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朋友圈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虚拟场域,用户使用微信朋友圈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是有目的的行为.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利用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和印象管理理论对微信朋友圈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据腾讯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用户已达到6亿。很多年轻人利用它获得商机:凭借一部手机,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将自己的东西销售给朋友,再通过朋友们的转发扩散又结识新的客户。成都女孩罗婷靠微信让"朋友圈"成了"购物圈",并利用闺蜜的人脉资源赚得盆满钵满。但贪心的她并不满足,为了快速积累做大生意的本钱,她挂羊头卖狗肉,把高仿的A货伪装成国际名牌出售。在被闺蜜识破后,她不甘心失去朋友圈的生意,竟铤而走险,引发了一场损人不利己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逐渐形成。在这一依赖社交APP生活现状的背后,又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自我感触——微信孤独感。随着微信孤独感的蔓延,社会个体轻则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则产生人格分裂、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积极主动地打开心扉,倾听自己的诉求以及大量阅读都是社会个体正视纷繁复杂的微信朋友圈,合理解决自身孤独感,正确对待现实朋友圈,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时下最具代表性的虚拟网络社区,微信朋友圈是对当下真实人际社交的一种直接体现,它呈现的是用户个体的"自我"世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朋友圈的互动关系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之间的人际互动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朋友圈"微生活"背后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和挑战,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同时也颠覆了大众传统的社交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健康自己能测出来吗?在朋友圈里常可以看到一条题为"你血管怎么样?握拳5秒钟就能测出答案,不信就试试看"的微信。也许你早就自测过了,也许你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专家提醒,测试结果仅供参考,用来诊断就不严谨了。微信说,紧握拳头会压迫手掌的血管,这样的挤压动作可阻断血液流通,因此手掌会因缺血变成白色。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之微信的推出和迅猛发展,微信被广泛的应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文字、图片、视频无时无刻地不在被迅猛发表转发、被转发。当发表权的一次用尽后随之而来的是作品被不当的转载、复制,从而版权侵权问题在微信上时有发生。本文就是从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看相关的版权侵权现象及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已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用户如何采纳、使用某一社交平台,对特定用户群体"不使用"某种社交媒体的情况关注较少.基于对微信朋友圈消极使用现象探究,发现用户出于自我表达的观众可及性、互动可能性的"想象",以及持续性印象维持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表达前容易反复自我审视产生社交疲惫感,进而选择退出;大多中辍后倾向于转移到同龄群体为主的强关系聚集的社交媒体,享受小范围观众舞台的安全感;看似消极的中辍行为本身成为他们寻求自我认同、提升社交质量、蜕变为理想成人的路径,具有自我同一性确认的探索意义.中辍行为赋予每个社交媒体以不同距离感知,帮助用户重新确认自我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有意识发展深入交往关系,提升情感反馈质量,借助驯化技术和掌控社交边界的感知来对抗不确定性的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即时通信平台,其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本文利用"网络虚拟田野考察法"调研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微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情感先行,真相次之"的媒介生态变革。在微信全面普及的今天,各类信息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实时推送,而铺天盖地的信息分享、意见表达与言论互动前所未有地重构着人们对媒体传播和社交互动的认知。大学生作为微信使用的主力军,是"后真相"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接收者。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来源、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和精心包装的多面真相,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养,客观认识"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当搭建联动合作机制,为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认同和社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和智能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潮流,随之各大网络公司不断推出产品抢滩这一高地。在这其中,微信火了,2年时间,用户突破三亿,45次版本升级,微信为用户带来着一个又一个惊喜。那到底什么是微信,微信缘何会如此成功?本文我们将通过对其产生的大环境以及其传播特征、传播模式等方面的了解来分析其传播优势,由此洞悉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正微信朋友圈自产生以来,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并依赖。然而,随着交际圈的扩大,朋友圈也渐渐带来许多麻烦。随着自拍党、吃货党、爱心党、负能量党、鸡汤党、炫耀党的渐渐产生,每天被他们刷屏的感觉着实不爽。更可怕的是,利用朋友圈互相"斗""晒"。2014年4月16日,天津市一名保险公司女白领就因为频繁在朋友圈里与前夫"斗幸福",引起圈里另一人的误解,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2.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情感先行,真相次之"的媒介生态变革.在微信全面普及的今天,各类信息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实时推送,而铺天盖地的信息分享、意见表达与言论互动前所未有地重构着人们对媒体传播和社交互动的认知.大学生作为微信使用的主力军,是"后真相"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接收者.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来源、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和精心包装的多面真相,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养,客观认识"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当搭建联动合作机制,为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认同和社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罗尔事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现象,是网民出于维系社交关系、完善网络环境、构建认知的目的所驱使。网民的行为、认知心理会随着进程的变化,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并转而影响、推动事件的发展。促使网民向理性的朋友圈转发行为回归,需要强化大众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责任,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前一段时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已经暗战连连,但就在春节前两天恍惚一瞬间形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一导火线就是微信推出了"抢红包"功能,腾讯借助这一事件展开一系列的公关活动,而马云团队却在这次事件中集体失言,让腾讯在短短几天内抢占先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腾讯在这次"抢红包"事件中如何策划并形成强大的舆论。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大餐就在春节前的三四天,笔者突然发现微信朋友圈开始在传一些腾讯"抢红包"的文章,进去一看,标题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时间"碎片化"对时下手机游戏设计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时间"碎片化"下手机游戏的机遇及所面临的问题,总结时下优秀手机游戏针对时间"碎片化"所做出的设计策略,从而表明活用时间"碎片化"对手机游戏设计的重要影响。结论:针对时间"碎片化"做出适当的设计,有助于改善手机游戏的用户体验,满足游戏用户的碎片化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6.
微信朋友圈有人深夜发了一条":没劲,越混越没安全感."我忍不住想起我的安全感. 我曾是个特没安全感的人. 小时家中一贫如洗.为了离开农村,我每天早上步行十多里山路去读书,晚上在夜色朦胧里回家,中间还要经过一片阴森的坟场,经常会冒出嬉皮笑脸的男人朝我坏笑.我每天手握一根粗大的木棍奔跑在山路上,不时告诉自己:考上大学,我就安全了.  相似文献   

17.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是目前在青少年中最为流行的两类自媒体,它们对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在关系的性质、信息传播的速度、受众及可传播的信息量等四个方面不同的基础上,提出这两类自媒体对师生关系影响问题上具有不同的优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有选择地使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这两类工具,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共情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的能力。适当的共情对来访者和心理咨询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共情能力过强,就会进入他人的"情绪磁场"中,对于心理咨询师自身及心理咨询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通过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就可以解决共情中的过度卷入问题,本文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他鼓捣出的微信,诞生仅两年多,目前注册用户就突破3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网友称他为"中国的乔布斯",他就是张小龙,被誉为"微信爸爸"。曾是"无业游民"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读书期间,系里几台当时比较罕见的电脑成了他的最爱。他还是系里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当时C语言才刚刚诞生。  相似文献   

20.
正继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后,"共享轮椅"也成为上海滩的另一个共享新事物。目前,这些轮椅租赁点虽然还大多位于医院内,但依旧受到市民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好评,平均一辆轮椅每天会被租借近10次。"共享轮椅"免费在医院和社区设置共享桩位,用户无需下载或注册额外的APP,只需打开支付宝或微信扫描轮椅桩上的二维码就可借用。该共享轮椅采用"免费+共享租用"的半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