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小说人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一种社会统一体 ,既有同一性 ,也有矛盾性。鲁迅小说人物的精神病态既是旧社会生存环境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 ,同一性是鲁迅小说表现的重点 ;鲁迅小说人物多数是普通的农民、下层平民和不幸的知识分子 ,他们要求人性的独立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和现实的生存环境又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史上,黄世仲的小说观念引人注目。他既肯定了小说觉世新民的作用,又强调了小说源于生活的性质;既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思想作了甄别梳理,又对古代小说的艺术进行总结研究;既提出学习外国小说的文学思想,又倡导继承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4.
话本小说序跋在为通俗小说"正名"以及"创作定位"和"创作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探索,从而在明清之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通俗小说理论体系,并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充分发展了这一理论,这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与大道相同的小道,所指向的是道家之外的其他家学说,也就是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各家学说均是小说;而子夏、荀子等儒家诸子则认为除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派别都是"小道"、"小家珍说"、"邪说"或"异说"。可见,先秦诸子在论及小说时都指向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学说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故先秦时期所谓的小说,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所形成的,是各家互相批判和攻击时所用的、带有鄙夷色彩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小说观念"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小说观念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和批评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地解析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洪迈小说观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小说之记实与虚构 ,在宋以前多有论述 ,但表现为记实与虚构各执一词。至南宋洪迈 ,才在其小说集《夷坚志》诸序及笔记《容斋随笔》中广泛涉及记实与虚构问题。他既坚持史家记实述而不作原则 ,又承认虚构不可避免 ,折射出一个诚实学者的心理困惑。但终其言 ,还是以信史为主 ,虚构为辅。  相似文献   

8.
同一性概念是个人同一性研究的理论前提。 在对个人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 洛克强调个人同一性的标准在于意识而非心灵实体或物质实体的同一性。 鉴于洛克的这一立场, 研究者们试图使用相对同一性的概念来解读洛克的同一性理论, 从而避免 “ 个人” 与 “ 实体” 两个概念之间的理论张力。 本文结合洛克的文本来澄清其所主张的类名依赖论题, 并论证了洛克主张绝对同一性理论; 而个人同一性的标准之所以不在于实体的同一性, 乃是因为个人是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汉古代典籍普遍记载的小说指的是小道或野史,西方人视野里小说经历了传奇——寓言——寓意体小说——小说的发展过程。蒙古人先后用脱兀只、沙蒂里等等命名叙事文和散体文。到十九世纪哈斯宝、尹湛纳希等用沙蒂里和脱兀只来表述小说,并形成较完整的小说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0.
晚清现代小说观念的萌动,晚于侠义公案小说潮,二者间的精神向度与价值选择存在着文化时差。“小说界革命”时期的“新小说”观念则直接促生了“新小说”潮,二者间相互声援,共同推动着中国小说理论批评与创作由古典向现代转型。晚清“小说游戏”观念及其“鸳鸯蝴蝶派”小说潮,在近现代启蒙主义思潮的两个高峰间,形成民间通俗文化的蓬勃景观,尴尬地成为“五四”新文学的制衡对象与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发端于中外交汇、古今争斗的背景之下,"传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基本模式及中外文学"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发生与发展,从"新小说"到"五四小说",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传奇叙事传统进行承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初小说娱乐功能的被忽视与归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启蒙思潮的鼓荡,促成文学与政治的联姻。新小说家期待视野的扭曲和启蒙行动的错觉,在改变小说的文类地位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小说的娱乐文化。民初小说家检讨晚清小说观念,批评与扬弃了小说观念的载道趋向。小说趋向娱乐文化的归栖,既是对小说娱乐母体的沿袭与发展,也是对晚清启蒙思潮的反叛与弥补,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正是在由家国关注到情感娱乐的转变中,实现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家族叙事大多采取悲剧化的格调,展现人物在悲剧情境中的生命抗争。由于题材和中国文化的性质,家族悲剧性叙事呈现悲而不伤、怨而不怒等审美特征。在少数文本中,喜剧性的手法揭示了旧家族的荒诞与崩溃的必然,特别在先锋叙事中,对父辈的降格叙述表明了伦理与家族叙事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古代小说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这是一个高层次、小规模的专题会议,20余名国内小说研究专家参加,从"小说史及小说文化学"小说文献学"区域文化与小说的关系"小说名著"近代小说"五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总结。会议取得完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月下老人在中国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一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月下老人红丝结缡以定男女姻缘,实际上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这一观念在唐人小说中多有艺术化的再现.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虽然已是当今中国女作家的领衔人物,但目前文艺界对她的作品的评价仍不够充分。她不仅能跻身于百年中国女性写作的最佳阵容,而且其整体创作业绩也已接近张爱玲的水准,是20世纪以降中国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的以长篇《长恨歌》为代表的90年代以来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相士形象虽然在古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以往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实中国古代命相文化非常发达,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也多姿多彩、成分复杂。明清之前小说中相士形象总体上显得苍白无力,情节模式单一;明清小说中的相士形象则逐渐变得丰满生动,其情节叙述在袭用传统模式的同时有了某种突破和发展。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增强小说吸引力等重要的文学功能。他们在古代小说中的大量出现与时代、作家和作品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缘起与走向与此后小说现代性建构直接相关。在中国小说现代性发生之际,虽然追求小说历史化功能的呼声占据主流,但小说界也的确有关心小说诗学问题的声音,从而成为一股小说变革过程中的自我制衡的力量。即使在梁启超等“新小说”的主流理论家那里,对小说文体的某些本体性认知也是存在的;而王国维等着意在小说理论与批评本身自觉做出美学理解的小说家或学者,尤其为小说现代性的完整命名做出了贡献。在小说现代性发生和命名的审美视域中,王国维等对小说诗学问题的关注以及梁启超小说理论中的双重性,一并显示出被主流话语遮蔽的小说生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