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丁玲研究中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认为:丁玲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她由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进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转折阶段,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丁玲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思想、艺术转变的轨迹,并能由此透视出30年代的左翼青年作家们小说创作的某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探讨了丁玲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既肯定了作家对新生活的热烈讴歌 ,揭露时弊的过人胆识 ,以及剖析人物灵魂的深刻表现力 ,也分析了作家此时创作艺术价值不及思想价值的倾向及其原因 ,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丁玲语),而作品的艺术生命,却在于深刻地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倘若没有绚烂的时代色彩,它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本文拟就丁玲解放前小说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无一不是同时代的变革与斗争紧密相连的,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是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的。丁玲解放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她的早  相似文献   

4.
“五四”以后,一批女小说家走上了文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中国新文学增添了光彩。在这些女小说家中,丁玲虽不是最早从事创作的,但却是杰出的一位。她的小说以反映生活的深广,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明多样和表现手法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令人瞩目。本文试图将丁玲的小说与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冰心、庐隐、冯沅君、肖红、草明等人的作品作一比较,说明丁玲小说创作的独特性。(一) 一个作家的创作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中国现代的女小说家也不例外,她们的小说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为“五四”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在这一点上,丁玲的小说与这些女小说家的创作是一致的,但在选写生活的角度和揭示生活的深广程度上,丁玲的小说却有自己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6.
丁玲、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创作个性非常鲜明的女作家。孙犁在《读萧红作品记》一文中,曾这样谈到她们:“‘五四’以来,中国的女作家,在文坛上,一呈身形,而立即被广大青年群起膜拜裙下者,厥有三人,冰心、丁玲、萧红。”从创作时间上说,冰心属于第一代女作家,丁玲、萧红属于第二代女作家。丁玲、萧红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本文仅就其小说的美学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家的创作主体性是指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 ,在主题表现上 ,人物具有强烈的爱憎感情 ,敢于正视根据地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艺术处理上 ,深化心理分析与描写 ,淡化情节 ,抒情色彩浓厚 ,意境深邃 ,独具风格 ,是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中的必然反映。全面、完整地把握作家的创作主体性对于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分析探讨了丁玲”左联”时期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既肯定了她勇于开拓新的描写领域的创新精神,以及作品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也分析了本时期丁玲小说艺术水准下降的原因,为今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在她一系列以富于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充溢着追求个性独立,维护人格尊严,与封建道统和男权社会绝不妥协的抗争进取意识,表现出鲜明而深刻的女性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构成了丁玲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最主要的魅力和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丁玲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从丁玲女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所蕴含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第二部分论述了丁玲女性小说的艺术风格,并对丁玲女性小说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现代小说以一九四二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小说以描写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为重点,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批判意识;由于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丁玲后期作品在题材表现范围上有所扩大,创作特色明显地有别于前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颇具魅力而又不断争议的女性作家。纵观她的一生 ,2 0世纪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动 ,几乎都会影响到丁玲 ,丁玲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思想、生活、创作上 ,丁玲始终与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粘在一起。从丁玲在社会变动中的创作和女性角色定位来阐述她在 2 0世纪女性创作、女性话语世界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丁玲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本文着重分析了丁玲20年代到40年代的创作,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丁玲的主观自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论述了丁玲早期小说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第一部分以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主要论述了"五四"时期丁玲小说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与困惑,以及她们身上呈现出的病态的心理特征;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丁玲在遭受生活的打击而转向左翼文学之后,其小说中浪漫蒂克式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人已经摆脱了个人生活的小天地而走向社会,但又产生了外向与内向,即社会改造行为与自我需求的选择问题,以及二者不可调合的结局,使小说陷入了"革命+恋爱"的流行体式中,显示出作家此时创作意识中政治功利性的增强,个体意识的淡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丁玲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和<夜>中,作家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效果发生了背离其女性意识比革命立场更为引人注目;小说的艺术重心在女性意识,丁玲思想中深植的女性意识,其创作方法上的矛盾,以及社会革命与女性命运的不一致,是导致这一背离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被人关注不多,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有所误读。但该篇小说作为丁玲进入解放区后创作的重要篇章自有其地位在,而且持续了丁玲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探讨女性自我拯救的创作主题。小说主人公陈老太婆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她做人、做事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性格,这些源于生命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自救,但这种觉醒是如此被动,自救是如此无奈。虽然看似丁玲给她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也隐隐透露出背后的隐忧。由此观之,我们也可以窥见丁玲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纠结。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女作家沉樱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她代表了现代女性创作的一个历史阶段。相对于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她有诸多超越性的贡献。无论就其小说人物世界的风貌,还是小说技术的执著研习,她都具有丁玲之后张爱玲之前的中介性质。她是最早关注并表现现代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表达了“不仅仅做人,还要做个女人”的性别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丁玲自文艺整风后,从一个善于以“性别与政治”写作的作家彻底转变成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转型后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特征。丁玲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和评判,是按照党的政策思想、阶级成分、政治态度等来分门别类、加工构造。不过,丁玲在遵循特定的理念框架时,在农民文化心理和农村生活气息的真实传达上,仍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丁玲的整个小说创作,政治话语逐渐强化,启蒙意识逐渐为政治话语所遮蔽,但是这不是一个直线的发展过程.延安时期,在革命中心、革命热潮中,创作中反而会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意识的再一次崛起.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的特殊现象,根源在于延安当时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在于创作主体自我实现、自我冲突的心境与人格,在于以独特的艺术感受指导写作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20.
丁玲的小说景物描写不多但很有特色,其中尤以乡村风景最为突出。丁玲小说中的乡村风景描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时代特征的窗户,披露了她在不同创作时期的思想状况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