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世界是近年来中国外交一个最响亮的关键词,是中国基于对国家和平崛起的终极目标及世界政治发展大势的清晰把握而提出的国际战略主张。一个发展的大国需要世界理想。和谐世界理念着眼于构建国家间良性的战略互动,是对中国崛起后不确定性的解惑释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中国正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崛起之后存有诸多疑虑和猜测,认为中国崛起之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实质上这是根源于西方历史经验与现实主义理论.为化解"中国威胁论",中国必须提出一个"崛起之后"的国际大战略.构建"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关于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和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个大理念的提出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5年前,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现正和岛标准创办人刘东华先生曾在一次公开的活动中做过一篇题为《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的主题演讲。演讲激情洋溢,振聋发聩,时隔5年,记忆犹新。刘东华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用三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三百年的道路,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和服务一直在进步,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世界对我们的美好了解得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真的美好。如果你不美好,人家越了解你,可能就越失望。所以,我们要生产美好的产品,提供美好的服务。这一点如果我们做到了,世界不知道,世界不给我们买单,那么这个美好是难以持续的。如果我们足够美好,足够有价值,就一定要大声地巧妙地说出来,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世界强国崛起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世界强国先后崛起。它们的崛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如何吸取其经验,避免其教训,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我们既要认识到当前国际形势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又要认识到还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 和平崛起的过程必将是长期和艰巨的。在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 中国需要增强软实力, 处理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 积极建设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这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繁荣,并且必将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自雅尔塔体系崩溃后,国际格局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合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战争性;国际格局建立的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国际格局建立的长期性;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标志性。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很多,其中全球化发展、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影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慑作用、国家之间相互认同加深及民主制度的制约、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运行方式趋于一致等是主要原因。在未来的国际社会发展中,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凭借实力实现自我保护,做好必要的军事斗争的准备、武装保护自己的发展和进步。如此,才能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国崛起的路径与影响,现实主义给予了最为悲观的解读,即争霸战争不可避免;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新兴大国成功崛起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区域性和全球性国际关系,既对国际环境的准确把握。基于上述理论可见,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环境对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实现有着特殊意义。目前,东北亚的稳定是以美日主导的权力结构为基础。对东北亚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均势或霸权下的稳定预置了中国的“崛起困境”及其潜在冲突。在全球化时代,促进深度的国际合作,培育高度的政治信任和构建有效的国际机制,是东北亚各国跨越现实主义思维,理性面对中国崛起,消弭潜在冲突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今年两会之后,关于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和国家安全,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特殊意义在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利益的世界性大国,但与中国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相比,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秩序建设的历史性方案,也是人类破解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中国理念对全人类发展的关切与“世界社会”对全球体系的审思,超越国家本位转向相互融通的整体价值观,将对世界的认识从结构定式转向作为认知建构的动态过程,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产生对话与共振。以传播为核心的路径阐释打开了理论与实践的新视域,启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传播为连接,探索在时间维度以搭建世界公共传播脉络为支架、在事实维度以公共信任为支点、在社会维度以连接世界公共话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方案。东西方理念的交流与互鉴有助于中国突破国际传播困局,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观点更好地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1.
奢侈品这个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起的名称在中国市场上显示出了它们极高的人气。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特别是外国的洋品牌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为什么这些外国的奢侈品品牌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呢?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这些品牌能够得到发展的市场条件,之后作者着重讨论了这些外国品牌具体的管理战略:品牌文化,营销手段,品牌定位等,最后,根据外国品牌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奢侈品行业的具体特点,为我国奢侈品的企业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注重公关,团队建设,品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全球生产加工中低端产品最大国家之一,其产品制造蕴涵极大产业经济发展潜力。释放其这种潜力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企业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品牌。成熟品牌由自主核心技术与相应品牌权益组成,并衍生出品牌消费权益,最终拥有特定品牌资产。品牌已经形成专门的经营管理技术,创建自主知名品牌的中国企业必须做好产品个性研发、产品商品化孵化、品牌营销权益的设计与市场推广诸环节的技术准备。更重要的是,创建自主知名品牌的企业必须引导目标消费族群认同、保有品牌特定的消费权益,并转化为消费者参与其间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国实施名牌战略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中国名牌目前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名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试图从蹴鞠的起源、功能极其兴衰来研究制约蹴鞠运动发展的规律,并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思潮演变的进程,从而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精华部分,剔除其违反客观规律的糟粕部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论商标形象的视觉设计与品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由商品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以品牌传播为动力.商标是品牌传播的物质媒介,因此,商标形象设计不仅要传达先在的品牌理念和企业经营范围,还要考虑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以及认知结构,更应遵循品牌传播规律.商标设计的创新性,审美性和易识别性完美结合,可以实现品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构筑在信用基础上的交易经济,一国政府行为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产生双重效应,即强化和弱化信用制度运行效果。2004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不当施信行为,是与构建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相违背的。本文就信用制度进行经济学解释,并对其产生和形成机制进行阐释。同时结合上述案例展开分析,从而为我国信用制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市场的品牌竞争态势与民族品牌竞争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 ;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上外国品牌在行业进入、合资对象选择、品牌扩张方式、进入后果等方面的特征及民族品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最后从政府、企业界、消费者三个角度研究了振兴和发展民族品牌的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品牌传播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负载信息、传达信息。符号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也是思维的主体。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符号语言的应用对品牌传播和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品牌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品牌传播的目的、品牌传播的原则以及实现传播目的的传播任务进行论述,并以蒙牛的品牌传播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同形表达、局部同形表达和异形表达是广播广告语篇中品牌的三种指同方式。分别具有:减轻听众理解和记忆的负担,强调突出;外语品牌词插入有"洋化"效果,体现了广告的定位;保证了广告语篇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等作用。这三种指同方式既是品牌的实现形式和语篇的衔接手段,也体现广告宣传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0.
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西方品牌活化理论的两个角度,“品牌活化矩阵”(BRM)在此基础上提出。认知心理视角以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为核心,认为品牌活化应该从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两个方面进行;社会心理视角则以消费者-品牌关系为核心,提出品牌活化在品牌故事、理想化的品牌社群、品牌精髓和品牌悖论等四个方面的考虑。同时,归纳总结了品牌活化的一般决策方法,讨论如何把“品牌活化矩阵”用于中国老字号和老品牌的复苏和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