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公田有多种经营方式,除赏赐给贵族、官僚和功臣及实行屯田外,其经营方式经历了由赐民公田到假民公田再到赋民公田的发展历程,这种变化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自然灾害或战争发生后,灾民生产资料减少,政府为了稳定社会,吸引流民重归田地,多次利用公田救济灾民,使得公田产权经历了上述变迁。  相似文献   

2.
南宋末年,统治集团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买公田”运动。但是事与愿违,“买公田”不仅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反而成了蠹国虐民的弊政,这个教训,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相似文献   

3.
论及韩愈思想,专门谈其对待人民态度问题的甚少,即使有所论述,也多是持否定态度。尤其对韩愈的“诛民”说,一些学者更是直接斥责,毫不留情。这些都不十分符合韩愈的思想实际。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韩愈的“诛民”说,我们不妨从“诛民”说之出处谈起。“诛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认为汉代的所谓国有土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公田”,主要指皇帝私人占有的土地,包括山海池泽、苑囿园地、诸陵祭田,以及散在三辅和郡国各地的公田;另一部分为屯田。“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①自周厉王“专利”以来,山海池泽等一类土地,一直沿袭归国王或皇帝私人占有。秦时由少府掌管,汉代同。这一类土地上的收入都“以给私养,自别为藏”②,归皇帝私人享用。诸陵祭田,由奉常掌管,显然也归皇帝私人占有,并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5.
朱绍侯先生《军功爵制在西汉的变化》一文,对西汉爵制的各种变化详加考论,读后甚得启发。然于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一说,却感证据不足,或可商榷。 朱先生认为秦代无民爵、吏爵之分,而汉代自刘邦始即有民爵、吏爵之分。我以为,无论是秦代,还是汉代,都无“民爵”、“吏爵”之名,亦无“民爵”、“吏爵”之分。汉代史籍常有“赐民爵”若干级;“赐吏爵”若干级的记载。如《汉书·宣帝纪》载;元康三年“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想想看,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政报告,效果总是不佳,症结就在这里。当然,此处的肥瘦,不是只理解为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 当然,官“瘦”的地方,未必就一定会“民肥”,因为廉政之外还有一个勤政良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你想,如果官员们终日沉溺于灯红酒绿,绞尽脑汁往自己的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带领属下劳动致富。况且,不仅“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就是天天吃喝搜刮的也都是民众血汗,官要先“肥”,百姓岂能不“瘦”?  相似文献   

7.
“王田”制是王莽整个改革运动的中心环节,而“间田”问题则是“王田”推行与否的关健。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论证“间田”不是“王田”,“王田”制根本没有切实施行过。同时,还对围绕“王田”制性质的争论进行了充分讨论,指出“王田”既不是“井田”,也不是“限田”,而是从战国授田直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田制。《周礼》一书对“井田”的描述是从三代“井田”向战国时期国家授田演化的过渡形态,汉代授田型“假民公田制”则是战国授田制的残存形式,它是王莽制定“王田”令的直接实践基础。“王田”制虽然没有推行下去,但却启发了后代“均田制”的出台,成为从战国授田向隋唐均田过渡的重要一环,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1916年5月15日,李大钊负责编辑的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创刊,李在创刊号上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他的“民彝”思想。“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总结,也是他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基础。“民彝”思想涉及的范围既广且深,本文仅就“民彝”的含义和“民彝”思想的渊源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民彝”的含义要研究李大钊的“民彝”思想,首先必须弄清“民彝”的含义。对此,学术界的认识是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汉代的"分田劫假”与豪民兼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田劫假”语出<汉书@食货志>并<汉书@王莽传>,是王莽批评汉代税制的虚伪性时提到的一个概念.对"分田劫假”句意的理解,自颜师古作注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从汉代农民的实际赋役负担已接近"实什税五”的事实,可以推理出"分田劫假”乃"劫假分田”之倒装句,意即豪民劫夺"假民公田”之"田”,再转假给贫民、流民,收取"见税什五”的地租.它说明"分田劫假”已成为豪民兼并土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以民为重”,“严官而宽民”是陈廷敬“重民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借助于对“易经”卦象的阐释,把“重民思想”上升到哲学层面,对康熙时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释“畜民”     
“畜民”一词,依俞樾的看法,应出自《尚书·盘庚上》。“畜民”做何解,各家理解不一,现在谈谈我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郭沫若同志说:《盘庚篇》“是盘庚将要迁于殷的时候向民众的告诫,里面说‘奉畜汝众',‘汝共作我畜民’,可见这些人的身份和牲畜一样。”  相似文献   

12.
灶者,饮食物之处。古时特指煮盐之锅炉,故而代为盐场的称呼,亦称“灶场”。专门以煮盐为业的人为“灶丁”,亦为、“盐丁”、“煎丁”、“场丁”、“盐民”、“灶民”;而以煎盐为生的家庭便称之为“灶户”、“盐户”;盐户集聚而居砌灶煮盐的地方称为“盐地”、“盐亭”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政策长期缺失,导致与英语相关的考试、升学、就业等方面完全处于无序状态;其次,由于缺乏相应外语教育政策的指导,“民考民”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也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师资、教材、课时等安排不合理;再次,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热爱英语、重视英语,但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高热情,低行动”特征明显;最后,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明显,语言迁移情况复杂.应尽快制定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明确英语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加强对教学、师资、教材及检测手段等方面管理.“民考民”大学生应明确学习目标,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注重加强自主英语学习的能力及学习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民主”之“民”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因而民作主也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作主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作主而言。  相似文献   

15.
民“本”说的思想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民“本”说以君主制为思想的逻辑前提,或者从实用理性出发阐述民之于君主政治的工具价值,或者用“为天地立心”的神本思维来演绎对民的态度。不管是哪一种思维方式的展开,内容驳杂的民“本”说大致分属于重民、因民、子民三种境界。重民思想是基本上应该抛弃的糟粕,因民和子民思想尽管还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但无法从中锻炼出民主的思想来。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不能由民本思想来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诗》“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是葫芦崇拜吗──和刘尧汉先生商讨易谋远《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刘尧汉先生一贯释为“葫芦崇拜”。此说能成立吗?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葫芦崇拜”是刘尧汉的“文化三要素”之一。他提出“宇宙万物雌雄观、葫芦崇拜、...  相似文献   

17.
在迄今的“初税亩”探讨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今抒已见,对“初税亩”作以辩正。一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行之“初税亩”,《汉书·食货志》述云:“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繇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五行志》又云:“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宣是时初税亩。”师古曰:“解读曰懈。”班固把行之“初税亩”,归结为“公田  相似文献   

18.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提出的科学命题,意即军队与民众的紧密团结、相互支持是克敌制胜的最根本因素;“兵民是胜利之本”命题的提出有其背景和根据,也有其实现途径.在当前,“兵民是胜利之本”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作为指人名词后缀是可能的。语素“民”之于相应词根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民”在构词上具有一定的能产性,附着在“彩”、“网”、“股”、“烟”等名词性词根之后的语素“民”的意义较虚,并且在语法意义上有类化倾向。“民”在构词时位置固定,作为后缀有语言内动因和语言外动因。“民”作为后缀有其词法语义功能和修辞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彻法小议     
先秦的税赋制度,先是“助”法,即将田划为井字形(当时的“中国”即中原和渭河平原;还有燕赵、齐鲁平原,划井字是很容易的),当中是公田,周围是私田。私田收获归私,公田由八家“助”耕,收获归公。但人们在公田里干活不起劲,于是乎“彻”。朱熹说:“彻”通也,均也。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分,大率民得其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