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丁雪枫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4):41-46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专制的王权、官僚的行政权、狭隘的立法权等理论,得出了人民民主、关切民生、普遍参与的人民政治理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天才政治价值观的萌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哲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3):29-34
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以及自然人通过达成社会契约而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然权利学说所假设的自然状态并非人类历史上真实和普遍存在过的事实,而只是从当时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中反推出来的一种理论假定状态,它对经验的依赖使得早期自然权利学说是存在缺陷的。针对早期自然权利理论的这一问题,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等人都进行了批判。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以先天形式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法和权利理论,克服之前自然权利学说的经验品格。黑格尔和马克思尽管也同样反对经验主义,不过与康德的形式主义进路不同,他们认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政治哲学理论既不是实证主义的,也不是规范主义的,而是"事实的规范性"的。只有从以"事实的规范性"为核心的理论视角出发,而非从自然权利学说出发,才可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变革人类的真实状况。在马克思等人的彻底批判之下,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最终走向了解体。 相似文献
3.
李革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33-36
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整个德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论证人类历史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都是这种现代自由精神的伟大代表。但自由哲学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龙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112-119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相继的哲学革命导致现实概念成为争执的焦点.黑格尔将现实提升为哲学研究的内容.现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是精神实体的对象化存在.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进行哲学革命后,现实的根本规定由理性转变为感性,从绝对精神的对象化存在转变为直接性的存在.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与经验主义的革命中,现实成为劳动的对象化存在,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进程也是现实概念之意蕴不断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徐其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3-6
马克思博士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作。本立足于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这一哲学练狱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和跃迁。 相似文献
6.
李佃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202-207
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进行考辨,构成了诺曼·莱文解读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路径。莱文在分阶段、历史性地考察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强化了在哲学史上业已形成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的解释逻辑。与此同时,莱文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去黑格尔化"的学术要求。莱文实现的是一种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考证"。然而,他的话语却存在着深层的矛盾和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7.
卞绍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25-37
彰显主体自我意识,通过概念形态表达规范性诉求,进而引导变革现存世界的实际行动,构成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源初语境。这一承接康德与黑格尔哲学遗产的实践观念论,经由社会历史性的唯物主义改造,成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思想视域。探询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概念论特质,厘清观念论和《资本论》之间的内在联结,领会其中的综合统一性方法和具体总体性思想构造,能够真切展现实践唯物主义所蕴含的辩证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规范前提,从而开辟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8.
李蜀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7):104-113
本文详细分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路 ,认为其历史哲学既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传承 ,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表现。因而将历史提高到世界历史的高度 ,将其看作为其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 ,这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伟大之处。然而 ,将世界历史的基础奠基于“理性精神”之上 ,便会产生将人的主体和主体性相混淆等一系列的理论困难 ,从而为现存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供了说明。对此 ,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批判了黑格尔 ,提出了劳动实践是世界历史的基础这一崭新的历史哲学。这样的历史哲学是从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上考虑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命运 ,因而它不仅在理论上批判了先前的历史哲学 ,而且还对现存的社会进行了批判 ,充分显示其革命性。所以 ,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研究决不应该停留在对于当今社会的描述和概括层面 ,而应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11
西方逻各斯精神在康德的辨证历史观中得到双重呈现,人类普遍历史的合规律性进程实则只是人类纯粹理性站在道德的高度反思全部人类社会的结果。正是囿于这种先验设定,历史与逻辑在康德哲学中只能达到外在的统一性。黑格尔扬弃了康德的先验预设的理性原则,将人类历史的辨证发展进程看作是世界理性的客观理念的实现过程,由此使历史与逻辑获得了内在统一性,并将辨证历史观提升为普遍方法论。马克思则进一步扬弃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基础,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则奠定在物质世界和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中,由此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刘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4):4-7
青年马克思在褪却浪漫主义的光芒之后,实现了其哲学的现实转向,这为马克思政治理论作为一种实践中的反讽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本文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寻找现实支撑点以及其博士论文与笔记中对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研究两方面出发,论述了马克思如何为浪漫主义的形式反讽应用于实践找到了可行的理由与现实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涂良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31-34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否定和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使哲学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观念变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方体育哲学之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支有道评论为最高原则,把维护和促进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主张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以培养人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奋斗精神,这对于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来开展体育运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维护人类健康都具有积极意义,应该为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建设所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储开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0-13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与“自然”思想的阐述的个案分析中,找到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实践。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概括和总结出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向晖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8-72
西方理想主义政治观具有深远的价值定位 ,但却因为其理论自身逻辑地蕴含着的危险倾向 ,所以引入政治实践以后 ,普遍地导致了国家主义与泛道德主义。避免理想主义政治观本身出现这种异化现象的关键在于对其进行适当定位 ,既汲取其价值精神 ,以抵斥过分的经验主义可能造成的不良结果 ,又警惕价值理念的负效应 ,使其退出制度层面 ,仅仅作为一种规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旷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3):77-83
文章认为,马克思从哲学的层面理解未来社会的构想和实现,揭示未来社会的基源、本质、特征、动因和演化,主要是从“世界历史”的背景、历史进程的合规律性与历史活动的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以及个性自由和人类解放的理想信念四个方面,即从可能世界、目的世界、对象世界和理想世界四个界面入手和展开的,其中体现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深层理解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感和灼热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理性漫过曙光与自我否定,在中世纪神学时代的遮蔽后,进入启蒙时期而获得复兴。至于工具理性时期的盲崇,抑或是后现代反理性的到来,理性始终是在被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展现时代所具有的本质。针对理性的发展与其不同阶段的探索结果,中国的发展应予借鉴。当今的中国可以总结后现代主义非理性的优势和劣势,给予继承批判与超越,从而探索后后现代主义的新理性。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理性漫过曙光与自我否定,在中世纪神学时代的遮蔽后,进入启蒙时期而获得复兴。至于工具理性时期的盲崇,抑或是后现代反理性的到来,理性始终是在被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展现时代所具有的本质。针对理性的发展与其不同阶段的探索结果,中国的发展应予借鉴。当今的中国可以总结后现代主义非理性的优势和劣势,给予继承批判与超越,从而探索后后现代主义的新理性。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在实现哲学革命变革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思维传统和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的价值取向传统,完成了哲学理论从思辨哲学、现成哲学到实践哲学、生成哲学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哲学的争取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文章考察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两条战线上的逻辑进程,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是一个经历了从争取人的“精神解放”到“政治解放”,再到“人类解放”的发展过程,与之相应,马克思的价值思想也经历了从重视个人的价值到无产阶级的价值,再到人民和人类价值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谢友倩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95-100
西方社会理论的核心人物吉登斯和贝克认为,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同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批判是同一的,在马克思看来,正是这个生产过程暴露了为它服务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潜在矛盾性和自裂性。作为经典的社会学家,马克思提出的社会理论也是现代社会理论架构过程中跨越不了的门槛。同时,吉登斯和贝克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社会观的批判,来解释其"错过"了"风险社会"课题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确实没有直接论述风险社会的专题,我们必须要看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审视当代风险社会理论仍然蕴含着数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吕国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6):69-72
知识转化,是一个时代课题,对我们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用世界性的眼光,把知识自身转化和知识向应用转化作为我们的艰巨任务,在哲学层面研究知识转化的理论内涵,在实践领域实现知识转化的应用价值。在新的切入点上,达到两者的深层对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