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下小说的艺术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性是小说“身分”的重要证明。不仅故事相关叙事,叙事还包含作家的语言表述、思维方式与写作方式。具有情节推动力的小说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事件的相对完整,二是因果条件比较充分,三是人物关系相互依赖。人物关系的弹性原则体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担负较重意义阐扬的人物,不仅具有性格的圆型特征,更在于他与诸人物及其情境的关系演进中,能够不乏深刻、生动又令人信服地表征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中出现的"一僧一佛一神仙"人物形象组合,也称"超情节人物"。超情节人物形象的设定,与小说中涉及到的宗教描写有关,显然具有儒道交融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基础;超情节人物的描写具有相当的叙事功能作用,这体现在叙事主题能传递果报思想和完善小说结构上。这种超情节人物设置对明清小说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说林》短篇小说的类型多样,在晚清期刊中具有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模式、内容是否为横截面、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等方面。从中不仅可以认识《小说林》短篇小说在文体革新上的依据及其与传统古代短篇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其价值也值得重估。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很多意象性人物名字,小说人物的姓名除了在作品中承担人物形象的符号作用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或者指示意义,这些意义一般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或汉字的意义而生发出来的。这一类型人物多见于白话小说中的世情小说,他们一般充当的多为小说配角。从这些人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情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特征,是叙述者或作者直接介入作品的一种方式。小说中之所以出现意向性人物名字,汉字的独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展现,这是一种以心理情绪为特征的叙事结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结构方面呈现出现代化特征,这对中国新文学的进程具有启动作用。对郁达夫小说叙事结构的研究、分析,在叙事理论探讨层面上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2007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开辟了《古代小说前沿问题丛谈》的专栏,轮流主持,现在已是第四回合了。从一开始,我们就设定了一个思路,希望借此清理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已往研究的得失,探寻今后发展的思路。目前已讨论的有文体、语言、人物等,这些问题都与古代小说研究的全局有关,这次讨论的情节问题也是小说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小说研究者们对情节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情节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分析与评价时,情节又往往让位于主题、人物、心理等等小说的其他构成诸要素。最显著的例子是,上个世纪初,西方小说理论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提出了小说之美,在于意义的观点(成之《小说丛话》,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而中国古代小说则因所谓片面重视故事情节,忽视人物、环境等屡受非议。实际上,很多时候,研究者并没有特别在意情节的基本内涵;也没有在意情节是否重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如何设置、展开情节。鹏飞先生的文章力图在这方面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情节问题的复杂性或理论意义不限于某一特定的文本,对于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古代小说来说,情节的继...  相似文献   

9.
泛指叙事是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中特有的叙事模式之一,其特征是在叙事中有意取消具体的叙事时间,也不针对特定的人物个体,以此造成叙事的话语跨界和功能变异,叙事抒情化,情节和人物意象化,参与文本中风俗意象的建构;而限制性视角的使用和视角越界现象的发生,在叙述者、小说人物和风俗意象之间进一步造成了复杂的情感关系,在不同文本中营造出了不同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珍妮弗·伊根的《塔楼》采用元叙事的叙事策略,通过叙事者的现身,彰显了小说的后现代性。小说中的元叙事具有解释、类比和离散的叙事功能,这些功能推动了小说的悬念设置、情节发展和主题渲染,使小说在叙事特点上大异奇趣,这也是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作家买买提明.吾守尔在各种题材的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述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文中从他小说的叙述层次、叙述视角及叙述时间等方面分析其小说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2.
侦探小说表层情节结构的线性侦探过程掩盖了深层的对犯罪故事进行线性还原的非线性认知叙事过程。侦探小说非自然认知的谋篇布局,宏观结构中的"双层结构",破案过程中的多层次、多角度、多线程的多头叙述,环环相扣的叙事模式中的"子叙事"与"话语",案件场景剪贴画式的描述,线索材料的隐略或淡化,模糊多义的叙述话语等,造就了其非线性的认知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或人们的认知范围受到限定。侦探小说采用非线性叙事模式,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诉求,以实现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由间接话语是小说叙事中再现人物话语的重要手段,而且常与叙事声音联系起来探讨。在现当代小说叙事模式中自由间接话语已很难根据语言学特征进行辨认,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声音理论更是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小说叙事。叙事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部分湘西题材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抒情小说),是与“叙事的小说”与“描绘的小说”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小说类型,具有鲜明的文本特征。沈从文的诗化小说的叙事特征,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过改造与转化、获得现代意义而形成的,对中国小说模式的多样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变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小说呈现出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杂糅和纠缠。新闻话语对文学话语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话语表征、叙事结构和美学趣味,体现出市场逻辑和新闻法则对文学自主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叙述空间与绘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小说叙述空间有多种类型,既有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移动叙述空间;既有相对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绝对固定叙述空间;既有二元对立的移动叙述空间,也有二元互动型移动叙述空间与圆形移动叙述空间。鲁迅小说叙述空间的形态虽然丰富多彩,但从艺术作用和功能来看,都是为了将叙事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一点与绘画的艺术空间设置,特别是画框的作用与功能颇为相似。鲁迅小说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焦点式,一种是散点式。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分别对应着绘画常用的焦点透视法与散点透视法。鲁迅小说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方式的运用,使鲁迅小说具有了绘画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语境下的小说创作是以从本体论意义上否定传统小说为特征的,罗伯-格里耶的《橡皮》通过对传统侦探小说叙事模式的拆解,在结构上形成独到的叙事的“网”,将小说创作真正引向其自身,从而开启了新的小说时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现时一些有关吴趼人小说的现代性分析,以吴趼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具体的脉络去说明“中国小说现代性”这个含义比较抽象的问题。指出,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除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技巧上,亦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内容上,甚至小说的社会地位以及小说与其他文类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可谓牵涉在整个文学结构的变化之内,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小说技巧上的革新所能够充分说明的。  相似文献   

19.
谜题叙事作为制造悬念、保持收视期待的有效策略,在当下的叙事文本中运用广泛,值得深究。作为最具想象力的电影类型之一,科幻电影的故事建构中存在着诸多颇具代表性的谜题叙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建构思维谜题的时空重构,建构话语谜题的语义重解,建构主体谜题的身份谜云。在数字技术、智能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科幻电影的谜题叙事不仅具有文本上的意义,更具有回应时代叙事艺术关切的价值。在将要或正在到来的后电影时代中,科幻电影的谜题叙事也许可以作为数字时代电影艺术本体论的重新探讨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20.
小说作为一种后起的文体,它首先应被理解为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体式,即“世界感”,然后才是我们通常所说作为叙事的小说文体。前者之于后者是先在的,这是小说的本体论。在中国古代,“小说”一开始就是作为与正统文体之世界感相对立的文体而出现的,并受到正统文体意识的排斥或“拉拢”。而小说的幻想性叙事遵循自己的行动逻辑,它要表达的各种观念也在其自身的叙事框架中逻辑性地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