又是那样的鲜明真切,这就使得这首乐府诗始终保持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陆游(1125-1209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在1177年任四川制置使的时候写这首诗的。那时离开宋孝宗(赵睿) 与金人第二次和议已经十四年,朝廷上正弥漫着一股妥协投降的气氛。诗人在这首诗中忿怒斥责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深切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8.
南宋立国153年,以往人们对它的历史地位评价颇低.实际上,这种评价缺乏对南宋国内外环境的总体认识,忽视了南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忽视了南宋人民在抗击金和蒙元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更忽视了南宋在传承中华文明中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总之,绝不能贬低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南宋初,叛将李成盘踞江西,广招亡命之徒,网罗散兵游勇,四出劫掠,残害百姓,害得民不聊生。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抗金名将岳飞奉宋高宗赵构之命,统率大军,从江阴出发,经宜兴、广德、宁国、绩溪、歙县,辗转婺源,过祁门、浮梁,杀奔洪州讨伐李成。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尚任(1648——1718)生活的清代初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其错综复杂和尖锐激烈。这种时代特点不能不反映在他的思想和作品里。他的思想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攘夷的正统观念与颂清的感恩思想的矛盾统一于尊孔思想孔尚任主要生活在清康熙年间,他并没有赶上那改朝换代的兴亡变乱。然而,明末清初动乱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那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却对他的一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清朝初年,民族矛盾仍然尖锐激烈,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一直继续了七、八十年之久。其间,既有李白成余部李来亨、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等所率农民军的持久斗争,也有誓师抗清、兵败自杀的几社领袖陈子龙,坚守三月、殆被杀尽却“无一人顺从”(?)的江阴民众的斗争,还有明末文臣武将如瞿式耜、何腾蛟坚守桂林的斗争。孔尚任的家乡,鲁东农民于七领导的反清斗争坚持了十七、八年之久。曹州一带榆园军也英勇奋斗了七、八个春秋。自顺治至康熙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