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南 《晋阳学刊》2008,(2):36-40
山西地狭人稠,农业生产供给不足。从明代起,即有大量人口外出经商,商人地位逐渐上升,“经商”观念渐渐被大众所接受。清代,山西重商风潮更劲,多数县份都有人外出经商或在本地〉-7贾。清代山西商人的行商足迹遍及京津、鲁、豫、两湖、江淮、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并拓展了蒙古市场及俄罗斯贸易区。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省移民东北三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特别是清代后期是山东移民东北的重要时期。在清代,山东移民东北有两种情况:一是清初山东人民的反清斗争连锦不断,民族矛盾尖锐,清政府为了巩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便将因反抗清朝统治而触犯刑律的所谓罪犯,以及各种刑事等杂犯发配到东北等地。此种遣犯,史称“流人”。二是在山东人口发展史中,清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时期。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所长路遇著《清代和国民山东移民东北史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人口学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开放,人口移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黑龙江移民概要》、《清代和民国东北移民史略》等著作先后问世,可以说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人数近代上海人口统计开始以前,有关山东移民的人数没有明确数据,只能作一简单描述。1314年(延庆元年),山东历城人张如砥任上海县尹,是为上海建县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山东籍官吏①。整个明代,史料可考的在上海的山东人极少,且主要为府制、县制官员。上海开埠通商后,其经济商贸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移民涌来,特别是周边占尽地利的江苏与浙江两省,这时山东商民才逐渐增多起来,但直到民国初年,其人数远低于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省份,甚至低于河北、湖北。民国以前,山东商民外出经商主要以华北为主,移民主要以东北为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伊始,清代东北移民问题便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直是人口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边疆史等领域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成果丰硕,成绩斐然。通过梳理民国以来关于清代东北移民政策的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移民研究的不足,希求能够拓宽清代东北移民研究的领域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清代作为山东人"闯关东"的初期阶段,人数虽不及民国,但时间漫长,意义深远,是一个移民转型时期。本文侧重以山东移民黑龙江为叙述中心,对清代山东移民黑龙江的移民时期、类型、原因、影响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 有清一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达八百万人,他们大多力事耕垦,为东北农业区的形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迄今为止,对此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此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前辈学者们。一、清代山东移民“闯关东”之简况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关外汉人多半逃亡,而八旗壮丁从戎入关,转战各地,满人大举内迁,使关外人口稀少,到处是一片“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相似文献   

8.
清代至民国三百余年的时间内,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农业经济开发持续发展,土地开垦数量、农作物产量增速在全国位居首位。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关内移民迁徙存在直接关联,山东移民构成迁徙主流,在不同时期占总数的70—80%左右。清代前中期移民缓慢但持续增加,清后期和民国时期曾出现数次移民高潮。人口压力下人地矛盾不可逆转的趋势、自然灾害、时局动荡及官方政策、生存压力等构成人口迁移关外的基本动因,山东民众长时期、不间断迁移东北则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泛海"闯关"条件密切相关。山东迁徙东北的移民,谋生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占据首位。通过领荒或是承租、承典、私垦等方式,成为自耕农或永佃农。部分有财力者则购买土地,逐步由自耕农上升为地主。山东移民以极强的适应能力与闯荡拼搏,通过耕作方式、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和生产技术的引入与传播,推动着东北种植业的不断扩大、畜牧渔猎采集经济的转变和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使其成为农业渐趋发达地区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移民多为贫苦农民,加之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发展方式进展缓慢,使之主要是习惯性地运用传统农业生产经验进行粗放式耕作,不具备产业改进的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广东商人是清朝前期我国著名的行帮商人之一。广东商人不但经营工商业于本省城市与广大农村,而且远及全国各省城镇和穷乡僻壤,进而乃至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经商的踪迹。对广东商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清朝前期工商业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清代,贵州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为外省商人进入贵州经商提供了条件;外省商人活跃于贵州各地城乡市场,主要经营盐、棉、布、丝、绸以及洋广杂货等业务,他们的活动对贵州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雄踞商界达三百年之久,与山西商人同执商界之牛耳。他们营商的足迹“几遍禹内”,所谓“山海无所不至”。徽州商人营商成功的秘袂,除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以儒术饰贾事”,自觉地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也就是以儒道经商,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以外,高明的经商艺术亦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善于从古代商人那里汲取经商的有益经验,《史记·货殖列传》所总结的先秦商人范蠡、白圭的治生之学成了他们尊奉的圭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徽州商人经商之术也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55-163
近代东北商人热衷于办学活动,既受日俄战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与商人的职业诉求以及自身心理特点有关。东北商人以个人办学、资助政府办学和商会办学等方式促进了一大批新式学堂和实业学堂的创建。东北商人办学致力于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方向,特别注重学风校风建设,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并用经商必需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学生。东北商人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办学活动,不仅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成功地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成为推动东北地区教育近代化的内在动力之一,对东北地区的历史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妈祖信仰在辽南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海上漕运、海上贸易、闯关东移民。妈祖信仰因明朝平定边疆、海上漕运的需求在辽南的港口、码头传播,成为水师的精神支持;因辽南沿海开放与商人海上贸易活动在沿海市镇得以繁盛,成为海商人凝聚的力量;因辽南的全面开放与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得以在地化,成为沿海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4.
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移民历史,移民对东北地域文化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移民的文化思想与东北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移民文化,梳理移民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现状,研究东北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促进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王兴亚会馆之称,出现在明代,并非为商人所专设,其性质也不是单一的。这里所说的清代河南会馆,是指在河南境内从事经营的外籍商人或主要是外籍商人所建立的会馆。这种会馆,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它出现于清代顺治年间,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东北八旗牧厂地开放的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涉猎的问题。本文拟就东北八旗牧厂地的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清代蒙古社会的封建人身隶属制度,是古代蒙古社会人身隶属制度的延续和发展。由于租典、雇佣关系的出现和汉族商人到蒙古地区经商,促进了当时蒙古地区的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苏鲁克制度和雇工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人身隶属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8.
论清代前中期外省商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船山学刊》2002,(1):74-77
明代中期以来,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在商业中具有龙头作用的行业在一些地区兴起,传统抑商政策的削弱,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不断壮大,以至在全国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地域商人集团,他们纵横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在这些商人集团中,山陕商人、广东商人、安徽商人、江苏商人、江西商人与湖南商业结下不解之缘。本文拟通过考察这些外省商人在湖南的经商活动来看它们对湖南经济的影响。一、外省商人在湖南的经商活动上述外省商人因其经营方式,经营特点,资本状…  相似文献   

19.
历史大戏《闯关东》真实的再现了清末民初山东农民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大批移民东北的历史画卷。剧中所表现的"闯关东"大潮不仅是一次移民运动,同时也是一次规模壮阔的文化拓疆运动。在东北建立现代文明社会以及将东北最终划入中华文化圈的过程中,随关内移民传入的华夏先进文化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华文化以及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的华夏文化在这场文化拓疆运动中既扩大了自身影响范围,也在吸纳地域文化的同时中充实了自身内容。  相似文献   

20.
简论明代江西商人的行商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江西商人与徽商、晋商一起活跃在大江南北,共同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经商活动中,江西商人以其从商人数多、行商区域广、经商方式活、贾农结合紧为特色,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江西人求新思变、善谋实干的良好传统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