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转型社会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期间所处的特定阶段。这个阶段的多元性特征使国家权威受到削弱,公民得以广泛参与政治。与此相对应的是脆弱的国家治理能力无力保证社会的公共安全,而尚不完善的公民社会在公共安全自治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力量。思考完善公民社会在公共安全方面的自治角色,不仅可以拓展公共安全治理研究的视角,还可以有效预防国家对人的安全的侵害,维护公民社会自身安全,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我国公民社会在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不足,必须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市民》2006,(7):1-1
公民社会,不再是半遮半掩的名词,终于由官员口中道出(详见本期《公民社会推动政府转型》一文),十足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3.
如何重新界定政府权限范围、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是目前中国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从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相互分立。因此,改革全能政府,需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政府体制的重建;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需努力促进社会力量的成长,实现社会结构的重建及社会沟通、服务和互动机制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一个建立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基础上的公民社会正在悄然兴起。以政治参与的深化、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合作与共治等为显著特点的参与型、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显露雏形,并将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而走向成熟,这为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复杂的社会管理要求政府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社会的各项活动,以互动的方式,将分化的各利益集团引入可控的体制轨道之中,最终改变多元利益集团因自由竞争而导致的无序状态。目前,公民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等,都为协同治理模式在中国的实施适时地提供了契机。我们应在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努力探求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举措——建立协同基础、优化协同环境、构建协同模式、实现协同运行的平衡等,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的急遽变迁使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转型期,我们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于公民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型塑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的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共治理的模式.我国现正处于国家与社会结构从一种"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的结构模式转变.相应地,我国的公共治理模式也在逐渐地变化,即逐步朝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过程高效化、治理目标科学化的方向转变,而在公共治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宪政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寻找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平衡点是宪政建设的任务,权利与权力从对抗到妥协必然产生一个公民社会,政府、公民、公民社会三者的良性关系维持了宪政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理念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理念是从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20世纪末叶,这一理念再度复兴,几近形成一股全球性的政治思潮。晚近以来,公民社会理念也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些学者相应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概念,用以解说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本文旨在理清公民社会理念演进的脉络与在时下复兴的原因,探讨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渐进性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中国大陆城市公民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了中国大陆城市公民1400人。结果分析表明:(1)中国大陆公民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存在类型差异,即公民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异;(2)中国大陆公民对经济体制变革的接受程度最高,对文化体制变革不能接受程度最低,对政治体制变革接受程度居中;(3)中国大陆公民对社会事件变革的接受程度受该事件与自身利益的关联程度的影响,关联程度高接受程度亦高,关联程度低接受程度亦低;(4)中国大陆公民预期的政治参与方式、经济参与方式与现实的参与活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道德活动参与方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对文化活动方式接受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直接涉及公民福利权利的实施与发展。韩国的经济形势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迅速恶化,由此刺激了社会对国家福利的需求,使得韩国传统生产型社会政策理念面临挑战。构建超越传统生产主义的福利政策是李明博政府走出经济危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也是我国政府转型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公民社会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发生了转变,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慢慢成长起来。本文以公民社会为视角,分析了公民社会在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公民社会,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政府决策机制的转变与公民参与的不断发展.要有效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就必须注重社会管理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只有得到政策接受者的协助和配合,才能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因此,在政府主导的社会改革浪潮中,政府需要在政府与社会协作治理的理念基础上,改革政府决策机制,加强公民参与,实现政府与社会角色的合理分工和有效合作,以构建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治理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发展公民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这一转换的必然要求.公民社会既主张多元特殊利益、个人权利和自由,又赞同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既主张公民社会平衡、制约国家权力,又赞同与国家密切合作,赋予政府权威以必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催生了公民社会组织的发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府角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角色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和关键条件;要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重新界定政府的经济行为目标和政府的具体角色扮演模式,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原有政府角色进行现代化塑造。  相似文献   

16.
17.
公民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结构的日趋分化,如何有效地促进中介组 织的快速发展, 建立完善的中介组织体系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试图对中 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的作用、公民社会为中介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的机遇及挑战进行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以建立完善的中介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中介组 织的功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最早产生和发展于西方,作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它对社会政治生活、对治理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社会和谐稳定、使民主政治得以推进,可以说已经成为国家成熟与否的考量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公民社会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探寻促使其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而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及完善做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欧美政府购买服务与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而讨论19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工作的开展,展现转型社会背景下特有的社区工作发展路径。以"罗村方案"为例,分析了我国政府购买服务下的社区工作的不同之处,提出转型时期社区工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新公共行政理论诞生。在该理论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弗雷德里克森认为要让行政从传统的管理走上政策建议的道路。书中涉及的三个核心概念是政府责任、社会公平与公民精神。政府的责任受到"公共"的思想推动,并以"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公平是衡量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由裁量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与价值促使了公民精神的形成,公民精神与公共行政精神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