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牢记使命"的集中体现。从理论维度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坚守,也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更是对我党基本立场的深刻把握;从实践维度来看,是将关注点聚焦在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感受上,正确地把握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而科学地总结出十八大以来五年间我国的实践经验。正是基于对以上两种维度的双重把握,一个以经济为民、政治重民、文化安民、社会惠民、生态利民为思想内核的人民发展理念,才能科学、高效地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赵丽华  王柳青 《现代交际》2023,(3):44-51+122
新时代美好生活强调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构建,蕴含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共享者和评判者,中国式现代化由人民构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标准由人民衡量。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满足多元民生诉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必须坚持“幸福奋斗观”,以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在新时代的体现,是对"为人民服务"等思想的继承创新,是对新时代下如何发挥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深刻解答,而保持人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平衡对于贯彻落实好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网信事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应有之意,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性原则。在新时代条件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网信事业,才能不断加快网络强国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国海玲 《公关世界》2022,(24):102-105
大学生是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主力军。大学生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脉相承,是大学生接续奋进新征程的力量源泉。现阶段大学生担当精神仍有提升空间,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转变专业课和思政课供给观念、供给内容等,结合大学生自身历练,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指引有为新青年,筑梦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大格局下,以河北省第一经济增长极定位的唐山市曹妃甸区,在新的战略机遇面前,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以实现第一经济增长极发展目标,是需要全市、全区上下共同探讨并认真加以实践的。目前唐山市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客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别。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则成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大格局的必然选择。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制度,以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只有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好,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减少农民,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比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立足新时代,展望新未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文化复兴的重要导向[1]。纵观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历程,国内高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统筹推进国内“双一流”高校建设[2]。学生公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发展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及前沿阵地。公寓文化建设对促进高等学校教育和文化复兴的良性发展必然有所裨益,也顺应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文化事业以服务广大人民需要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为宗旨.血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部门,其服务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积极稳妥的发挥血站的功能,满足广大人民和社会的需要,是公共卫生事业文化建设的主旨.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组织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血站的综合服务能力,努力提高文化建设服务水平和意识.同时通过各种样式的培训加强与巩固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因为各高校层次定位和办学目标存在差异,少部分高校(如"双一流"建设大学)有必要构建精英教育模式,以培养精英型人才。精英教育模式下,可在政治素养形成、个性发展激励、组织能力锻炼、综合素质交流、创新思维启发、合作精神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选拔等八个维度构建平台,通过对"八个平台"内涵积淀的实践探索,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个体发展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朱广隆  杨淑敏 《现代交际》2023,(11):33-40+122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中央为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来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论蕴含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从单纯的主体走向自由而全面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合力作用于历史发展、实现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最高的事业这四个方面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包含目的、方法、价值、检验这四方面内容。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应当从坚持人民立场、聚焦人民需求、发挥人民力量、促进人民幸福这四方面着手,更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相似文献   

11.
刘丽霞  朱秀华  王蓉 《职业》2021,(5):82-83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农民问题的日益关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然而,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发挥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研究》2021,(1):94-96
2020 年 11 月 29 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首次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 50 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共约 260 人,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主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研讨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为制定好"十四五"规划、谋划好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忠、中国残联副主席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本届论坛还开设了"疫情之下残疾人保护"专题研讨,邀请来自基层的残疾人、社会组织代表与专家学者一起对话.设置了 8 个分论坛,围绕"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面向'十四五'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新时代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健康与社会融合""残疾人就业:支持与融合""新时代无障碍发展与社会治理""新时期残疾人体育:合作与挑战"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时代全球化趋势的人民幸福观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幸福观构建中的文化发展理论,涉及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模型,在对其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进一步采取主客研究策略,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重新定位。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以集体、个体为研究对象,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幸福观的构建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整体,政治维度是其最显著的部分。因此,本文以政治维度为着眼点,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状况,从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切入点。进入新时代以后,想要实现"满足人民美好需要"这个神圣命题,就必须直面人民美好需要的多样性和矛盾性等难题。本文将着重于理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路径的探索,以期能为我国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统一战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条件下,统战工作也必将迎来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8.
柳素萍 《现代妇女》2014,(6):256-256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基层文化主阵地的文化馆紧要跟政府"文化富民、文化兴市"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大文化格局,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  相似文献   

19.
以研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寻找解决主要矛盾的突破点为目标,通过社会学视角对城乡关系的结构性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新时代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关系,对新型城乡关系问题的形成背景展开调查与分析。发掘隐身于问题表象之后的主要社会矛盾和症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维度,将我国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区域进行划分,根据各自的社会发展情况,结合新时代新特点,梳理理论层面新型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脉络,阐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症结,指出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突破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体系,关系着高校育人工作的质量建设。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三全育人"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工人员、职能部门员工和大学生作为育人主体的自觉性和协同配合,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实效,开创新形势下高校"三全育人"的思政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