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经 2 0年转型发展 ,我国农业市场化已经进入到产业组织创新的阶段 ,即需要进一步整合农业产业内各生产者之间的垄断竞争关系 ,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兼得。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的本质和基本使命即在于此。但近年来 ,理论界也存在着人为“泛化”和片面“拔高”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倾向。到目前 ,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中央决策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 ,因而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对农业产业化实践作出更为系统、准确的理论概括与解释 ,以求得对农业产业化理论认识的深化 ,从而减少实践中的盲动行为。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昭示着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应当在借鉴中外社会保障理论成就基础上,结合本国实践确立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基础与目标、结构与内容、原则与要求以及途径和方向,以便解决民众基本生存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往往以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理论派别、理论体系以及理论内容作为出发点和主要依据来指导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使得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出现了诸多难题。因此,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 ,并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局面的拓展而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理论之所以是理论,正因为它是以理性形态显现出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必然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性本质表现为理论的和现实的两个方面.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的续延和发展,反映了它对理论理性的继承;又是对现实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它对现实理性的掌握.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续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内容;作为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紧攥着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合理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构成的中国特色革命理论,指导中国人民砸碎一个旧世界,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两大理论紧密联系、承前启后,致力于实现中国人民族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形成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博学的知识基础、精湛的哲学基础、独特的个性基础。邓小平领导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包括本质论、体制论、决策论、人才论、艺术论。邓小平领导理论具有强烈的务实性、深刻的人民性、辩证的统一性、显著的创新性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的领导理论与实践,既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时期领导的认识的深化和理论上的升华,又赋予了时代特征的新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新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9):3-6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指导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中国梦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是尊重历史与研究现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实践特色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彰显其理论特色的根本载体,当代中国发展取得的根本成就闪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的动人光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不断发展,在政治理论、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方面等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理论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原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主导方向,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提出,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风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进行理论诠释,不仅有利于更加坚定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在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呼唤. 相似文献
13.
付亚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2):10-12,24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了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局势,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江泽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集中体现在对邓小平理论体系九个方面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上。(一)在发展道路问题上,以邓小平论述为基础,提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相似文献
15.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8-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能够击穿当代现实问题的思想闪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紧迫性与现实可能性。新时代迫切呼唤理论创新,这既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新时代的新特点提出的理论诉求。同时,坚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依托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秉持执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必须坚持"三重原则"的理论导向,即坚持并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本质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践的现实原则,坚持时代眼光、宽广视野的开放原则。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求解实践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就理论体系本身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整合,其概括有利于深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主旨和思想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其指导思想,其概括有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概括和提炼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成功范式,必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中国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历史阶段和国际历史背景务件下产生的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都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包括实践自信和理论自信。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运行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这些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