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皖北六市城区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城区大多数老年人自我评价健康状况良好,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大多采取小集体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以家庭住宅为中心,选择不受运动场地、运动器材限制的有氧运动项目;增强体质是其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和运动习惯好。此外,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的缺乏和无人进行运动指导是影响皖北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保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根本途径是体育锻炼.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体育活动,才能达到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体育锻炼心理学的“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对常州师专一至五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点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女生中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增加的不良现象;师范生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者为数甚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未养成习惯;师范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有部分学生在校五年学习期间放弃了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以及对终身体育的认知,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最近,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开展十万人“94年千里行”活动。这是全省老年人逐步实现体育生活化、普遍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老年人健康长寿“向百岁进军”的一项重要意义的活动。 走步是百练之祖 老年人锻炼身体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规范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丰富课外体育锻炼内容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以及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心理问题,指出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概念、改善人际关系,还能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体发挥最优的心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上体育课,参加课外体 育活动的状况,以及对终身体育的认知,并提出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在育人中,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传授健身知识、技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享受到快乐,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黄艳红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5):66-67,109
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勇敢顽强的精神,树立高尚情操,发展健康良好的个性和智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和良好效应。从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来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和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影响,给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潜在功能着手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并增设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场地、器材及自身的兴趣是影响高校女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进一步充实现有体育教学设施,培养女生参加体育活劝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发挥特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参加体育的乐趣,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如今的体育课却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情绪低落,畏惧练习,消极等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明确教学目的,巧选准备活动,精选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伴随21世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广大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重视体育锻炼,健康体育观也得到长足发展。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性别优势和影响力,其健康体育观对家庭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女性的健康体育观影响着整个家庭的体育运动意识,能够深入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女性以身作则,可以为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做出榜样,提高他们的健康体育运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在增强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立自主意识,提高耐挫能力以及保障合理健康的饮食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学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体育锻炼,关键在于怎样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主要体现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只要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就好。又不是要拿金牌、银牌,何必去受那份罪。第二,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自信心,对一些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有畏难情绪。或由于体育基础差而存在自卑…  相似文献   

16.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某医科大学670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主观锻炼体验情况。结果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心理烦恼。因此,建议学校应将课外体育锻炼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采取多维度建设课外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拥护疫情防控决策,健全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心理咨询渠道,减少体育锻炼后的心理烦恼。  相似文献   

17.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大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观察法和调查法,对西工大20年来教职工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结论:西工大高级知识分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透支现象”令人担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呈现“两头大、中间小、偏老年”的特征;对“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认知很高,但在职人员有良好的锻炼习惯的人低于中国城市体育人口。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开展"三走"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沉迷网络、学校业余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硬件设施条件薄弱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应探索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性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自我心理调适,是摆在老年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真对待并较好地解决这一课题,将会使老年人欢度晚年、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