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关于理论价格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摆脱了价值型价格和成本型价格的束缚,逐步转向对盈利型价格的探讨。为赋予理论价格以实践意义,对理论价格的现实形式——市场价格作些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市场价格的本质规定及其基本特征 市场价格是与理论价格相对应的价格范畴,是在交换领域发生的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都必须以它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础,要求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必须以它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即以它们的价值为基础.于是从这里就引起了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某些商品的价格和它们的价值不一致、即两者发生了背离,这是否违反了价值规律?这种背离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否会起消极破坏作用?关于这个问题,薛暮桥同志和于光远同志发生了意见分岐.我现在也想对这个问题参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过渡时期的初期,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商品生产还是大量地存在着,因此,价值规律在这两种经济的范围内,对于它们的流通和生产,自发地在发生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特点是:商品的价值决定于产生这一商品的社会必需劳动量,商品必须按照其价值去进行交换。但是,价值规律的这种要求,是通过价格机构而呈现出来的。商品价格受着市埸供求关系变化的影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中 ,泡沫经济是指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 ,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 ,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 ,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 ,这些新的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未来价格的变化牟取利润 ,并不关心这些资产本身的状况和盈利能力。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时 ,社会资产所表现的账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实际价值 ,于是就形成所谓的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一般通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得以直观地反映。股市泡沫是指股票市场价格严重超过股票的实际价值 ,股票的实际价值取决…  相似文献   

5.
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综合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关于社会主义工资的界定,理论界存在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两种不同观点。本文将在分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阐明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综合反映。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种观点直接导源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没有违背逻辑一致性原则,但是,如果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造成不良的后果。为了使问题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将从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平均(必…  相似文献   

6.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商品?这仍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迫切需要统一认识、并明确加以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即从产品由个别人或原始公社相互交换的时刻开始。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①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却流行着“商品生产的产品就是商品,因而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是与商品生产相关联的历史范畴”这种商品观。这就否定了“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因而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是与交换相关联的历史范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观。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根本不同的商品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观,以指导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8.
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产品生产是为交换而生产的。要交换就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价值尺度和交换尺度,就要通过市场供求进行比较、竞争。这就必须考察商品、货币、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作为交换关系之综合的市场关系。其间起作用的是各种商品经济规律,而最基本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在流通中显示其作用。它是对商品经济全面地发生作用的。商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做到劳动消费不能高于社会必要劳动,必须力求低于社会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9.
(一) 什么是市场调节?市场,就是买卖商品的场所,或商品流通的场所。商品是按照价值、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买卖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由于生产和需要经常不平衡,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商品价格必然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高于价值,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如数补偿生产消耗后还能得到赢利,当然就愿意多出卖这种商品和多生产这种商品;否则相反。这样,在市场上由供求关系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就调节着商品流通,并通过流通来调节商品生产。这就是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市场调节一直存在着。但是,在理论上它却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10.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要是产品,二要是劳动创造的,三要是为了交换,商品既要交换,就有价格.可是在商品经济中,如果某种物品或劳务实际上有了价格,的确是被当作商品在交换,但又并非劳动创造的.这该如何看待呢?过去的解释是:这样的价格既然并非价值的货币表现,它肯定是“虚幻的”,是一个“不合理的范畴”,因为它不符合劳动创造价值之理.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与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以经济当事人向市场提供商品为前提,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换价格所实现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由于商品的市场交换价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规律同样是支配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础规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揭示我国现实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仍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价值规律?经济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下面这样三种: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三)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价值交换或等价交换的规律。对于价值规律定义的不同表述,反映了对价值规律内容的不同理解,因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表述方法的问题,而是属于价值规律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问题,有加以澄清的必要。我认为,上述的第一种表述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3.
任厚升 《齐鲁学刊》2004,1(5):98-101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依据价值交换的,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提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对此,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层面来看,生产价格与价格相比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期商品价值的发展形式,即商品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价格,它存在的历史前提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它在量上等于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相似文献   

14.
一、应该为价格规定寻找科学根据价值规律是由价值来决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而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就是说,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要按照社会劳动的必要消耗量来进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它反映了土地市场的运行状况。因此,研究土地市场问题不能不研究地价问题。本文只研究地价的特征和地价的决定两个问题。 一、土地价格的特征: 由于土地性质特殊,与市场上交换的一般商品不大相同,因而其价格也有独自的特征。 1.土地价格是土地权利的购买价格。 土地和一般商品虽然都有“价格”,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一般商品价格的本质是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即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土  相似文献   

16.
商品的二因素各自存在,并对应着其所分别具有的社会性。随着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自由竞争市场的价格形成越来越随机,人的影响使交换过程呈现混沌化,交换价值形成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因此,事实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同参与了交换的过程,并影响交换价值的形成。而价值作为人类劳动的物化,才是最终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同一的物质内容。  相似文献   

17.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7,27(6):151-158
本文试图以一种崭新的非均衡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入双重属性的市场交换概念,重新阐释市场交换问题。两个人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商品,既是自己的供给商品,即自己生产、拥有、卖出的商品,又是对方的需求商品,即对方用供给商品买回的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两个交换商品具有供给与需求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用什么交换什么;供给商品生产和交换消耗的费用称谓供给成本(简称成本),用成本买回的需求商品称谓需求收入(简称收入)。两个成本交换后,变成了两个收入。成本与收入也有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两种交换商品用多少成本换回多少收入。市场交换就是用供给交换需求,用成本交换收入,追逐收入大于成本的利润,避免收入小于成本的亏损,这就是市场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18.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7,27(5):182-188
本文试图以一种崭新的非均衡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入双重属性的市场交换概念,重新阐释市场交换问题。两个人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商品,既是自己的供给商品,即自己生产、拥有、卖出的商品,又是对方的需求商品,即对方用供给商品买回的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两个交换商品具有供给与需求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用什么交换什么;供给商品生产和交换消耗的费用称谓供给成本,简称成本,用成本买回的需求商品称谓需求收入,简称收入,两个成本交换后变成了两个收入,成本与收入也有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两种交换商品用多少成本换回多少收入。市场交换就是用供给交换需求,用成本交换收入,追逐收入大于成本的利润,避免收入小于成本的亏损,这就是市场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一论断的片面性在于它混淆了使用价值和效用,把使用价值等同于效用,从而否定了商品的效用以及效用在商品价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区分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价格(或成交价格)或混淆了这三者是马克思价格理论陷入片面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信息是一种商品,因为它像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信息的生产有成本,信息的流通和交换有市场;但信息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主要有:(1)信息商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带来价值增值或收益,降低消耗,减少损失,使信息商品消费者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正是信息商品最主要的使用价值.例如:日本手表商在进入美国手表市场时,了解到美国手表市场25%份额是名贵手表,竞争激烈;而50%份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