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晚清汉口堤防建设对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是一个依堤为命的城市,晚清以来沿江租界堤防、汉口堡、铁路堤尤其是张公堤的修筑,对汉口城市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市内及周边水域、水系发生变迁;市区内外陆地面积自然增加;城市气候和卫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汉口城市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拓展以及近代汉口市政的进一步展开与勃兴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城市环境的后续变迁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杨哲  ;王茂福 《兰州学刊》2014,(7):104-110
文章基于CHIPS2007流动人口数据,对农民工城市居住质量与婚姻稳定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相对于在城市独立租房的农民工而言,合租和居住单位宿舍农民工婚姻不稳定系数变动增大;与居住非城区的农民工相比,居住在城区农民工婚姻更加稳定;与居住在平房的农民工相比,居住在楼房的农民工婚姻更加和谐。随着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增大、饮水条件改善、卫生设备提高以及取暖设备完善,婚姻稳定性也显著增强。同时也发现农民工城市住房使用面积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农民工城市住房产权不显著影响该群体的婚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包头市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区面积逐步扩大,城市的水土资源扰动程度不断加大,造成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给包头市的城市环境造成了威胁。本文在参考其它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包头市近年来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及城市水土保持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今后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方论刊》2014,(6):116-117
<正>作为新崛起的滨海城市,深圳市拥有257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三十多年来,深圳市的海洋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空间环境,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融合共生,形成了深圳作为滨海城市的重要特色和元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1985年全国共有城市295个,土地面积为1,868,98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就占用126,60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66人,其中市区为263人。到1986年全国城市总数为324个,总土地面积为2,245,29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为823,679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47人,其中市区人口密度为258人。截止1987年,全国共有城市353个,土地面积为2,358,34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有869,979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58人,其人市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68人;以上的数据表明,从1985到1987年全国城市增加了58个,土地面积增长为489,3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土地面积增长了143,377平方公里;总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加了30人,其中市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5人。以上的资料告诉我们,全国城市增加,土地总面积增加,市区所占的土地面积也相对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置换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置换是指依据城市土地价值规律,通过转换城市土地功能和空间替代来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其实质是对城市土地资源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优化配置。从1993年初至1996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改变用地性质的市属企业共47家,置换用地面积39.34万平方米,规划可建面积84.98万平方米。这些企业通过土地置换,不仅为自身的再发展提供了活力,而且促进了区城内城市面貌的改善。下面结合上海市杨浦区的实践,剖析城市土地置换的经验及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城市土地置换的成功经验1.土地置…  相似文献   

7.
基于锡林浩特市1991年—2011年间的五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图和2011年行政区划详图,利用Arcgis10软件提取建成区面积,分析锡林浩特市四个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结合1991年—2011年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了锡林浩特市城市扩展的经济社会驱动力。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建成区面积主要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扩展,2000年以后扩展强度加大,速度加快。GDP、产业结构转换、非农业人口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欧美学者跨学科、多方法、宽视野地研究了英国中世纪城市发展史,他们论证的内容全面深刻,翔实具体,再现了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英国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国内外学者从城市角度解读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首先在英国确立,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为什么领土面积只有24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却能建立相当于本土面积50多倍的"日不落"帝国的诸种原因,提供了研究的新视阈.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新区迅速向城市近郊甚至远郊扩张,城市市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园林建设之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春华 《兰州学刊》2004,(2):160-161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生态城市的经济系统是指,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也要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即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使城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的整体发展。生态城市的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体系如空气、土地、动植物、植被面积、资源等,也包括人工环境体系。从生态城市的社会系统来看,生态城市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城市规模还要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生态城市的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市住宅用地集中程度、住宅地产销售面积、住宅房地产价格指数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自2003年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以来,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程度逐步加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垄断特征,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已经成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壁垒"。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城市规模盲目外延式扩张 ,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1 盲目追求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 ,城市面积增长过快。一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盲目追求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 ,城市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增加。2 耕地非农化和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一方面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据国土资源公报报道 ,2 0 0 2年我国建设用地净增加 4 0 9万公顷 ,其中占用耕地 1 9 6 5万公顷。 2 0 0 3年新增建设用地 4 2 78万公顷 ,占用耕地 2 2 91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3 2 7万公顷 ,增长 1 7% ,2 0 0 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 2 5 …  相似文献   

13.
龙岗是深圳市土地面积最大、人员分布最广、人口居住最分散的一个行政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由于地处深圳经济特区二线关外,经济发展相对较缓,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现象曾一度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兰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辖六区、三县;现有226.9万多人(城市109万多人、农村117万多人),总土地面积2184万多市,其中耕地365万多亩。在这样一个规模的城市郊区,它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素有“黄金海岸”之称。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2年10月28日正式挂牌,从此,祖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又崛起了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 庄河市地理位置优越,座落在大连和丹东两个城市中间,陆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5公里,海滩面积2.7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1998和2004年中国地级市建成区面积数据对Muth—Mill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交通改善是中国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国家对土地控制较强,城市的相对效用不能影响城市空间的变化。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政府盲目圈地、土地市场价格双轨制对市场的扭曲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城中村形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胶南市地处青岛西海岸,面积1846km^2,沿海岸线156km,辖17处镇、街道,拥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人口86.8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省级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影响安徽省房地产价格的各因素,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别选取了城市人口密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4个影响因素;从条件均值角度和分位数回归角度对房价和四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密度是影响房价的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点上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屋竣工面积对房价的影响在各分位点上影响相差不大.最后提出了控制房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代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活跃,但也由此带来了疾疫问题的加剧.城市内建筑密集、排污不畅、水源污染、垃圾堆积、人群拥挤、流民众多,使得城市公共卫生环境日渐恶化,导致城市内疾疫极易产生并发生蔓延.严峻的形势促使宋代统治者审慎思考致疫成因,妥善拟定相应的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城市防疫问题,由此而促成了我国古代城市防疫制度的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常德市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常德市属中等城市,其最大特点是强极化性。近15年来,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不断聚集,城市规模急剧膨胀。1988年,常德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2 2 5 0km2 ,非农人口2 3 37万人。到2 0 0 2年,建成区面积达6 1 34km2 ,非农人口达4 3 70万人,分别增长了2 73倍和1 87倍。从人居环境的角度看,作为中等城市的常德市尚未出现大都市所特有的“大城市病”,也不存在小城镇所独有的城乡过渡性。根据中等城市的特点,并参考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1] [2 ] [3 ] [4] [5] ,我们选取了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